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作 者 褚丽君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独库公路博物馆位于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于2020年6月12日正式开馆,是目前全国唯一一座以公路命名的博物馆。其紧靠独山子城区南侧,位于独库大本营核心区,独库公路“零公里”起点石碑位于博物馆前的广场上,这是独库公路自驾游的必经之地和网红打卡处。

为铭记可歌可泣的筑路历史,弘扬天山筑路精神,展现独库公路美丽风光,推动经济发展,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委、区政府建设独库公路博物馆,以缅怀先烈,铭记历史,奋勇向前,忠魂铁骨铸丰碑,精神谱天山,人民不会忘记,祖国不会忘记。

独库公路博物馆总面积1700多平方米,展厅内共有500多件珍贵的历史文件和实物,通过展柜、雕塑、沙盘、多媒体等多种形式再现了独库公路可歌可泣的筑路史和沿线的美丽风光。独库公路博物馆面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现已经成为独山子、奎屯、乌苏及周边地区中小学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传承党的优良传统的重要红色教育基地。很好地发挥了传承红色文化基因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积极作用。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独库公路起点位于新疆克拉玛依市独山子区,独山子地处天山北麓,准喀尔盆地西南缘,是新疆石油工业的发源地,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之一。独山子因油而生,因石化而兴,从1891年土法采油开始, 至今已走过百余年辉煌历程,在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创新,逐步将独山子建设成为一座实力强劲,现代精致的绿色宜居城市,在独库公路修筑时期独山子发挥了能源大后方的作用。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在独库公路修通之前,天山这道屏障横亘在南北疆之间,人们从北疆到南疆必须东饶乌鲁木齐或者西拐伊犁河谷,1000多公里的路要走四天以上才能到达,交通十分不便。

上个世纪60年代初中国西北边境形势紧张,为巩固边防,加强战备,1964年4月9日,毛主席做出“搞活天山”的指示,确定“依托天山,坚守平原,长期坚持, 独立作战”的战略方针,批准修建0503、0602、0604、0603两线四条国防公路及其他支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军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立即行动,组织各方力量投入施工,由于当时国力不足,条件有限,筑路军民苦战数年,公路初通 ,告一段落。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1964年到1974年,毛主席批准修建的0503线(巴伦台—伊犁)0602线(乌鲁木齐—巴音沟)0603线(独山子—伊宁墩麻扎)和07042线(则克台—库车)四项工程中,0603、07042工程是天山公路(独库公路修建早期称为“天山公路”)的组成部分。

1966年至1970年按照当时六级公路的标准,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新疆公路勘察设计院、新疆军区军交部参与0603线的测设任务,工程于1966年交通部列入国防公路建设计划。

为了建设一条走向合理线路顺直的高标准公路,来自全国各地的设计者、科研人员骑着马和骆驼 带着简陋的设备,向戈壁荒滩,天山深处出发。他们爬雪山,攀绝壁,风餐露宿,对沿线认真考察,深入研究,攻克了公路病害难关,出色地完成了设计任务。他们是公路建设的先行者,为修筑独库公路作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各施工单位克服恶劣的自然环境,凭借简陋的工具进行施工,人背畜驼运送物资,吃大苦,耐大劳,努力筑路。因为当时正处于特殊历史时期,0603和07042线仅用于战备,共耗资816万元。为筑路先后有十余名官兵献出了生命。早期战备公路虽未完全达到设计标准,有一些路段并不畅通,但是为后来的独库公路建设作了前期准备。

1974年4月21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关于加快天山国防公路建设的命令》。1974年4月军委工程兵第四工区万余名官兵挥师新疆,集结天山开山劈路,开始了长达十年的艰苦筑路历程。为早日修通独库公路官兵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爬冰卧雪攀绝壁,攻坚克险战飞线,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牺牲,168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生命, 数千人负伤致残。十载春秋,栉风沐雨,顽强奋战,终使天堑变通途,造福了新疆各族人民意义非凡。

