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项堆(一)之 图文解析 和 C语言的实现

目录

二项树的定义

二项堆是二项树的集合。在了解二项堆之前,先对二项树进行介绍。

二项树是一种递归定义的有序树。它的递归定义如下:

(01) 二项树B0只有一个结点;

(02) 二项树Bk由两棵二项树B(k-1)组成的,其中一棵树是另一棵树根的最左孩子。

如下图所示:

二项堆(一)之 图文解析 和 C语言的实现

上图的B0、B1、B2、B3、B4都是二项树。对比前面提到的二项树的定义:B0只有一个节点,B1由两个B0所组成,B2由两个B1所组成,B3由两个B2所组成,B4由两个B3所组成;而且,当两颗相同的二项树组成另一棵树时,其中一棵树是另一棵树的最左孩子。

二项树的性质

二项树有以下性质:

[性质一] Bk共有2k个节点。

[性质二] Bk的高度为k。

[性质三] Bk在深度i处恰好有C(k,i)个节点,其中i=0,1,2,...,k。

[性质四] 根的度数为k,它大于任何其它节点的度数。

注意:树的高度和深度是相同的。关于树的高度的概念,《算法导论》中只有一个节点的树的高度是0,而"维基百科"中只有一个节点的树的高度是1。本文使用了《算法导论中》"树的高度和深度"的概念。

下面对这几个性质进行简单说明:

               如上图所示,B0有20=1节点,B1有21=2个节点,B2有22=4个节点,...

               如上图所示,B0的高度为0,B1的高度为1,B2的高度为2,...

              C(k,i)是高中数学中阶乘元素,例如,C(10,3)=(10*9*8) / (3*2*1)=240

              B4中深度为0的节点C(4,0)=1

              B4中深度为1的节点C(4,1)= 4 / 1 = 4

              B4中深度为2的节点C(4,2)= (4*3) / (2*1) = 6

              B4中深度为3的节点C(4,3)= (4*3*2) / (3*2*1) = 4

              B4中深度为4的节点C(4,4)= (4*3*2*1) / (4*3*2*1) = 1

             合计得到B4的节点分布是(1,4,6,4,1)。

              节点的度数是该结点拥有的子树的数目。

二项堆通常被用来实现优先队列,它堆是指满足以下性质的二项树的集合:

(01) 每棵二项树都满足最小堆性质。即,父节点的关键字 <= 它的孩子的关键字。

(02) 不能有两棵或以上的二项树具有相同的度数(包括度数为0)。换句话说,具有度数k的二项树有0个或1个。

二项堆(一)之 图文解析 和 C语言的实现

上图就是一棵二项堆,它由二项树B0、B2和B3组成。对比二项堆的定义:(01)二项树B0、B2、B3都是最小堆;(02)二项堆不包含相同度数的二项树。

二项堆的第(01)个性质保证了二项堆的最小节点是某一棵二项树的根节点,第(02)个性质则说明结点数为n的二项堆最多只有log{n} + 1棵二项树。实际上,将包含n个节点的二项堆,表示成若干个2的指数和(或者转换成二进制),则每一个2个指数都对应一棵二项树。例如,13(二进制是1101)的2个指数和为13=23 + 22 + 20, 因此具有13个节点的二项堆由度数为3, 2, 0的三棵二项树组成。

二项堆是可合并堆,它的合并操作的复杂度是O(log n)。

1. 基本定义

BinomialNode是二项堆的节点。它包括了关键字(key),用于比较节点大小;度数(degree),用来表示当前节点的度数;左孩子(child)、父节点(parent)以及兄弟节点(next)。

下面是一棵二项堆的树形图和它对应的内存结构关系图。

二项堆(一)之 图文解析 和 C语言的实现

2. 合并操作

合并操作是二项堆的重点,二项堆的添加操作也是基于合并操作来实现的。

合并两个二项堆,需要的步骤概括起来如下:

