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闸了,放水了!洪水一下就涌了进来,很快就淹到了庄台,种的玉米、豆角全都没了......”回想起70年前,王家坝闸第一次开闸蓄洪时的场景,家住阜南县王家坝镇李郢社区刘郢庄台,今年90岁的刘克义老人依然清晰地记得。
1954年7月6日,王家坝闸第一次开闸蓄洪。今年7月6日,是王家坝闸第一次开闸蓄洪第70周年。7月5日,记者来到王家坝闸,寻访那段已经逐渐淡去的往事。
01王家坝闸,第一次开闸
王家坝闸被誉为“千里淮河第一闸”,是淮河防汛的“定盘星”,也是淮河中上游分界点。
当天10时许,记者在王家坝闸北侧看到,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王家坝闸管理处主任郭俊军正带着两名工作人员对闸体进行检测,他们使用测量尺和水准仪,对闸底板等进行测量。
“这就像人们做的体检,每年我们都会对王家坝闸进行两次检测。”郭俊军说,通过例行检测,可以测量出闸体是否有微米级的倾斜,底板是否有沉陷等,以确保王家坝闸在开闭时万无一失。
历史上,淮河水患频繁。为提高淮河流域防御洪涝灾害的能力,1951年,毛泽东主席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掀起了新中国大规模治淮高潮。按照“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1953年1月10号,王家坝闸动工兴建,工程于当年汛前竣工。
1954年夏,淮河流域爆发大洪水。为削减淮河洪峰,减轻淮河上中游防洪压力,确保中下游能源基地、重要城市和交通大动脉的安全,当年7月6日,王家坝闸迎来了建成后的第一次开闸蓄洪。
“据数据统计,王家坝闸第一次开闸时,蒙洼蓄洪区蓄洪11.18亿立方米,是16次蓄洪中最多的一次。”郭俊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王家坝闸已经有13个年份16次开闸蓄洪,累计蓄滞洪水75亿立方米。
02“那一天,这辈子也忘不了”
“倒塌房屋2.57万间,损失粮食883.3吨,损失农具、家具数万件,死亡牲畜1.3万头......”这是记者在王家坝抗洪纪念馆中,看到的关于王家坝闸首次开闸蓄洪的描述。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人为之震撼,蒙洼人民用巨大的牺牲换来了淮河安澜。
“那一天,这辈子也忘不了。”谈起王家坝闸第一次开闸蓄洪,刘克义有些哽咽。
1954年,刘克义刚满20岁,一家10多口人都住在庄台上,当时庄台还没有现在高,房屋都是由泥土搭建而成的茅草屋。当年7月6日中午,他正在收拾东西,突然听到外面有人喊“放水了,王家坝闸开闸了!”这是王家坝闸第一次开闸蓄洪,暴涨的洪水很快淹到了庄台。
刘克义赶紧招呼老人孩子,爬到房顶上,为以防万一,他顺手拉过一个大缸,将家里的娃娃放进去看守,房顶的最高处,则让给了年迈多病的母亲。
让刘克义印象深刻的是,党和政府还派直升机来空投食物。“当时一架飞机在头顶盘旋,丢下若干个麻袋。“刘克义等青壮年纷纷跳入水中打捞,麻袋里装的是饼干等食物。
“只有共产党心里,装着咱们老百姓啊!”刘克义回忆过往,不胜唏嘘。开闸第二天下午,在当地政府的组织下,干群驾驶小船挨个庄台搜寻老百姓,刘克义一家也跟着乡亲们一起,先后被转移到安全的高地。踏上坚实土地的那一刻,刘克义的母亲忍不住嚎啕大哭。
刘克义说,在解放前,庄台也多次遭遇洪水,但像共产党这样不惜一切代价拯救群众的,还从未遇到过。生于淮河边、长于淮河边的他,见证了王家坝闸的每一次开闸蓄洪。“只要国家有需要,我们愿意蓄洪。”他告诉记者。
王家坝镇李郢社区干部张继告诉记者,王家坝闸每次开闸蓄洪,群众辛辛苦苦种的庄稼全淹了,庄台变成了“孤岛”,家园变成了“泽国”。但在王家坝群众甘愿牺牲“保大家”的同时,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也始终都惦记着王家坝群众的小家,帮助大家共渡难关。
03
王家坝闸更先进智能
陈树勇是目前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王家坝闸管理处唯一的“闸二代”,他的父亲陈孝忠曾参与王家坝闸建设,并留守王家坝闸,负责王家坝闸的维护保养工作。
▲陈孝忠(前排右二)与同事在王家坝闸前合影。
1986年,陈树勇来到王家坝闸工作,负责闸上启闭机的日常养护,工作虽然枯燥无味,但他一点也不敢马虎,每次例行巡查,他都仔细擦拭机器上的浮尘,为启闭机按时上润滑油,检查电力系统运行状态......
“那时候开闭闸基本靠人工,很费力,设备比较落后,条件也很艰苦,闸十分简陋。”在陈树勇的记忆里,曾听父亲提过最初开闸蓄洪的场景,那时候一到汛期,父亲基本上很少回家,日夜坚守在王家坝闸。
截至今年,陈孝忠、陈树勇父子俩已接力守护王家坝闸71年。
如今,王家坝闸通过升级维修、设备更新、拆除重建等,闸体更加坚固,设备运行更加先进智能了,只需要通过计算机轻轻点击鼠标,就可以完成开闭闸门,各种数据也能实时监测。
70年过去了,王家坝闸由最初的人工手动变成了现在的自动化、智能化、现代化。
70年过去了,在党和政府的指导下,包括刘郢庄台在内的蒙洼蓄洪区131个庄台建设得越来越稳固,环境越来越美,乡亲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70年过去了,淮河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防洪体系越来越完善,防汛抗洪、防灾减灾能力不断提高。
70年过去了,王家坝闸依然在守护着淮河,“舍小家为大家”的故事还将继续......
来源:阜阳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