独库公路工程艰巨,为大陆公路建设史上罕见。

地势险要,全线海拔最高为3400米,最低为733米,其中300多公里地段是崇山峻岭,深涧峡谷,100多公里是悬崖陡壁。

地质复杂,公路沿线地质复杂,地貌多样,地质条件脆弱,公路病害严重,施工极为困难。

气候恶劣,全线有280多公里地段在海拔2000米以上,氧气少,气温低,筑路时期,沿线最低气温达零下40度,年平均气温零下9.5度,大雪封山达半年多,沿线受雪害影响地段100多处。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2008年部队重返天山,参加独库公路改扩建任务 ,再次续写新的辉煌。筑路官兵以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的革命精神,直面复杂气候,恶劣环境等重重困难挑战,克服机械化程度低,兵力不足,施工期短等诸多困难,顽强拼搏,开山筑路,架设桥梁,修筑涵洞,铺设路面,创造了人间奇迹。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在独库公路施工中,有一处6公里悬崖陡峭,被称为“飞线”的路段,前期勘测时,测绘人员无法攀登测量,只能在图纸上用虚线标注。飞线施工危险极大,先打一个洞,卯上一根钢纤,吊一根安全绳,将炮手沿悬崖缓缓放下去,他们身背风钻,腰缠炸药包,悬在悬崖边打眼放炮,他们如同荡秋千一样荡在空中,极其危险。群炮响起,地动山摇,图纸上的虚线就这样变成了一条路,筑路官兵凭借聪明智慧,艰苦奋斗跨越飞线开辟了通途。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哈希勒根达坂海拔3500多米,有一句哈萨克谚语这样说道:哈希勒根大断崖,上看是冰川 ,下看白云飘,老鹰不想飞,黄羊不敢攀。因此这里也成为独库公路最险峻的路段。

1977年哈希勒根隧道开工,因为高山缺氧,不少官兵出现头疼恶心,胸闷气短等反应,吃不下睡不着,加之施工劳累,常年吃不上新鲜蔬菜,官兵缺乏营养,出现嘴唇起泡,腿浮肿,脸脱皮,牙龈出血,体重下降等现象。

隧道内气温低,冰雪浸泡现象严重,施工时身体被冻得麻木,官兵有的患上了风湿病,双手无法伸直,有的因为长期弯腰打风钻,腰椎弯曲变形,面对如此考验,官兵们毫不退缩,晕倒了抬出山洞,醒了再进洞接着干。经过顽强奋战,工程最终于1997年峻工,哈希勒根隧道海拔3393米,全长340米,是当时大陆海拔最高的隧道。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官兵在峻工后的哈希勒根隧道前合影留念。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雪害是影响施工推进的主要障碍之一,尤其是在冰雪达坂路段,雪崩给施工带来极大的影响和困难,筑路官兵每年都会遇到几百次雪崩侵袭,雪崩不仅损坏推土机等机械设备,对驻扎在雪线上的部队营房也带来极大的威胁,甚至夺走官兵的生命,筑路十年,部队清理冰雪八百多万方。

冰峰雪岭,天寒地冻,筑路官兵即要处理冻土对高原施工路段带来的影响,也要想方设法解决路面铺设的难题。对于扎营高寒地段的官兵来说,还要在生活中与冰冻对抗,有时早上一觉醒来,鞋底竟然冻在地上。因为沿线地质条件复杂,特别是在岩层风化严重,山体构造脆弱的路段,塌方随时可能发生。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哈希勒根达坂风吹雪和雪崩频发,是全线雪崩最严重的地段,最大雪崩量可达万方。雪害防治科研组与筑路官兵付出艰苦努力,首创国内防雪走廊技术,在冰达坂上建起大陆最大的钢筋水泥土防雪走廊。

建在哈希勒根隧道北口的防雪走廊全长2885米,走廊横向呈弧形,一侧紧贴山崖,另一侧面向深谷,纵切面呈30度斜坡的梯形,积雪冰渣通过廊顶溶入深谷,保障廊内车流和行人安全。

