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应一老朋友之邀,在他的公司里做了一年技术顾问,从4月份开始,参与到核心客户的二期平台改造项目,从售前方案交流、参与打标、总体设计、平台开发到最后上线,前半程作为技术侧的主要负责人,后半程因为个人原因,逐步退出,到后期平台割接上线时以核心业务的数据割接保障为主,整个项目前后断断续续投入将近一年时间,回顾参与的全过程,前半部分投入度和参与度都很高,对项目贡献较大,个人成长不小,后面聚焦在一二期的数据割接方面,贡献和收获也都小了很多,但项目复盘很有价值,是对这段工作的总结以及个人能力提升的梳理。
一、项目概述
根据个人参与项目的状况,把项目划分为三个阶段:
阶段1:项目售前阶段:包括项目售前方案的技术规划、招投标方案撰写等工作,这个阶段我的角色是技术总负责人,负责组织撰写技术解决方案、技术投标书、投标PPT等内容;
阶段2:项目开发阶段前期:中标后,作为项目的技术总负责人,组织内部研发团队、外包研发团队,配合项目经理、产品经理,对平台进行设计和开发,形成最终发布版本,但由于个人原因,这个角色没有完全做到位,从去年9月份开始,无法出差客户现场,相关的现场技术管理和大部分现场技术沟通工作由另一位副总接手,我已经有意识地把重心往数据割接、运维部署等支撑性工作迁移。
阶段3:项目开发阶段后期及上线:去年12月开始,角色转变为一二期数据割接总负责,1月份开始了另一份创业工作,因此就变成了配合项目经理、产品和技术负责人,根据项目进度要求,进行数据割接演练,配合需求调整割接脚本,最后负责割接上线过程中的数据迁移工作。
项目复盘会针对三个阶段分别展开,并结合最后的项目成果进行对照分析,以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本项目的业务是关于某个垂直领域的在线教育,客户端包括安卓和苹果的APP、PC客户端,主要业务功能包括视频学习、练习、考试、即时通讯等。二期项目在一期项目的基础上,增加了微信小程序端,对一期运营过程中的新需求和问题进行完善,并优化一期各业务功能独立烟囱式的架构。
二、项目售前阶段复盘
1、过程回顾
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个阶段整理平台技术解决方案,第二个阶段根据客户标书整理技术投标书。
第一个阶段,公司老大作为产品牵头人,我作为技术牵头人,共同讨论并形成产品建议书和技术建议书。
第二个阶段,撰写投标书,由售前老大牵头,分解业务、技术、部署、项目、测试等内容,我主要负责技术、部署等内容,并补充其他相关内容。
2、个人复盘
(1)问题教训
- 因为之前不直接参与售前工作,更多地是作为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核售前技术材料,所以对售前解决方案感觉很熟悉,但真的要从0到1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就缺少了成型的模版,只能从手头搜集的售前方案素材库中进行拼凑,形成一个售前方案模板。所以在解决方案的适用性上、在成稿的效率和质量上有所欠缺,而且因为售前材料没有经过有效整理,好几次发现已经采用的部分内容,结果从另一份文档中发现了更好的,于是重新调整。
后续优化措施:以这次的解决方案为蓝本,摘录各部分的标准化内容,基本上每个通用模块有2~3个版本,以便用于不同等级的项目、不同类型的客户等。
- 平台的架构设计还行,但要落实到架构图上就很有挑战了。在第一个阶段的解决方案定稿后,可能是小伙伴们不好意思说,我自己感觉架构图太丑了!就是空白底色上,一些方框,方框的颜色搭配也很渣。还记得当时我对售前老大说,下次形成标书时,架构图的美化就交给你了,主要是对自己的审美没有一点信心。
后续优化措施:在第二个阶段搞定了,见下一章节的“经验积累”。
- 检查不够细致,错别字、序号错误在最终稿仍有发生——如关键场景、软件、模型设计的章节序号重复等;
后续优化措施:严格把控自己产出,至少做一轮完整的Review,不能完全留给汇总人员进行审核。
