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宾商学作为国际化案例教学领导者,长期追踪观察全球最新商业实践,企业发展中,如何把握大势做出战略布局与调整,不断引领市场,也是嘉宾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2021年,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预计600多万台,这一数字在2020年仅仅为280万台,一年时间翻了一倍多。其中,中国市场大概为350万台,占了全球市场的一半多。
2020 年初,中国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只有6%左右,到2021年12月,这一数字已经接近21%;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每卖出5台汽车,就有一台是新能源汽车。
可以说,属于新能源汽车的时代真正到来了。
这之中,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先行者和引领者,凭借过硬的技术和产品力,在新能源赛道上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迎来了量变到质变的发展,单月销量屡创新高,市场份额不断攀升。
2021年12 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单月销量达到了 93,000 台,遥遥领先特斯拉在中国市场的单月销量。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数字。
但在比亚迪内部,有这样一句话:成绩只属于过去。在风起云涌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比亚迪如何定义未来?
2022年1月8日,嘉宾派访学深圳站走进比亚迪。比亚迪集团董秘、比亚迪投资处总经理李黔为同学们带来了精彩授课,讲述了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前沿趋势,以及新时期比亚迪以技术驱动、创新构建新能源产业生态的战法,给了同学们很大的启发。
以下,enjoy~
“每天早上,王总都会自己开着车出现在公司。比亚迪即将上市的每一台车,他都会自己先开上一两个月,亲自体验和感受。”在嘉宾派课堂上,李黔在给同学们讲述他眼中的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时,提到了这样一个细节。
在李黔看来,王传福是妥妥的技术派。他堪称比亚迪的“首席工程师”,对比亚迪的每一项技术都了如指掌。他不抽烟,不喝酒,不爱应酬,他最喜欢的不仅是和高管们开会,而是和一线工程师、设计团队及研发团队们在一起探讨各种细节,乐此不疲。
一家企业的创始人会带给企业带来鲜明的文化烙印,王传福对技术的沉迷,造就了比亚迪以技术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的战略思路。技术创新正是比亚迪最核心的基因,成就了今日的比亚迪,也继续定义着比亚迪的未来。
核心技术要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疫情期间,全世界口罩供应紧缺,比亚迪让人眼前一亮:3 天出图纸,7天出设备,24天做到全球第一,一天最高可以生产1亿枚口罩。连市场上买不到的口罩核心原材料熔喷布,比亚迪都通过自主研发设备实现了自产。
对此,李黔解释说:“要生产一两千个口罩容易,但要实现如此快速而又大规模地生产,对机器设备等的要求都很高,这种强大的生产力,从一定程度上说,是比亚迪强大的垂直整合能力带来的。”
垂直一体化是比亚迪模式的一大特色,这一点也时常引得外界热议。李黔坦言,他经常听到外界有这样的声音:比亚迪没有供应商。他认为,大家对此有所误解。
事实上,比亚迪一直致力于打造开放共赢的生态圈,比亚迪不是没有供应商,只是,比亚迪要把核心技术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李黔介绍说:“汽车零部件多达上万个,比亚迪没有可能全部都做,但我们基本上会把最核心的技术和零部件全部放在自己手上。”
这样做的目的,正是为了在不确定性日渐加剧的的国际竞争中取得话语权。在欧美对中国品牌进行技术封锁的当前,比亚迪的这一做法与华为如出一辙,颇具前瞻性。
“在当前复杂经济环境下,谁具备了垂直整合的能力,就能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能靠自己的双手双脚打胜仗打硬仗,占据先机。”李黔对嘉宾派同学们如是说。
