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南京石头城旁的小河沟,燕王河演绎出一段传奇故事

话说那天游历了石 头城 ,石 头城 旁,秦淮河边有一条毫不起眼的小河沟,甚至比一般的小河沟都不起眼。可是你别小看了这条小河沟。小河沟名字来历的主人公后来居然干了一番天翻地覆的大事业。这就是后来的燕王,后来的朱棣皇帝,当年的朱元璋的四少,朱棣。这燕王河是怎么来的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话说当年朱元璋夺取 南京 后,身旁的谋士,明代开国谋臣朱升给朱元璋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朱元璋听从他的建议,慢慢来,缓称王。逐步势力扩张,公元1368年定都应天府(今 南京),国号为明,年号为洪武。1366年到1386年,建筑了规模宏大的 南京 城墙,前后共历时21年,长达48公里。

一日,朱元璋为了炫耀自己的业绩,率领诸子和文臣、武将登上 紫金 山观城。在山顶,朱元璋左看右看,越看越得意,随口问众人:“此城造得如何?”刘伯温等大臣齐声颂扬:“万岁建万年城,大明江山万万年。”朱洪武一听,喜得眼睛眯成一条缝。

这时,燕王朱棣还是一个十来岁的孩子,说话还不知轻重,抢过话头道:“ 紫金 山上架大炮,炮炮打中紫禁城。”其实, 南京 城的缺陷,就是没有将 紫金 山和雨花台包进去,刘伯温和众大臣都看到了,只是不敢说而已。朱棣的一句话,使朱元璋大吃一惊,放眼四望,不仅 紫金 山上架大炮,能炮炮击中紫禁城,雨花台、幕府山、小红山上架炮,也能打进紫禁城,这对京城的防卫十分不利。又想朱棣并非嫡生,其母 朝鲜 族人碽妃被马娘娘折磨而死,(此说法有争议,)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军事天才,而且胆敢在群臣面前顶撞自己,憨厚的太子将来远不是他的对手,此子不除,必为后患。(说是这么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不好说,这里只是说故事传说)想到这里从身旁太监手里端着的食品盘里拿出一个青橘子,剥皮,抽筋递给朱棣吃。朱棣吃了一口,酸的咬牙咂嘴。刘伯温看在眼里有种不祥感觉。感觉这是朱元璋的一种暗示。

回到宫后,马皇后问起朱棣随父皇观城的情况,朱棣把在 紫金 山上发生的事对马皇后讲了,马皇后听了深感忧虑,感觉不好,朱棣已招杀身之祸。由于朱棣是她害死碽妃后亲手带大的,(说法有争议,看看即可)已有很深的母子感情,遂对朱棣说:“你赶快逃吧!剥皮去络的桔子,意思是要给你剥皮抽筋。你有才能,但非太子,父皇妒忌你。”于是,连夜安排朱棣逃往 北京 。朱棣逃跑时,就是出聚宝门(今中华门)向西,在石 头城 下这条小河边上船渡江而去的。逃到哪去了?说是跑到 北京 去找徐达了。后来,朱元璋遍封诸子时,在马皇后的劝说下,封朱棣为燕王。后人遂将这条河称为燕王河。

南京石头城旁的小河沟,燕王河演绎出一段传奇故事

这是燕王河的说明,说的是相传,到底如何后人也不得而知。

南京石头城旁的小河沟,燕王河演绎出一段传奇故事

就是这么一条小河,看起来怎么也不像走船的河。传说归传说,故事归故事。反正有这么一说。这一传说后面的故事也多了。这朱元璋当时是否对朱棣有些看法不得而知,但是他说的话还是令朱元璋震惊,想想也是这么回事。这 紫金 山上一架炮还真不知会咋样? 南京 本身就是个丘陵缓岗的城市,周边都是些小山丘陵。为使京城永固,他决定增建京城外郭,把 紫金 山、雨花台、幕府山等城外制高点全部圈进外郭内。外郭城主要利用 南京 城外的黄土丘陵,依山带水修筑而成,只在附郭城形势险隘的地方才用城砖砌墙开门,其余都是用山埂培土夯成,故俗名土城头。外廓周长称85公里,设18个城门,现大多已废为市郊公路。外城郭修好后朱元璋这下放心了,免了一些后顾之忧。 南京 城也多了一个俗语,土城头。

