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第一次作业

第一部分:结缘计算机

1.你为什么选择计算机专业?你认为你的条件如何?和这些博主比呢?(必答)

  当初选择计算机专业并没有对它有很深的理解。但在我本科学校中计算机专业算是很好的,而且家人和我都认为计算机专业比较有前景,毕业后比较容易找到工作,所以填报了计算机专业。虽然看起来我做了个很随便的选择,但其实现在回想起来,我很庆幸当初做了这个决定。

  我的条件并不算好,在上大学之前完全不了解计算机专业(之前也以为计算机专业就是修电脑的)。后来在大学期间对计算机有了系统的学习才有了真正的了解。其实真正醒悟过来还是在大三,才知道如何去学习计算机,对自己有了明确的期待和目标。我的条件和这些博主相比显然无法同台竞技,就算是半路转向CS的博主我也不敢说自己与其相比具有任何优势,更何况那些本身就是科班出生,又非常优秀的博主呢?

2.计算机是你喜欢的领域吗?是你擅长的领域吗?

  计算机是我喜欢的领域吗?我认为是的。在我现在看来,计算机是一门比较注重“结果”的领域(可能很多领域都是如此)。在今后计算机的学习中,会面临许多噩梦般的debug经历,也会收获很多难以言表的成就感和团队协作的快乐。我认为这就是学习计算机的乐趣所在。

  是我擅长的领域吗?我认为不好说。至于是否擅长,我认为要有一个参照标准,但实际上我永远可以找到那些比我更擅长,和比我更不擅长的人,所以我认为重要的是和过去的自己相比,我是不是更擅长了一些。

第二部分 在计算机系里学习

1.你对你的大学生活有什么想要吐槽的地方吗?你理想的大学教育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跟学校给你的有什么区别?比较你在中国大学的经历,你的老师和学校能做到和国外那样吗?如果不能,请分析一下为什么。(必答) 

  我对于国外大学教育其实不是很了解,但是我经常从一些电视或者电影中看到教授会布置课题让学生们组队去完成,培养同学们的实践+团队协作能力,上课的教授一般都是以有趣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关于大学教育,我觉得武汉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课程设置应该更加合理一些,设置的课程太过于广泛,什么课都要上一些,但都只上一点,结果导致什么都不会。通识课的要求就让我不得不吐槽了,在学校通识课的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还对通识课的类别设置强制的要求在我看来是非常不合理的,我不否认从那些选修课当中确实能学到一些专业外的知识,但应该考虑实际情况酌情增减课程,就不会导致有的学生想选的课因为满了而不得不选择不感兴趣的课程。我认为,学校对于这些和专业课无关的选修课完全可以不做太多干涉,依照同学们的兴趣来选,这样也真正学到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有效利用了教育资源。

  我认为很多老师们已经可以做到和国外那样,不仅自身水平高,讲课水平也高;但从学院或者学校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从经历过国外大学教育的博主们的描述中看来,我觉得一个是课程质量上国外要比国内好一些,国外大学课堂氛围显然要比国内好,可能是多年的学习经历导致的吧,上课不能发出声音,只能听老师讲。

2.迄今为止,你写了多少代码,描述你做的最复杂的软件项目/作业。(必答)

 这个我之前还真没有仔细算过...大概六千行吧,主要来源是大学各种专业课的课程设计。最复杂的应该就是一个书籍交易系统,当时刚刚接触J2EE,很多东西都要学习,一个小功能的实现可能需要花很多时间查很多资料才能解决,一个不大项目,但印象很深。

3.科班出身和北大青鸟有什么区别?

