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OO第一单元总结

基于度量来分析自己的程序结构

第一次作业与第二次作业我采用的架构基本相同,都没有涉及到组合与求导的分离,第三次则进行了重构,实现了这一点。

基于此我度量类的属性个数、方法个数、每个方法规模、每个方法的控制分支数目、类总代码规模,并计算了经典的OO度量

,分析类的内聚和相互间的耦合情况,具体指标如下

Complexity Metrics(复杂度分析)

这部分我们需要使用的主要是方法和类的复杂度分析。

方法的复杂度分析主要基于循环复杂度的计算。循环复杂度是一种表示程序复杂度的软件度量,由程序流程图中的“基础路径”数量得来。

  1. ev(G):即Essentail Complexity,用来表示一个方法的结构化程度,范围在[1,v(G)]之间,值越大则程序的结构越“病态”,其计算过程和图的“缩点”有关。
  2. iv(G):即Design Complexity,用来表示一个方法和他所调用的其他方法的紧密程度,范围也在[1,v(G)]之间,值越大联系越紧密。
  3. v(G):即循环复杂度,可以理解为穷尽程序流程每一条路径所需要的试验次数。
对于类,有OCavg和WMC两个项目。
  1. OCavg:类的方法的平均循环复杂度。
  2. WNC:类的方法的总循环复杂度。

Dependency Metrics(依赖度分析)

  1. Cyclic:指和类直接或间接相互依赖的类的数量。这样的相互依赖可能导致代码难以理解和测试。
  2. Dcy和Dcy:计算了该类直接依赖的类的数量,带表示包括了间接依赖的类。
  3. Dpt和Dpt:计算了直接依赖该类的类的数量,带表示包括了间接依赖的类。

第二次作业

类图如下所示,没有使用任何继承与接口特性。

OO第一单元总结

度量表如下所示

OO第一单元总结
OO第一单元总结

第三次作业

这次作业在之前基础上重构,使用了继承机制,并且严格将组合逻辑与求导方法分离,将接口与实现分离。

本次作业采用编译原理中的递归子程序法读入数据,保存为一棵表达式数,然后对这棵树进行递归求导。

具体见如下类图

OO第一单元总结
OO第一单元总结
OO第一单元总结
OO第一单元总结
OO第一单元总结

BUG分析

第一次作业

主要bug在于没有处理大数计算,没有用到BigInteger类,由此导致在整形溢出时会陷入异常

主要在于优化表达式的时候条件考虑不清楚,导致优化后的结果反而错误

Applying Creational Pattern

面向过程的思维是一次性处理所有的输入数据,判断格式,构建数据容器存储数据,求导,相加,输出……繁冗的细节决定了面向过程思想必然不能解决问题;

然而用面向对象的思想就应该是,因子分类,共同继承一个抽象类factor,项是由因子组成的链表;表达式看成是项组成的列表。如此层层递进,数据的存储将

变得十分简便。在前两次作业中,我没有体会到面向对象的特性,将所有项都归为了 xn1*sinn2*cos^n3 的形式,但是这种做法在第三次作业中完全不具备

可拓展性。因此我重构了所有方法,创建出单独的sin,cos和x的幂次这三个基本类,然后创建出加法乘法与嵌套三重规则,针对不同的情况各自独立的实

现求导规则,然后由一颗表达式树串在一起,即可实现递归求导。以后会继续努力,继续体会OO的思想,减少面向过程编程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