18个城门由东郊麒麟门起,向北有仙鹤门、姚坊门(即尧化门)、观音门、上元门、外 金川 门等门至江边,向南有沧波门、高桥门、上方门、夹岗门、 凤台 门、 大安 德门、小安德门、大驯象门、小驯象门、江东门、栅栏门等门至江边。 南京 城门有“里十三,外十八”的民谣。历史上的外郭城早已被毁。现在只留下了一些地名。

南京石头城旁的小河沟,燕王河演绎出一段传奇故事

后话再演绎一下从燕王河跑路的朱棣,后来的燕王朱棣,再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朱元璋为御侮防患,在位期间曾两次分封诸子为藩王。藩王各拥重兵,坐镇一方,其中尤以秦、晋、燕、宁诸王势力最强。朱棣是朱元璋第四个儿子封燕王(封地 北京 )。立老大朱标为太子,这是名正言顺的,其他儿子也不好说什么,遗憾的是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太子朱标病故,在立其它儿子为太子兄弟之间谁也不会服气,没办法只好继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朱元璋病故,庙号太祖,皇太孙朱允炆即位为帝。明朝第二位皇帝,年号“建文”。即位后以诸王权势过大,恐难驾驭为由,力主削藩。在削藩顺序上,齐泰(擢兵部左侍郎,建议削藩的主要人物之一),认为应先削实力最强的燕王。但黄子澄(翰林学士,与齐泰共同建议削藩)反对,认为燕王有功无过,为了争取舆论支持,应该先找有问题的亲王下手。建文帝支持黄子澄,遂先后废除五位亲王。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七月,建文帝削周王朱橚。因周王朱橚是燕王同母兄弟,而朱允炆怕他与燕王沆瀣一气,于是决定先废周王。时周王次子朱有爋告发父亲谋反,于是派曹国公李景隆以备边之名经过开封 ,将周王全家押回 南京 ,废为庶人,迁往 云南 蒙化(今 昆明 以西、 大理 以南)。

建文元年(1399年)四月,削齐、湘、代三位亲王,废为庶人。湘王朱柏不堪受辱,为保名节举家自焚;齐王朱榑被软禁在 南京 ;代王朱桂被软禁在封地 大同 。两个月后,明廷削岷王朱楩,废为庶人,(役)徒 漳州 。

燕王朱棣见到几位藩王先后被削,明白如此下去必无法逃过此劫,遂一边争取时间一边做战争准备。而心中早已对父皇册立自己的侄子为太孙而继位有所不满,便立即诱杀了前来执行监视逮捕任务的将臣,于建文元年(1399年)七月起兵反抗明朝中央政府。期间历经多次战争,多次和谈,最终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抵金陵。徐增寿作内应,事败,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守卫 金川 门(位于 南京 城 西北 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是为 金川 门之变。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役结束。明朝第三位皇帝产生,被称为“永乐大帝”。在位22年,缔造永乐盛世。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第一场皇帝和藩王之间的内战。这场战争是建文帝朱允炆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决定削藩而引起的。

“靖难之役”是明朝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次政权争夺战,不仅导致了明朝皇位归属的改变,也极大影响了此后二百多年明朝政治、思想的走向。

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宫中自焚而死,或云建文帝由地道出亡,落发为僧,云游天下,传说他于正统朝入居宫中,寿年而终;又有一说建文帝逃至 东南亚 ,郑和下西洋的其中一个目的就是寻找建文帝。建文帝的真正下落已不可确考,成为明史上的一大悬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