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春拳属于南拳的一种,相传为广东人氏严咏春所创。后由一代宗师叶问带去香港,教授出一批咏春栋梁,其中就包括“讲手王”黄淳梁和后来的“功夫之王”李小龙。此二人对于咏春的推广,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咏春拳招式灵活多变,打法凶猛,尤以手法闻名天下。本人学咏春近两年,起初由大学学长接引入门,之后凭借兴趣刻苦练习,如痴如狂,中间不曾间断,又加之喜欢琢磨的性格,故而对咏春有些个人体悟。以下是我对咏春手法的一些简单注解,望能给有兴趣者或同修一些参考。
1 膀手
膀手是利用人体自身结构,借助角度、方向以及弧形发力等要素的咏春拳法,务求发挥以柔制刚、借力御力、防守反击等的搏击策略。
膀手是攻防转换的枢纽。 防:配合转马,走失对方攻势。攻:咏春攻击第一步要求与对方接触,膀手是一个非常好的与对方接触的手段,接着通过手法变换,如膀手变摊手,进行攻击。
2 摊手
咏春的摊手主要有三种用法:离手直冲,控制距离和转移位置。对于每一种用法,摊手都有特定的练法。
离手直冲 :要求做到在对方的手臂离开你的时候,你的手会本能的向对方攻去,因为考虑到 “ 两点之间,直线最短 ” 的理论,所以你的手总会先于对方到达其身体。要形成离手直冲这样的 , 条件反射,练习过程中需做到: 通过意念的引导,手臂缓慢的向自己中线摊去; 最终肘的位置在自己中线上,因此需要夹肘(埋肘); 着力点在自己的肘处,而不是手臂处。
控制距离 :要求做到当对方的攻势过来时,手能快速的沿自己的中线摊出去,并能落在某一位置,而不会在对方改变攻势时,失去控制向前冲去。
转移位置 :这一个摊手用在膀手变摊手的过程中,当用膀手走失对方攻势后,为了接下来有效的攻击,往往需要先封住对方的来手,也就是转移对方手的位置,摊手就起到了转移位置的作用。要领是膀手变摊手时,这个旋转动作必须以对方的手臂为支点进行旋转,只有这样,方能生效。
3 伏手
伏手只有练习上的用处,没有应用上的用处,如同二字钳羊马一样。
练习中达到的目的:
1,手臂感应对方施加之力的敏感度。(手感)
2,手在不同的外力作用下,如何保持肌力的松紧、肘关节的可用范围、肘至肋之间 ( 肘位 ) 的可用距离。
3,习惯肘在身体前,而不在身体后活动。
4,习惯肘部为手臂动作的先驱,着力点在肘处。
5,体会 “ 长桥发力 ” 的感觉。
6,练习 “ 长桥发力 ” 时,体会手在到达目标物之前,刚到达目标物及发力完成时,力在手肘和手腕的情况。
4 枕手
枕手作用是通过手臂来格挡对方攻势。注意枕手的发力点是手肘,不是手腕,目的是为了让整条手臂始终保持在自身身前,便于之后的攻防。
5 耕手
耕手一般是为了格挡对方的下盘攻击动作,做耕手时,需保持整条手臂处于笔直状态,通过手臂整体发力和脚步移动来格挡对方对下盘的强力攻势。
6 护手
护手用来格挡对方攻势。练习时,手掌垂直,五指微曲,合拢及保持放松,不要太靠近自己身体。
7 栏手
通过将身体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架来格挡对方攻势,栏手属于人在遭袭时的本能反应,咏春拳强化了这一本能。
8 拍手
拍手需配合攻击动作一起来做,做到“ 连消带打 ” 。
9 顶手
又称“ 象鼻手 ” ,要求做到与对方手臂接触时,产生一股弹力,将对方手臂弹开。
10 托手
一般认为,力在身体的传导过程中,手肘起到了很好的杠杆作用,通过运用手肘的技巧,可以极大地增加拳的力量。托手便是为了破坏这一杠杆,让对方的攻势殆尽。
11 擸手
擸手属于封手的一种。通过控制对方的攻击手为接下来的攻势扫清障碍。
以上十一种手法即为咏春常用手法,但是咏春手法并不仅限这十一种。通过这些手法的转换,就能够在实战中发挥攻防作用,就像车轮一样,源源不绝的为你提供能量,给对手致命一击。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