众所周知,比亚迪是电池起家,一路拓展到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了电动汽车,比亚迪此前的电池业务、手机零部件及组装业务,都采用的垂直整合的策略。
而在电动汽车上,比亚迪也已经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具备核心技术及零部件的生产研发能力,包含整车、三大电(电池、电机、电控)、三小电(电动空调、电动转向和电动刹车)等。
技术,要为战略服务
“技术,不仅要为产品服务,更多地是为战略服务。”这是比亚迪内部流传的一句话,出自王传福之口。
这句话指引着比亚迪一路走到今天。正是有了这样一句话,使得比亚迪的每一次转型都没有出错,包括从燃油车到电动车的转型。也正是由于有了这样一句话,比亚迪能够以前瞻性的视角及技术,来制定未来 5 到 10 年的发展战略。
在当前的汽车领域,已经出现了两大确定性趋势,即电动化和智能化。毫无疑问,这将会给全球汽车行业带来大洗牌。
对此,李黔表示,电动汽车的增量将来自于两个方面:其一,电动汽车对于传统燃油汽车的替代;其二,智能化将会把电动车这个蛋糕做得更大。
而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软硬件的不断迭代和汽车功能的不断增加,电动汽车的产业链上下游也将迎来新的增长。对此,比亚迪早早布局。
多年来,比亚迪一直在多项技术领域深耕,比如:插电式混合动力、车规级半导体、电池新技术等。据李黔介绍,比亚迪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到销售收入的6%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在关键零部件半导体上,经过积淀,比亚迪已经成为唯一拥有车规级半导体IDM能力的整车厂商,一举打破了英飞凌、ABB 、三菱和富士等国际巨头在半导体上的垄断地位。
同时,在工作效率更高、性能更优、更有利于优化整车电池成本的碳化硅半导体方面,比亚迪也已经率先布局。李黔如此预测:“虽然碳化硅目前的成本比较大,但在未来两三年内应该会大幅下降。”
牢牢掌握核心技术的同时,比亚迪致力于打造开放的生态圈,一直在半导体、新材料、物联网、AR与VR技术上不断寻求合作伙伴,形成双向赋能的产业协同,来进一步夯实产业链优势。
李黔认为,伴随着汽车智能化和国产替代,未来几年,芯片行业会迎来黄金发展的大时期,“回顾中国汽车市场,传统燃油车行业芯片需求有限,跟海外企业没得打,但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将会带来大发展的契机。”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比亚迪投资了人工智能芯片领导品牌地平线,同时也是嘉宾派校友余凯创办的企业。
用技术定义品牌
可以明显地感受到,这两年,比亚迪的品牌力获得了较大的提升。首先,大家提到电动车都会想到比亚迪。其次,从单价来看,比亚迪汽车的平均单价已经从 6 万提升到了 15 万,这是一个很大的改变。
此前,国产汽车品牌哪敢想象能够卖爆 20 万以上的车型,直到比亚迪·汉的出现。
数据显示,比亚迪·汉上市以来,月销量稳定在1 万台以上,2021年12 月份卖出了13,700 台,稳居万台俱乐部。对于20万以上的国产汽车品牌而言,这还是第一次。
“一款汽车做好了,就能极大地提升比亚迪的品牌。”李黔如是说。
这样的成绩与中国的国情分不开。在中国市场,10 万到 15 万的车型占到了50%,是最大的一块蛋糕。比亚迪的策略是,把 30 万以下的市场空间牢牢地抓在手中。
而要做到这一点,还需回归到技术层面,即用技术去降低成本。比亚迪依靠强大的技术、供应链的控制能力和效率,用平价电动汽车爆品去击穿行业,比亚迪·汉和比亚迪·唐就是两款代表作。
变化是市场永恒的主题,随着消费换代升级,比亚迪必须找到自己对于品牌的定义。“年轻人对品牌的看法已经改变,他们喜欢什么,什么就是最好的品牌。”李黔说。
那么,比亚迪如何打动年轻人的心?
在汽车品牌电动化、智能化的下半场,比亚迪要做的是,不刻意去做品牌,而是靠技术创新去做出让消费者喜欢的东西。
“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品牌提升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但品牌不是刻意为之,必须关注消费者的体验,消费者的反馈比什么都重要。”李黔对嘉宾派同学们如是说。
诚然,万变不离其宗,电动汽车品牌竞争的下半场,一定是给到消费者更舒服、更好的产品和更安全更智能的驾驶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