(01) 将两个二项堆的根链表合并成一个链表。合并后的新链表按照"节点的度数"单调递增排列。

(02) 将新链表中"根节点度数相同的二项树"连接起来,直到所有根节点度数都不相同。

下面,先看看合并操作的代码;然后再通过示意图对合并操作进行说明。

binomial_merge()代码(C语言)

binomial_link()代码(C语言)

合并操作代码(C语言)

合并函数binomial_union(h1, h2)的作用是将h1和h2合并,并返回合并后的二项堆。在binomial_union(h1, h2)中,涉及到了两个函数binomial_merge(h1, h2)和binomial_link(child, heap)。

binomial_merge(h1, h2)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两个二项堆的根链表合并成一个链表,合并后的新链表按照'节点的度数'单调递增排序"。

binomial_link(child, heap)则是为了合并操作的辅助函数,它的作用是将"二项堆child的根节点"设为"二项堆heap的左孩子",从而将child整合到heap中去。

        在binomial_union(h1, h2)中对h1和h2进行合并时;首先通过 binomial_merge(h1, h2) 将h1和h2的根链表合并成一个"按节点的度数单调递增"的链表;然后进入while循环,对合并得到的新链表进行遍历,将新链表中"根节点度数相同的二项树"连接起来,直到所有根节点度数都不相同为止。在将新联表中"根节点度数相同的二项树"连接起来时,可以将被连接的情况概括为4种。

x是根链表的当前节点,next_x是x的下一个(兄弟)节点。

Case 1: x->degree != next_x->degree

             即,"当前节点的度数"与"下一个节点的度数"相等时。此时,不需要执行任何操作,继续查看后面的节点。

Case 2: x->degree == next_x->degree == next_x->next->degree

             即,"当前节点的度数"、"下一个节点的度数"和"下下一个节点的度数"都相等时。此时,暂时不执行任何操作,还是继续查看后面的节点。实际上,这里是将"下一个节点"和"下下一个节点"等到后面再进行整合连接。

Case 3: x->degree == next_x->degree != next_x->next->degree

        && x->key <= next_x->key

             即,"当前节点的度数"与"下一个节点的度数"相等,并且"当前节点的键值"<="下一个节点的度数"。此时,将"下一个节点(对应的二项树)"作为"当前节点(对应的二项树)的左孩子"。

Case 4: x->degree == next_x->degree != next_x->next->degree

        && x->key > next_x->key

             即,"当前节点的度数"与"下一个节点的度数"相等,并且"当前节点的键值">"下一个节点的度数"。此时,将"当前节点(对应的二项树)"作为"下一个节点(对应的二项树)的左孩子"。

下面通过示意图来对合并操作进行说明。

二项堆(一)之 图文解析 和 C语言的实现

第1步:将两个二项堆的根链表合并成一个链表

          执行完第1步之后,得到的新链表中有许多度数相同的二项树。实际上,此时得到的是对应"Case 4"的情况,"树41"(根节点为41的二项树)和"树13"的度数相同,且"树41"的键值 > "树13"的键值。此时,将"树41"作为"树13"的左孩子。

第2步:合并"树41"和"树13"

         执行完第2步之后,得到的是对应"Case 3"的情况,"树13"和"树28"的度数相同,且"树13"的键值 < "树28"的键值。此时,将"树28"作为"树13"的左孩子。

第3步:合并"树13"和"树28"

         执行完第3步之后,得到的是对应"Case 2"的情况,"树13"、"树28"和"树7"这3棵树的度数都相同。此时,将x设为下一个节点。

第4步:将x和next_x往后移

         执行完第4步之后,得到的是对应"Case 3"的情况,"树7"和"树11"的度数相同,且"树7"的键值 < "树11"的键值。此时,将"树11"作为"树7"的左孩子。

第5步:合并"树7"和"树11"

         执行完第5步之后,得到的是对应"Case 4"的情况,"树7"和"树6"的度数相同,且"树7"的键值 > "树6"的键值。此时,将"树7"作为"树6"的左孩子。

第6步:合并"树7"和"树6"

         此时,合并操作完成!

