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前称新安。“新安山峭厉而水清激,其人务为高行奇节”,这话是徽州先贤朱夫子说的。山水清幽的屯溪以及周边的篁墩、草市、社屋前、阳湖、兖山、黎阳、隆阜等地,地名古朴神圣,都有生动经典的人文故事,都出过朱夫子所说的“高行奇节”之人。屯溪市郊草市孙吴会和兖山孙嵩,就是有高行奇节之人,只是不少人对他们颇为陌生。
孙吴会(1210—1270),字楚望,号斋窗,晚号牧隋翁,宋末休宁雷溪人。
雷溪,也就是今属屯光镇的草市。孙吴会父亲孙玠经商皖西六安州霍山县,吴会随父迁居,后寓居京口(镇江),有关记载称其“淮安人”,或“六安人居京口”,殊不知其故里是休宁草市。
孙吴会26岁中进士,从监无为军昆山镇开始,在多地为官,后寓居京口。晚年任常州知州,这是他一生中最高官职。他生性狷介耿直,对时事利弊直言快语。景定五年(1264),在常州知州任上,因直言时政利病而遭罢官。
对民瘼民隐与时政利病,对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坚持兴利除弊,这是古大臣最可宝贵的品格与官风。封建社会的一些最高统治者和大臣,也往往鼓励下官这么做。真正开明的君主与大臣也有,但不是很多。孙吴会在任不避权贵,敢于直陈时政利病,官品官风难能可贵。康熙《休宁县志》记载:“吴会襟度恢廓,外粹内刚,诗文不尚绮靡……当世利病,莫不练核”。
孙吴会身寓外地,但对桑梓地雷溪一往情深。淳祐九年(1249),他回休宁原籍展省先茔,滞留半个多月,作有《雷溪记》。孙吴会离世的前一年(1269)还曾来过徽州,游览了“审坑庵”古迹。这审坑庵,不知今在否?
孙吴会嗜于问学,工诗擅词,且不事雕琢,原汁原味,隽永无穷。他著有《煮石吟稿》,可惜已佚。1999年1月,中华书局出版唐圭璋编纂的《全宋词》,从元至顺《镇江志》中辑录孙吴会词《摸鱼儿·题甘露寺多景楼》一首,全词为:
八窗空、展宽秋影,长江流入尊俎。天围绀碧群岫,斜日去鸿堪数。沉别浦。但目断、烟芜莽苍连平楚。晨钟暮鼓。算触景多愁,关人底事,倚槛听鸣橹。
英雄恨,赢得名存北府。寄奴今寄何所。西风依旧潮来去,山海颉颃吞吐。霜月古。直耐冷、相随燕我瑶芝圃。掀髯起舞。看羱伏苍苔,龙吟翠葆,天籁奏韶舞。
孙嵩(1238—1292),字元京,号艮山,宋末元初人,以风节名世,长于诗。
孙嵩的桑梓地叫“野山”,又叫“野山渠”。“野山”为自然村,旧属休宁黎阳东乡21都。旧《休宁县志》将“野山”作“埜山”,“埜”是“野”的异体字。不知从何时候起,“野(埜)山”,又被人们写作“兖山”。新中国诞生后,“野山”隶属屯溪阳湖,位于屯溪南郊。
杜甫有诗云:“天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的确,世事无常,沧海桑田。如今屯溪区阳湖镇有兖山社区,就是随着城市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的推进,由原兖山大队、兖山村委会一步步演变过来的。780多年前的宋理宗嘉熙二年,孙嵩诞生的村落就是屯溪城郊野山村。他在世仅55年,英年早逝。其高行奇节,在元人笔下就有记载,但至今发现不多。笔者所见文字记载,比较早和比较详细的,是明初大学士朱升儿子朱同所作的《孙上舍元京传》。朱同的文字简洁洗炼,他将“野山”写作“崊山”:
孙上舍嵩,字元京,崊山人,状貎怪奇,趣向幽洁,以荐入太学。宋亡,归隐海宁山中,自号艮山,示不复仕,杜门赋詠,凄断沦绝,以寄其没世无涯之悲。时婺源有制干许月卿先生者亦宋进士,宋亡归隐制斋衰服之以居。月卿婿江凯及婺源人汪炎昶皆绝意当世,俱从嵩游。其诗多悲壮激烈,读者可知其为人。方回得嵩诗叹曰:持此以见朱文公可无愧矣。嵩弟岩,字次皋,亦以诗名。
都说“奇人有异相”,这可能是真的。孙嵩就是一个像貌奇特,志趣幽洁之人。因为学粹品优,他被有关部门推荐入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也称国子监)深造,本有望成为国家栋梁之才,但时运不济,四十二岁那年,南宋朝廷被蒙古人的铁蹄踏平,政权嬗递于元朝。
南宋灭亡后,孙嵩认为这是件耻辱事,不愿为贰臣的他从此绝意仕途,回到故乡,隐居休宁山中,自号“艮山”。据《易》经,“艮”为“北”,艮山,为城北小山。旧时汴京有“艮岳”,南宋取名艮山,有故国之思。孙嵩隐居,杜门谢客,赋诗抒怀,其诗“凄断沦绝”,寄托“没世无涯之悲”。
诗品如人品。孙嵩晚年诗作,悲壮激烈,一如其人。元代文学家歙人方虚谷(回)对孙嵩的诗有较高的评论,他说:
元京诗,有近陶朱,有似二谢者,有似元次山、孟东野者,清劲枯淡,整严幽远。五言古体,如《秋怀》《感兴》及《冬初杂兴》诸作,近世诗人所不能为。不谓吾州近有此人,持是以见朱文公,可无愧矣。
明休宁人程敏政,是个家国情怀浓厚的学者,他辑撰的《新安文献志》选辑孙嵩诗作多首。孙嵩有个弟弟叫孙岩(字次臯,号爽山),亦富诗名。孙嵩有《艮山集》,孙岩有《爽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