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秦珍子
编辑|陈卓
一个94年的后生,花了70元钱,想帮1300万人节省时间。
那是12月18日,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升级,西安一些区域实行封闭管控。这一天,碑林博物馆、西安博物院暂停开放,“新冠叠加出血热”的传闻在社交媒体中扩散。
正值周六,他所在的软件公司在工作群里统计,谁在“封闭区”,周一不能来。接着,负责人许长鹏收到总公司的通知,上班“需持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报告”。
许长鹏考虑了一下,在群里发布了决定,全员居家办公。但自己还要去总公司开会,他需要那张“阴性报告”。
这个周末,西安市很多在职员工收到了这项要求,大规模的核酸检测成为“刚需”。
去哪测?在与新冠病毒缠斗了两年之后,很多人已习惯去最近的医院。然而,有限的医院无法应对剧烈膨胀的检测需求,西安各区县建起大量临时采样点,从市内、咸阳、宝鸡、渭南、汉中抽调应急采样医务人员。
许长鹏在未央区,西北的冬夜,气温降至零下,他在一处采样点前等候,“排队排了一条街”。那个夜晚,这样的队伍,在城墙下、钟楼旁、雁塔前……西安城里并不少见。
有同事告诉许长鹏,自家楼下新增了一处检测点,他赶过去,“排40人,算少的”。晚上11点,他终于“做上了”。
这位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专业的“程序员”开始思考,能不能做个啥,把所有采样点标记上去,让大家别乱跑,别扎堆,别白等。
“做这个没意义”?
许长鹏把想法发给一位朋友,随即收到了反对意见。
理由很简单,媒体、健康码小程序、政务信息发布平台都能查到核酸采样点位置,“做这个没意义”。
许长鹏没被说服。他观察到,政务信息发布平台一般以文字形式发布地点,各发各的,临时新增的采样点也不一定能及时更新。他想做的是全市地图,一打开就能看清位置,“更直观”。
朋友不帮忙。星期二,他动用了作为“老板”的权力,找来两名员工,“咱做点儿有意义的事儿”。
“这里面难度最大的其实是数据收集。”许长鹏解释,那两位同事要通过当地媒体、疾控部门网站、“雁塔发布”“碑林发布”“莲湖发布”等各区信息平台,搜集地址,将图片转化为文本,汇总给他。第一批未央区的采样点大约有300个。
许长鹏则敲起了代码。
他设计了一段程序,能读取地点信息的文本,输入高德地图,获得该地点的经纬度,再通过开发者接口输入经纬度,获得地图上一个蓝色的坐标。最后,他花70元注册了一个域名,让这张地图在互联网空间拥有了展示页面。
“30分钟写完脚本,市里1000多个采样点,10分钟就‘跑’完了,事半功倍。”他说,“要是靠人工一个个录入,完成一条都至少要30秒。”
蓝色坐标快速出现在地图页面上,它们包围了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横断了大唐芙蓉园和曲江池、穿过了白鹿原……在陕西省“秦俑”形的轮廓座部,填充出一个蓝色的区域。
许长鹏回忆,自己望着地图感到激动:“每一个坐标,意味着四到十名医务人员正在忙碌,这得多少人。”
共克“赛博危机”
被要求“带阴性报告上班”的西安市民,在周一这天,都遇到了一点麻烦。他们好不容易做了核酸检测,却依然被挡在地铁站、公交站和大厦楼宇外。
12月20日,疫情防控期间西安个人出行的电子凭证“一码通”突然崩溃了。人们进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扫码或刷新核酸检测结果,会看到“获取数据失败”的页面。
“我刷不出核酸记录,走地库进的公司。”西安市民王女士回忆,也有同事是登记身份证后进入办公区。她供职于一家央企,周末,企业曾派专人到员工家做了核酸采样。
许长鹏把这起事件称为“赛博危机”,即当人们强烈依赖网络的时候,可能会变得过于脆弱,互联网强了,“抗冲击能力”反而小了,网络一旦崩溃,“什么都不转了”。
20日下午,西安市大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刘军在出席新闻发布会时回应,表示“一码通”使用频率加大,对网络与平台造成较大压力。“12月20日早7:40分左右,西安‘一码通 ’用户访问量激增,每秒访问量达到以往峰值的10倍以上,造成网络拥塞。”呼吁民众,“非必要不亮码”。
许长鹏也看到了这段解释,他用专业知识分析,小规模的“请求”增长,系统是可以消化的,访问量真的达到“10倍”,那服务器应该是被“击穿了”。
另一个被西安人彼此传递的笑话是,负责维护一码通的企业员工要上楼抢修,保安让他亮码,他说,我上去才能亮码;保安说,你亮码才能上去。
排队接受核酸检测采样的队伍依然很长,一位西安市民回忆,20日,他和妻子轮流去排队,一个人排了3个小时。
