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慈悲状元
01
《人世间》里有一句话,深深触动了我们这些在外的“游子”。
实惠比体面更重要,人都是生活在现实里的,人间烟火要的就是实惠。在生存面前,柴米油盐酱醋茶,远远大于琴棋书画诗酒花。
为了生活,我们远离故乡,一去就是很多年。当我们的脚步再踏上故乡那条熟悉的路时,却找不到现实中的自己。
是啊,父母不在的故乡,再去已成匆匆过客。
以前逢年过节总要回家看看父母,自从父母离开后,再踏上故乡,有一种说不出的陌生感。
这地方已不再属于我了,亲戚从一旁路过,打招呼也只是一笑而过。
回到故乡的动力,只是为了给父母上坟,就那样静静地坐在坟前,陪他们唠嗑两句,为父亲点上一支烟,自己也点一支。
在凉风中,听着远处田间传来的赶羊的吆喝声,我的心不禁颤了几下。
仿佛儿时的场景一下浮现出来,眼泪不觉间就流了出来。
02
那个年代下,父亲也算得上一个知识分子,读到高中毕业,母亲没读过书,一辈子相夫教子。
父亲也曾意气风发去外地闯荡过,后来进了一个国营小企业,但好景不长,遇政策变化,企业倒闭,父亲又回到了乡下。
母亲常埋怨他:我说你什么好,出去闯荡也没个名堂,还把我们母子丢在家里,还是安安心心呆家里种种庄稼,就当帮帮我了。
父亲爱读书,也好一口酒。田间劳作时,他时常带着一本“红楼梦”,一边喝着酒,一边沉醉在书里。
有时羊跑丢了,他都不知道,回去总会被母亲唠叨两句。
父亲常告诉我:爸爸这辈子啊,出息不大,始终没能扎根在城里,你要努力读书,出息点,将来离开农村,去城里生活。
我没当一回事,总是左耳进右耳出。后来也如愿以偿了,读完大学,我留在了外地,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了。
但每次回家看望爸妈,我总是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车还没开进村里,我就觉得有一种亲切感。
父母也总是会在村口来接我,高高兴兴把我领回家,然后好吃好喝招待我,家里的鸡也随着我回家次数的增多而逐渐减少。
相逢的日子总是很短,离别也是那般的不舍。
03
后来,父亲走了。
我请假回乡给他送葬,我依稀记得那天下着小雨,村里的人都来帮忙了。
我从外地开车回来,一路上都没有哭,可脚刚踏进村口,内心的防线就崩了,眼泪夹杂着雨滴止不住地往下流。
父亲走后,我把母亲接去了城里,母亲说住不惯,闹着要回乡下,在母亲的强硬要求下,我送她回去了。
两年后,母亲也离开了。
从此,我觉得故乡突然变得陌生了起来,乡下的老房子没人住,门口长满了杂草,推开门,屋内到处是灰尘,角落里也布满了蜘蛛网。
一开始我还会清理那些杂草,可没隔多久,杂草又长了出来。父母不在的日子里,老房子也好像跟着走了一样。
说来也奇怪,房子没人住了,似乎“它”能感觉到,父母走了,它也跟着走了。
04
一位读者曾为自己家乡写了首诗:
残门锈锁久不开,
灰砖小径覆干苔。
无名枯草侵满院,
一股心酸入喉来。
忽忆当年高堂在,
也曾灶头烧锅台
故乡,一个接纳了灵魂却容不下肉身的地方。离开故乡,是为了生存;回到故乡,是为了父母。
而如今,父母离开了,再回去,已是匆匆过客。曾经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
此时脑海中突然忆起唐代贺知章写的一首诗: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难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故乡,一个永远不能提起来的痛。什么时候再回故乡看看?等自己也离开的时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