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的足够高,转动地球可以看见一条白色的弧线横亘在亚洲板块的中部,高耸入云的喜马拉雅山脉终年白雪覆盖号称世界屋脊,山的南边翠绿的地带叫做印度次大陆,山的北边土黄色的地带叫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像个篱笆把山两边的世界完全隔离开来,两个伟大的国度比邻而居却少有往来,他们人口几乎一样多,文明几乎一样久远,一个叫中国一个叫印度。他们彼此陌生相知甚少。
泰戈尔说“印度”一词更多意义上是一个地理区域概念,而不是指一个国家。不了解印度历史和地理特点的人很难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印度次大陆原本不属于欧亚大陆板块,大致在中生代后期至第三纪早期,其从南方的冈瓦纳古陆分离出来,开启了漫长的向北漂移的过程,直至与北方的欧亚大陆相会碰撞并最终拼合在一起;印度板块的一端插入到欧亚板块之下,碰撞上翘隆起的部分就是喜马拉雅山脉,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就是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的分界线,那里曾经消逝了一个隔开南、北大陆的大洋,即特提斯洋。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喜马拉雅山上的石头里发现了贝壳类的海洋生物化石,现在的高山曾经是大海。
板块碰撞之处地质抬升,造山运动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印度次大陆与欧亚大陆重叠线上群山环抱,次大陆东面的原始森林与缅甸的若开山脉毗邻,东北面被高耸的喜马拉雅山脉阻隔,北面是阿富汗延绵的兴都库什山脉,西北面的戈壁沙漠隔着苏莱曼山脉与伊朗高原相望,西面、南面、东南面三面临海被大洋隔绝。
南亚次大陆这个地理名词专为这个广袤而又孤立的地域而创立。北方中亚地区的游牧民族将这个被群山阻隔的南方区域统称印度斯坦,印度是汉语的音译。在十六世纪航海文明到来之前进入南亚次大陆的印度区域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条险峻崎岖的山路。这个阳光明媚雨水充沛的上帝应许之地真有点像东晋陶渊明笔下放大版的《桃花源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