PS. 合并操作的图文解析过程与"二项堆的测试程序(main.c)中的test_union()函数"是对应的!

3. 插入操作

理解了"合并"操作之后,插入操作就相当简单了。插入操作可以看作是将"要插入的节点"和当前已有的堆进行合并。

插入操作代码(C语言)

在插入时,首先通过binomial_search(heap, key)查找键值为key的节点。存在的话,则直接返回;不存在的话,则通过make_binomial_node(key)新建键值为key的节点node,然后将node和heap进行合并。

注意:我这里实现的二项堆是"进制插入相同节点的"!若你想允许插入相同键值的节点,则屏蔽掉插入操作中的binomial_search(heap, key)部分代码即可。

4. 删除操作

删除二项堆中的某个节点,需要的步骤概括起来如下:

(01) 将"该节点"交换到"它所在二项树"的根节点位置。方法是,从"该节点"不断向上(即向树根方向)"遍历,不断交换父节点和子节点的数据,直到被删除的键值到达树根位置。

(02) 将"该节点所在的二项树"从二项堆中移除;将该二项堆记为heap。

(03) 将"该节点所在的二项树"进行反转。反转的意思,就是将根的所有孩子独立出来,并将这些孩子整合成二项堆,将该二项堆记为child。

(04) 将child和heap进行合并操作。

下面,先看看删除操作的代码;再进行图文说明。

binomial_reverse()代码(C语言)

删除操作代码(C语言)

binomial_delete(heap, key)的作用是删除二项堆heap中键值为key的节点,并返回删除节点后的二项堆。

binomial_reverse(heap)的作用是反转二项堆heap,并返回反转之后的根节点。

下面通过示意图来对删除操作进行说明(删除二项堆中的节点20)。

二项堆(一)之 图文解析 和 C语言的实现

总的思想,就是将被"删除节点"从它所在的二项树中孤立出来,然后再对二项树进行相应的处理。

PS. 删除操作的图文解析过程与"二项堆的测试程序(main.c)中的test_delete()函数"是对应的!

5. 更新操作

更新二项堆中的某个节点,就是修改节点的值,它包括两部分分:"减少节点的值" 和 "增加节点的值" 。

更新操作代码(C语言)

5.1 减少节点的值

减少节点值的操作很简单:该节点一定位于一棵二项树中,减小"二项树"中某个节点的值后要保证"该二项树仍然是一个最小堆";因此,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将该节点上调。

减少操作代码(C语言)

下面是减少操作的示意图(20->2)

二项堆(一)之 图文解析 和 C语言的实现

减少操作的思想很简单,就是"保持被减节点所在二项树的最小堆性质"。

PS. 减少操作的图文解析过程与"二项堆的测试程序(main.c)中的test_decrease()函数"是对应的!

5.2 增加节点的值

增加节点值的操作也很简单。上面说过减少要将被减少的节点不断上调,从而保证"被减少节点所在的二项树"的最小堆性质;而增加操作则是将被增加节点不断的下调,从而保证"被增加节点所在的二项树"的最小堆性质。

增加操作代码(C语言)

下面是增加操作的示意图(6->60)

二项堆(一)之 图文解析 和 C语言的实现

增加操作的思想很简单,"保持被增加点所在二项树的最小堆性质"。

PS. 增加操作的图文解析过程与"二项堆的测试程序(main.c)中的test_increase()函数"是对应的!

注意:关于二项堆的"查找"、"打印"等其它接口就不再单独介绍了,后文的源码中有给出它们的实现代码。有兴趣的话,Please RTFSC(Read The Fucking Source Code)!

二项堆的头文件(binomial_heap.h)

二项堆的实现文件(binomial_heap.c)

二项堆的测试程序(main.c)

二项堆的测试程序包括了五部分,分别是"插入"、"删除"、"增加"、"减少"、"合并"这5种功能的测试代码。默认是运行的"插入"功能代码,你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对相应的功能进行验证!

下面是插入功能运行结果:

下一篇: 伸展树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