天天看点

湘潭风物志丨隐山的来历

文/何歌劲

话说唐代的这一天,佛教禅宗曹洞宗始祖洞山僧良价与神山僧密二人结伴而行,来到了潭州府湘潭县龙王山地界,苍茫一山横空而出,古木葱茏,杂树丛生,满山麓不见道路,但闻溪水环珮有声。低头细看,居然有菜叶顺着溪水直下。二人拨草前行五、七里,终于看到了有一位奇形异貌的老者在盘腿打坐。

龙山和尚发了问,“此山无路,阇黎(读作shé lí,梵语acarya“阿阇黎(梨)”之省,意为高僧)从何处来?”良价禅师随机而答:“没有路这个问题暂时摆到一边,您这位和尚又是从哪里来的呢?”龙山答“我不曾云水”,是说他不像行云流水那样转徙,他是铁定在这里,无所谓哪里来去。洞山又问:“和尚住此山多少时邪?”龙山答:“春秋不涉。”意思是我已超然于自然,还关涉什么春去秋来。洞山已经开始知道了对手的分量,于是接着发出了一个大刀阔斧的追问:“那么,是这座山先住在这里呢,还是你先住在这里?”龙山答:“不知道。”洞山再问:“为什么不知道?”龙山答:“我不为人天来。”意思是说,“人天”,即整个人类世界与自然世界都已超然于我的感觉之外,我为什么要知道呢?

几轮机锋过招之后,洞山僧直接追问:“和尚您有个什么道理便住到了这座山?”和尚说:“我见两个泥牛斗入海,直至如今无消息。”一闻此言,洞山僧又有了新开悟,立即再整衣冠,纳头便拜。而这个龙山和尚在洞山僧离开后,一把火把自己所住的茅屋烧了,在崖壁上留下了诗句:“三间茅屋从来住,一道神光万境闲。莫作是非来辨我,浮生穿凿不相关。”据说和尚后来还写下了另外一首诗:“一池荷叶衣无数,满地松花食有余。刚被世人知住处,又移茅屋入深居。”

“两牛相斗”的比喻真是妙绝,泥巴做成的牛泡入海水中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这不是显而易见吗?但是,显见的道理却又最难使人明白,回思一下人世间的动乱与内斗,两败俱伤,皆无消息,我们不是可以领悟到一些哲理么。

南宋建炎三年己酉(1129),福建崇安大学者胡安国携其儿子胡宏等由湖北荆门移居湘潭,落籍碧泉。他在野著书传道,颇有些隐士高人的风范。也许,他在龙山想起了那位出典“泥牛入海”的高隐,又浇心中之块垒,遂将龙山改名为隐山。而他们父子过世后,皆按其自我交代,葬在了隐山。

元人尹庭高在《送无外僧弟归奉庐墓》中写下了“泥牛入海无消息,万壑千嵓空翠寒”的动人诗句。又过了数百上千年,毛泽东挥毫泼墨,写下了高亢动人的《满江红》词。大文豪郭沫若和作《满江红》一首,其中有一句“桀犬吠尧堪笑止,泥牛入海无消息”。

>>返回湘潭在线首页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