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现在,书已伴我走过了漫漫童年之路。
依稀记得儿时听姥爷读书的情形,我总是在一旁专心地聆听,那书里面的故事让我梦魂萦绕。上了小学后,我想读书的渴望也愈来愈强烈。我开始把一枚枚硬币换成小人书,连环画,精彩的内容,美丽的画面让我越来越喜欢读书。我向往书里“善良小仙女”。心里浮想连连,梦想自己也能变成踩着云走的神仙。
上三年级时,外爷给我买来了儿童版的《三字经》、《百家姓》、《三国演义》等。里面有拼音,有注释,很容易读懂。小小年纪的我敬仰刘备求才的精神,神往诸葛亮的智慧。大一点点后,我就把所有零用钱都换成了书。家里小小的书架,早已容不下我所买的书,只好找来一些干净的纸箱,读完后放在里面。而如今,这样的纸箱家里已经不下十只了。没事的时候翻出来,慢慢地看,细细地品味,仿佛在欣赏一件稀世珍品。
到五年级以后,我开始看《读者》、《知音》、《故事会》等这样的杂志。比较面言,我更喜欢看《故事会》,里面的世间百态,悲欢离合常常让我拿上就舍不得放下。当我苦闷、伤心、不高兴时,里面的内容常常让我忘记暂时的痛苦,微笑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这也是我喜欢看书的原因之一。
现在,初中的生活沉闷而又繁忙,可即使时间再紧,我也要读上那么一两篇书。周末放假回家时,书包里的书是必不可少的。坐在田园里,没有学校的嘈杂,没有烦心的琐事,呼吸着带有泥土气息的空气,捧上一本好书,无疑是人生最大的乐趣。
清晰记得六年级时,由于太专注于看书,遭到家人的一致反对。父母经常打电话来劝我少看一些与课文内容无关的书籍,多花点心思在学习上。我改变不了,不以为然地应付了过去。可没想到期末考试我考得一塌糊涂。望着试卷上的分数,我心里反省着:真的吗?看书真的错了吗?脑海里浮现出父母日渐衰老的脸庞,人痛下决心,不再看与课文无关的书了。我把书全寄放在同学家,眼不见为净。我整天钻在课本里。手里拿课外书,取而代之的是课本。我一心想搞好学习,努力不让自己想其它的事情,没日没夜地看课本,做作业。到最后,我也累了,醒悟了,书固然可以看,课也不能耽误。要懂得劳逸结合,不能因为看课外书而荒废了学业。想通后,我欢天喜地地从同学家把书搬回学校,细心地擦着书上面厚厚的一层灰尘,思潮起伏……我尘封的心又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