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分析希区柯克的创作风格—以《群鸟》《后窗》《精神病患者》为例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是一位非比寻常的天才,在电影的创作上具有自己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他长达60多年的创作生涯中,共拍摄了50多部电影,不光产量颇丰,在艺术成就上也同样硕果累累,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作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惊悚悬疑片大师”,他开创了“惊悚文艺片”这一电影类型,拍摄了《群鸟》《精神病患者》《狂凶记》等许多极具个人特殊意蕴的惊悚片,除此之外,对于麦格芬,精神分析法以及特殊视听语言和特殊道具纽带等在影片中的运用,都使得他的片子深深的打上了个人烙印,形成了独属于他的影片风格。

分析希区柯克的创作风格—以《群鸟》《后窗》《精神病患者》为例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

惊悚片作为一种类型电影,在心理上满足了观众追求刺激和猎奇的心理,通过带给观众惊险,紧张,兴奋,焦虑的体验,从而拥有一定的粉丝受众。希区柯克通常以对人物情节的设定和氛围的把控来实现扣人心弦的效果。首先,在于人物与情节的设定上,其惊悚片主角通常选取你我周围的普通人,这样的角色设定能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试想一下,如果惊悚片的主角是超级大英雄亦或是FBI的警察,观众只会觉得人物背景离自身过远,从而使危机感大打折扣。因此《群鸟》的开头大幅度铺陈了女主与男主的爱情戏码,状似进入主题太慢,但实际上鸟店相遇搭讪,男女主追求爱情的场景都拉近了观众与主角的距离,一旦距离被拉近,对于接下来所呈现的惊悚效果则会锦上添花,更有身临其境之感。其次,在情节上,恐怖来源“鸟”的出场也十分有趣。片头所出现的特殊场景,一群鸟在广场上飞翔引发观众的疑问,接下来,海鸥在海上袭击了梅兰妮,有一只甚至撞死在安妮家的门口,再到后来凯茜生日宴会和学校群鸟的攻击,导演对于鸟这一引发人们恐惧的元素一步步铺陈,层层递进,由一只到一群,由鸡不吃食、鸟类非常规行为出现的到群鸟攻击,这种知晓异常,但异常却始终没有降临的恐惧,就像是悬在脖子上的一把刀,带给观众更强的悬念体验。

分析希区柯克的创作风格—以《群鸟》《后窗》《精神病患者》为例

气氛是奠定影片基调的内在叙事逻辑。一部成功的惊悚片中悬念与恐惧的渲染是不可或缺的元素。其中,在视听语言运用中最常见的是主观镜头的运用,它打破镜头的客观叙事,使观众以主人公的视点随着情节不断推进。例如,《群鸟》中男主的母亲进入农场丹的房间即采用的主观镜头,一步步进入并环视整个房间,在这里,导演还采取了消音的听觉处理与视觉镜头的结合,这一手法通常会在战争片中使用,音效效果等环境音的消失,会让观众的全部精力集中于荧幕所展示的视觉元素,在这里,对于丹房间凌乱的异常会被观众更好的注意到,也增强了观众内心的紧绷感。另一个运用得当的主观镜头是影片结尾梅兰妮举着煤油灯上二楼的场景,这一镜头的使用在观感上使观众觉得时间被延长,就像是潘多拉的魔盒,观众的注意力不在于门里有什么东西,而是在于打开门的这个过程。蒙太奇场面的调度,灯光及音响手法的综合运用使悬念和恐惧无以复加。《后窗》中,不断切换的视角镜头及主观镜头的大量运用,意味着观众能看到的少了,让观众和主人公处于同一认知,不再具有上帝视角,更平添几分紧张与身临其境之感。类似的呈现手法还有“最后一分钟营救”,流畅的剪辑不断来回地在罪犯、女主人公和男主人公之间切换,使观众对女主人公能否成功避开罪犯,从家中出来的紧张之情达到巅峰,正是这种探索的心理,使导演希区柯克无声无息的控制着观众的情绪。

分析希区柯克的创作风格—以《群鸟》《后窗》《精神病患者》为例

麦格芬手法的使用是紧紧抓住观众心理,调动他们往下观看欲望的重要东西,这在希区柯克的大部分影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验证。从狭义定义来讲,它是指某个推动戏剧发展的契机、情节,或者是角色们拼命追逐的可能不存在的东西,观众也可能不关心,它出现的目的在于引导观众沉浸于电影体验。麦格芬手法最早的运用是在1941年奥逊·威尔斯执导的电影《公民凯恩》中的玫瑰滑板,但希区柯克却是把麦格芬运用到极致的那一个,好比《蝴蝶梦》里,曼德利庄园里无处不在的丽贝卡夫人的影子,这一不存在的人物形象紧紧笼罩在观众与角色的心头,作为全片的一个线索,推动情节的发展,勾起观众的探索欲。《精神病患者》中女主人公逃跑所带走的5万块钱也同样是麦格芬,它是推动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可随着剧情的进一步发酵,它已不再重要。在希区柯克看来运用的最为出色的当属《西北偏北》中的那一个,这是一部谍战片,剧情中唯一提出的问题就是:“这些间谍在寻找什么?”在芝加哥机场那场戏时,中情局的人向索希尔解释一切,说:“他是一个做进口贸易的家伙”,“那他卖了什么”“哦,那就是政府的秘密了”,在这,麦格芬被缩减为最纯粹的表达模式:什么也没有。

分析希区柯克的创作风格—以《群鸟》《后窗》《精神病患者》为例

精神分析法的运用也是希区柯克所开创的独树一帜的表达方式。《精神病患者》中男主人公因目睹母亲与情夫偷情受到刺激,杀死母亲与情夫,因不堪内心痛苦的折磨从而产生了母亲的人格,一方面,他在生活中扮演着孝顺母亲的乖顺儿子形象,另一方面,他把母亲早已干枯的尸体从坟墓里挖出来,表现出一个粗暴蛮横的母亲形象。这对于当时的年代,人格分裂在影片中作为真相揭露的运用所带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实让观众大呼惊奇,大为满意。之后,希区柯克所拍摄的一系列影片,如《爱德华大夫》《后窗》《绳索》等都运用了精神分析法。这一创作手法也给了后来的导演许多启示,如《致命ID》便是《精神病患者》的升级版,影片以主人公的12重人格互相搏斗为线索展开故事。

分析希区柯克的创作风格—以《群鸟》《后窗》《精神病患者》为例

正如尼采所说“艺术家本来就是一种已经停止的生灵,因为他停留在少年及儿童时代的游戏之中。”电影大师希区柯克也是一样,除了好莱坞特殊黄金年代所带来的时势造英雄外,他童年父母所带给它的伤害,使他形成了自卑、恐惧、幽暗的性格,也正是这些成就了他“悬疑大师”的称号。

文/周睿

编/肖洋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