- 技术把控职责没做到位,原计划在标书开始前,对标书进行整体的规划,确认技术标的总体架构、侧重点等,以便做好全盘控制,结果没能执行,深究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自己偷懒了,因为觉得有售前老大牵头,自己执行按照分配的工作,可以理解为逃避责任,“责任病毒”的一种表现形式;另一个原因就是逃避冲突,因为觉得如果这么做之后,可能跟售前老大、老大以及另一个副总可能有不同的看法,容易引起冲突。
后续优化措施:还是要从整体利益出发,克服自己的私念,勇于行使自己的职责,如发现其他人的问题同样敢于提出意见和建议,当然在方式上可以注意一些,如通过私下的交流先达成共识,避免公开场合的质疑和否定。
- 撰写标书时,刚开始过多地“以我为主”,参照自己的思路下笔,而忽略了标书中的评标规则,最后在PPT中才进行参照,浪费了不少的精力,做了一些反复的工作。
后续优化措施:完善售前方案撰写的Checklist,把评标要求作为章节规划、重点规划的基础。
(2)经验积累
架构图绘制能力的提升,这可以说是这个项目最大的收获,因为投标材料撰写和整合的工作量很大,原本指望售前老大帮我来优化架构图也变得不太现实,只能自力更生,我的做法是:以原来很丑的框图为基础,在百度图片中寻找类似的系统架构图,根据它的方框、图标样式对框图进行调整,更重要的是参考它的配色,这样调整之后,整个架构图一下子大变样,变得赏心悦目起来,自己感觉应该能达到70分了,也得到了小伙伴们的认可。
回顾时最大的收获是不能自我设限,可能你在某些方面确实没有天赋,但是绝大部分时候还到不了拼天赋的程度,那么通过参考、借鉴,要达到及格线以上还是有很大可能的,这时候限制自己的反而是你的心态,即“不愿意”、“自认为不可能”。
3、公司复盘
(1)问题教训
- 没有建立基础的售前材料库,很遗憾地发现,公司也没有建立成型的招投标标准库,跟我一样,都需要在原来各项目的招投标材料中重新选取、修改,这也是售前老大没时间帮我优化架构图的主要原因。
后续优化措施:执行技术顾问的职责,建议售前在一个月以内,以这次标书为基础,形成公司的招投标方案库;
- 售前标书整体进度把控不够,如上面提到的,售前老大一开始就进行了工作分解,把商务标、技术标的内容进行拆分,老大、我、技术副总还有其他小伙伴都接到了任务,但因为大家除了写标书之外,其实都有一些项目性的工作,所以最后是老大发现不对,快要投标了,材料还没有定稿,亲自跳下去推了一把才将将按时成稿。
后续优化措施:加强售前标书撰写的项目化管理,必要时集中化编写,把这一条要纳入公司售前SOP或经验库,在下次撰写时发布计划并定期通报进度,这样管理层才能快速发现问题并共同推进解决。
(2)经验积累
暂无
(3)对其他参与人员的建议
因涉及小伙伴们的具体情况,内部已经分享过,就不罗列在这里了,但大家在实际项目复盘过程中,应该要进行整理并分享,否则无从体现对团队成长的贡献了:)
4、全程回顾
从项目整个过程进行回顾,对售前环节整体还是比较满意的,最重要的当然是达成了预期目的,拿到了最高的分数成功中标,还记得在总结时,我是把最大的功劳归于老大,因为正是他与客户的有效沟通,才能让我们的标书在评估结果上更有优势,最终转换成胜利,我们所有的产品和技术方案贡献度只有30%。
可以说,只有在销售不太给力的情况下,在投标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售前方案的质量才能贡献更大的百分比。
另一个比较满意的是,在售前这个过程中,几个老大商量下来的项目风险,基本上在后续的项目实施过程中都被一一验证,虽然解决方案不完全是当时售前阶段就想规划好的,但至少让小伙伴在面对这些风险、困难时不会惊慌失措,而是全力投入解决方案的寻找和实施。
对于个人来说,从头到尾参与到这种中等规模的项目全过程,尤其是之前自己刻意忽略的售前阶段,很有收获,虽然可能自己无法把控或主导每一个环节,但对整个前期运作过程有了更加直观和具体的认识了解,在后续面对类似的情况下,会更有信心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