这个周一,西安新增本土确诊病例42例,是19日的两倍。
第二天,21日下午4点,许长鹏的地图正式上线。他在社交媒体发布了链接,网页浏览数据显示,当天有2300多人进入,平均访问时间是1分54秒左右。有朋友给许长鹏发来信息,说门口的采样点人太多了,得排几个小时,看了地图,去了附近另一个采样点,10分钟完成了,“真有用”。
又有人坦率地对许长鹏说:“一‘封城’,大家都在小区出不来,你做的地图更没用了。”
“今天这个时点,它可能已经失去意义了,但‘解封’以后,大家还可能需要它”许长鹏说。
然而截至23日下午4点左右,网页上线48小时,浏览量上升到3.6万。“西安市民制作核酸地图小程序”登上微博热搜。
我不是在搞“市民自救”
刚刚上线的地图只是个“雏型”,在许长鹏看来,它还需要不断完善。比如,蓝色坐标不显示文字地名,他发朋友圈求助,立即有前同事出手解决。比如,地图只能标记,不能导航,曾经否定他的朋友因此加入了他的团队。比如,打开网页地图后,坐标密集,会出现卡顿现象,大家尝试,让坐标只在用户的“屏幕”范围内显示。比如,网页只能转发,不能通过搜索得到,有人建议他们做一个真正的“小程序”。再比如,有人建议,可以让用户针对采样点进行“评论”,实时显示排队的情况。
今年陕西全省研考报名总人数近17万人,其中在西安市参加考试的考生约13.5万人。23日,距离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招生考试还有两天,西安考点的考生陷入了焦急不安之中。陕西省教育考试院当天发布信息,可以协调考生在居留地借考;在西安市管控区和防范区内的考生考试须持48小时内两次核酸阴性证明,其他区域的考生须持48小时内核酸阴性证明参加考试。
“这部分需求也得考虑进去。”晚上10点,许长鹏召集团队开了个视频会。镜头中,每一张面孔都极为年轻,大家讨论小程序制作和地图优化的问题。
“大哥,今晚(完成)吗?!哈哈哈哈!”负责页面信息滚动的小伙子摸着后脑勺吐槽,但还是接受了这项任务。在大家说“拜拜”之际,一个姑娘再次确认了数据梳理的细节。
12月23日晚上,许长鹏(左上)召集团队开会。受访者供图
第二天,小程序“宜秦宝”上线了。地图页面的右下角有一个“考研学子”按钮,点击会看到二维码,扫码能进入“考研互助群”,方便考生尽快做好核酸检测。截至24日下午,已有数百人加入群聊。那支年轻的志愿者团队还制作了在线Excel表格发到群里,新增了核酸采样点联系方式、预约方式、工作时间等信息。
“我当初就把程序开源了,代码谁都可以用,我不要做成自己的,也不要商业化。”许长鹏说,任何城市想做相似的服务都可以,任何人想加入这个团队优化设计、完善功能,也随时欢迎,“这是件有意义的事儿”。
许长鹏运行代码的页面。受访者供图
他是湖北咸宁人,1994年出生。咸宁挨着武汉,2020年那个令全中国难忘的春节,他正巧在家。姐姐许长虹是乡镇基层工作者,每天挨家挨户地“摸排、走访、登记”,“从不接我电话”;姐夫是边防军人,驻守在阿里地区。许长鹏和父母一起带姐姐的孩子,直到“解封”。
谈起姐姐和姐夫,他话语间有骄傲,“我也希望能帮助别人”。
他在西安读了大学,在西安创过业,武汉疫情期间他收到了西安一家企业的聘书,2020年4月“三入长安”。
在湖北,他第一次见到“彻彻底底封锁”的空城,“仿佛这个城市没有人存在过一样”。但经历过当初的恐慌,这一次在西安,他完全淡定了。在他看来,未知是人们最恐惧的时候,谣言也得以传播。现在他只选择相信“权威”的信息,觉得没有那么可怕。“像吃草莓得出血热一样,夸张的传闻很多都是假的。”
许长鹏提供的个人照片,他表示,这是“发福前的我,但也是我”。受访者供图
在社交媒体中,不少西安民众和广大网友批评西安抗疫不力,致使疫情外溢。许长鹏在北京和深圳都生活过,但他拒绝将这两座超一线城市的管理水平与西安做比较。“它们有大量的资本和人才积累,拿这个标准要求西安不公平。我不是在搞‘市民自救’,而是作为西安的部分,和西安政府站在一块儿,共同抵抗。”
他更希望看到,大家在批评之后,能参与到城市管理和抗疫工作之中,而不是只停在指责、攻击上。
关于这一点,许长鹏有亲身体会。
2012年,他到西北工业大学读书,成了校园里不安分的“折腾分子”。
大二时,他发现教务系统漏洞,于是下载了全校女生的证件照,做了个选美网站,“灵感来自扎克伯格的传记片《社交网络》”。后来,他为了研究Wi-Fi认证漏洞,在学校图书馆做了一次攻击实验,让很多同学连上了假Wi-Fi,却输入了真账号、真密码。再后来,学校网络遭遇攻击,信息中心老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他。
最终他帮助学校,找到了“黑客”。而Wi-Fi事件后,他也和老师认真研究了认证问题,申请了专利,在InfoComm上发表了论文。其中,“可见光通信部分,就是我完成的”。
“破不是目的,立才是。”许长鹏说。
- END -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