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闾
吴王阖闾(?—公元前496年),姬姓,名光,又称公子光,是春秋末期吴国君主,夫差之父。吴国虽然位处东南一隅,中原多国视其为“蛮夷”,但因其位于长江下游,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国内发展迅速,早已吸收中原文化。吴国强大之后,也想称霸中原,而楚国是其最大对手。吴王阖闾能够击败楚国,伍子胥及孙武应记一功。
伍子胥为报仇投吴
自楚庄王后,楚国的国君变得暴虐荒淫,到了楚平王即位,他误信谗臣费无极,杀害不少贤臣,伍子胥的父兄伍奢和伍尚就是其中两人。费无极陷害太子建和他的老师伍奢,诬说他们在外招兵买马,意在谋反。平王信以为真,下令追杀太子。太子建最后逃到宋国才得以保命,而伍奢被捕。伍奢的大儿子是伍尚,小儿子是伍子胥。费无极为斩草除根,向平王进谗逼伍奢写信叫儿子回京。伍尚洞悉奸计,连夜叫伍子胥逃走,自己则回京。伍尚进京后平王便下令杀了他们俩父子,同时下令追缉伍子胥。伍子胥在逃亡的路上听闻父兄被杀,发誓一定要报此大仇。
伍子胥追随太子建逃到宋、晋、郑等国求救,但均无法请得救兵。太子建更因涉及勾结晋国以灭郑,被郑国所杀。伍子胥只能带着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继续流亡。当时北方各国根本无力与楚国抗衡,而楚国东面是吴国,是一个新兴国家兼同楚国有仇,双方经常发生战争。伍子胥认为只有投奔吴国,才有机会报仇雪恨。
伍子胥像
助公子光夺吴王位
伍子胥带着公子胜,来到通往吴国的最后一道关口——昭关,这是楚军守卫最严密的关口之一,通过这关口便是通往吴国的水道。伍子胥带着公子胜顺利过关后来到一条大江面前,楚军发现他的行踪追赶上来,他正在走投无路之际,幸好江上有一渔船,渔夫知伍子胥之急,助他渡江。过江后,子胥解下身上佩带的黄公宝剑送给渔夫,感谢他的搭救之恩。渔夫却说:“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珪,岂徒百金剑邪!”(意思是楚王悬赏五万石米来通辑你,又加官进爵。若我要是贪这些悬赏,早就将你送官了,那稀罕这宝剑呢!)这渔夫拒绝受礼后,伍子胥唯有继续向吴国都城的路途进发。
伍子胥脱难过昭关。《新镌陈眉公先生批评春秋列国志传》插画,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姑苏龚绍山刊本
吴国当时的君主是吴王僚,他得知伍子胥是楚国名臣之后,又是一个人才,便准备拜他为将。公子光是吴王僚的堂兄弟,他策划篡夺王位,便设法阻止吴王僚拜将伍子胥。伍子胥知悉公子光的图谋,便与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隐居乡间。某日,公子光来找他,一个为报杀父兄之仇,一个为夺王位,两人一拍即合,招兵买马,等待时机发难。伍子胥认识一位名叫专诸的大力士,将他引荐给公子光,计划刺杀吴王僚。
春秋时代吴世系图
历史上的“鱼肠剑”
吴王僚是一个很喜欢吃鱼的人,公子光看准这点,称专诸是一个饪鱼名厨,吴王一听就要求品尝。恰巧这时楚平王逝世,吴国趁机派军伐楚,吴王僚的亲信部队全部在战场作战,公子光亦趁这时机宴请吴王僚到府上吃鱼。专诸为避过吴王僚守卫的搜查,将剑藏在鱼肚中。当他向吴王僚呈上鱼时,同时也从鱼肚中抽出利剑,向吴王僚刺去,吴王僚立即死去。如《史记‧刺客列传》载:“使专诸置匕首鱼炙之腹中而进之。既至王前,专诸擘鱼,因以匕首刺王僚,王僚立死。”吴王僚的守卫马上杀死专诸,公子光预先埋伏的卫兵反击,将吴王僚的守卫击毙。公子光成功夺得王位,是为吴王阖闾。阖闾登位后,封专诸之子为上卿,伍子胥为国政。
专诸
孙武练兵
阖闾改革内政,铲除异己,并在伍子胥引荐下用孙武练兵。孙武(又称孙子)是中国古代军事家,他所著的《孙子兵法》是中国著名的兵家典籍。他原是齐国的官宦人家,后因齐国内乱,逃往吴国居住。伍子胥知悉孙武是个人才,就推荐给吴王阖闾。据《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阖闾在宫中要求孙武展示练兵方法,孙武便将阖闾的两位宠妃连同宫女一百八十人分为两队,两位宠妃分别为队长。
孙武
宫女们来到操场,孙武先让她们穿上盔甲,拿起兵器,排成队伍。然后在她们面前高声地说:“练兵最紧要是讲究纪律,如果你们不听指挥,违背命令,就要按军法从事。”说罢下令操练。两位宠妃与宫女们觉得新奇,大家都嘻哈大笑,乱成一团,根本没有理会孙武指挥。孙武下令击鼓三遍,可是宫女仍完全不理会,还在打打闹闹,嘻皮笑脸。孙武大怒,喝道:“将两名队长按军法处斩!”说完便下令将两位妃子绑起来,一下子,那些宫女个个看得胆战心惊。
吴王看到两位宠妃准备问斩,大惊,向孙武说这两位妃子是自己最宠爱的,如果没有她们,吃什么也没味道了,希望孙武千万不要斩杀她们。孙武却说:“我奉王命操练军队,君命有所不受。如我不按军法从事,以后怎能指挥军队呢?”说罢,两位妃子处斩。孙武下令重新操练,宫女们全部按照军令动作,完成操练。孙武向吴王报告完成操练,但吴王因爱妃被杀,拂袖而去不欲理会孙武。孙武慨叹曰:“大王只喜欢兵法的用词,而不运用它,这样怎能打胜仗呢?”吴王阖闾想想倒觉有理,亦知孙武是练兵人才,立即拜孙武为大将。孙武不负所托,积极练兵,不久吴国军队大有改善,士气大振,就只等着与楚国决战。
孙武训练吴王阖闾后宫的妃嫔。出自清刊本《百将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