  北大青鸟我感觉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短时间掌握某项技术去完成项目,大学教育的话更偏向于帮学生们系统的学好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

第三部分 未来规划

1.对于你未来在IT行业的发展,你有什么样的梦想或者未来想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你准备怎样来规划你技术道路,职业道路和社会道路?(必答)

  我的梦想很简单,希望能从事我感兴趣的方向的工作,然后能给我带来一份不错的收人就行。技术道路没有捷径,只有不停的学习,具体怎么学不好说,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跟随技术发展的趋势。职业道路要看我的技术道路走到哪一步了,当然还是希望能够走上管理层吧。社会道路怎么说?社会地位?中产阶级?那自然是越高越好了。

2.实习经验究竟有多重要?你准备如何积累实习经验?你希望在企业内实习还是在实验室做项目?

  博客K[2]的作者认为“在大学的时候尽量多地进入公司参与实际工作,一方面积累工作经验,另一方面,提前认识工作和自己,以便毕业时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方向。”

  我要走的是就业道路而不是科研道路,我希望在企业内实习,我认为企业内实习能为我带来“工作经历”,实验室实习能为我带来“科研经历。而且在企业内实习能学到很多“专业外的知识”,例如职场里的人际关系等等,虽然在实验室也有要处理的人际关系,但相比于职场内要简单。对一些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正是我所欠缺的,我要学习的不仅仅是技术,而是如何更好地在职场中生存和学习。最重要的是,正如博客K[2]的作者所言,“提前认识工作和自己,以便毕业时更准确地把握自己的方向”。我对于自己今后想要从事的工作还比较模糊,需要去体验才能明确自己的发展路线。因此企业内实习比实验室实习对我更重要。

第四部分:课程期望

1.你对这门课的期望是什么?你打算平均每周拿出多少个小时用在这门课上?你愿意为了一个你感兴趣的项目、或得到实战锻炼而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包括熬夜)吗?(必答)

  对于这门课我希望弄清楚软件生命周期的整个过程。我打算每周拿出一天的时间用在这门课上。我愿意为了一个感兴趣的的项目、或得到实战锻炼而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

第四部分 分析软件

1. Internal Software (企业或学校或某组织内部的软件 锐捷客户端)

  使用校园网必须要安装,是以盈利为目的的,这个软件是锐捷公司开发,国家推广。锐捷客户端出现应该有6年吧,我是在大一用这个软件的,当时要连接校园网,觉得这个软件好麻烦,从网上下载的,我是从同学那里了解到的,毕业后就不在用了。通过用户留言出现的问题相关人员找出解决bug,一般不更新,更新的话重新下载。因为是国家推广的软件,没什么竞争。特殊现象,刚开机经常无响应或卡住,会出现与wifi不兼容。5年后硬件应该没什么变化,存不存在主要看还是不是国家的推广的软件。

2.Operating Systems (操作系统) win8

  买笔记本电脑的时候自带的win7,后来某天开机就自动更新成win8了,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通过把系统买个企业或用户,还有系统的维修服务业务,来赚取相应的费用。第一次使用是大二,刚开始感觉很好,特别是是界面,感觉很新颖,但需要用它来做开发时,各种对开发软件的不兼容,win10发布后就换成win10了。通过出错反馈和专业团体测试,维护找出bug并更新,更新后开机和关机会提示更新,有手动更新和自动更新。同类产品通过用户的不同需求竞争,反正趋势是更好的用户体验。特殊现象,会出现蓝屏,卡机,死机。出现时间是4年前吧,他给的好处是简单和快捷,为人们提供高效易行的工作环境,会自动备份还原点,缺点的开机时间长,系统不是很稳定,兼容性差,5年后应该不存在。

3.Mobile Apps (微博)

  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是美国twitter。我是使用新浪微博。微博目标是盈利,通过品牌广告、电子商务、个人VIP用户收费。我是在大一的时候使用的微博,通过朋友介绍,用手机下载的APP。我感觉微博就是另外一个世界,你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通过微博可以真正做到不出门便知天下事,方便了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处理bug的方式是还原设置。更新方式是下载安装包。手机软件易于使用,现在还在继续使用新浪微博。同类型的产品还有腾讯微博,网易微博等,但新浪微博用户多,微博就是一个提供人与人之间交互信息的平台,用户越多,信息就越丰富。我觉得微博应该会一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