防雪走廊工程于1979年4月开工,为尽早挖出走廊基础,官兵们要清除7米多高,最深处11米的积雪,开工两个多月内就发生雪崩30多次。为防止雪崩,干部、党团员、老兵组成排险突击队,队员们不顾危险,肩扛铁锹、钢纤和大锤,身背炸药雷管和器材,爬上冰峰雪岭,凿洞眼放炸药,成功制造了人工雪崩,化解了雪崩威胁,为推进防雪走廊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1980年,防雪走廊工程峻工,成为独库公路一道靓丽风景线。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力买提达坂山势极为险峻,蒙古语为不可遇越。1979年铁力买提隧道开工,不亚于一场生死搏斗,筑路官兵利用风钻、空压机进行隧道钻爆后,基本靠人工扒渣,装载机装渣。

经过四年修建,铁力买提隧道于1982年底贯通,它结束了公路施工材料、机具、生活和生产物资等运输需翻越明线的历史。

铁力买提隧道海拔3223米,长1894米,是当时国内最长的高山公路隧道,为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很多战士付出了鲜血和生命的代价。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悬崖下的奋战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满身油污乐无愁

玉希莫勒盖达坂海拔3600米,山势险要黄羊不敢攀,玉希莫勒盖达坂隧道轴线选在分水岭两侧的沟顶,围岩破碎,潜流丰富,掘进困难,为国内公路隧道所罕见。

1979年3月玉希莫勒盖隧道开工建设,因地质复杂,施工难度极大,同年11月交通部决定改用明线施工方案,隧道施工暂时停工。

1982年3月,玉希莫勒盖隧道复工续建,筑路官兵顶风雪,冒严寒,战塌方,历尽艰险,经过前后八年多苦战,终于在1988年9月完成任务,为大陆高原复杂地质环境下隧道施工积累了宝贵经验。

玉希莫勒盖隧道海拔3280米,长1115米,是当时中国公路隧道建设难度之最,为了修建这条隧道有21名官兵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013年7月,经过扩建, 隧道全长增加至1943米。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拉尔墩达坂海拔3000米,是巩乃斯河与开都河的分水岭,也是独库公路唯一的无缝隧道达坂,达坂风吹雪灾害严重,积雪深达10米,路基全部被积雪覆没,随清随积,无法彻底清除,公路建设接近尾声时,验收组考虑到雪害对公路通车后的影响,提出增加防雪工程,经过几年建设,独库公路第二处防雪走廊修建完成,彻底解决了达坂风吹雪的灾害问题。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在独库公路有两个“老虎口”绝壁成C型,就像大大张开的老虎口, 险石倒挂,危石随时会发生坍塌,时时威胁着施工人员的安全 ,筑路官兵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最终攻克老虎口。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独库公路高山峡谷路段多,气温较低,致使达坂路段形成了多年的冻土层,加上风吹雪,泥石流,雪崩,冻溶翻浆等病害影响,路面铺设困难重重,科研组选取部分路段进行先期试验,最后拟定于在海拔3000米以下铺设黑色沥青路面,海拔3000米以上路段铺设泥结碎石的过渡路面。公路路基宽度和各项指标采用比三级公路略高的标准,通车按每昼夜行车1000辆解放牌汽车的通车量容度计算, 针对不同路段的气候,路基等情况,采取不同的技术和方法。1978年部分路段开始铺沥青黑色路面,1979年筑路部队在各路段全面铺装。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苦战天山路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冰河捞沙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导洞作业是为爆破所需,官兵利用风钻、钢纤、铁锹等在山体上挖数米狭长深洞,再侧挖药室填充炸药实施引爆 ,导洞空间狭小,作业艰苦。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修建独库公路机械化低,筑路官兵就是凭着钢纤、钢锹和小推车扒渣,装渣,硬是在天山上修建了一条国防公路。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隧道风钻战犹酣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以苦为乐

虽然环境艰苦,生活清苦,筑路很苦,随时有牺牲的危险,可官兵仍然保持着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筑路官兵使用过的物品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独库公路的修筑,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深切关怀与殷切希望,也饱含新疆各民族人民对筑路官兵的厚爱与支持,交通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军区乌鲁木齐军区、基建工程兵部队等对独库公路的建设十分关心,各级领导亲临现场慰问官兵。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在天山深处筑路官兵的生活十分艰苦,为了搞好生活饮食,后勤部门积极与当地政府联系做好正常供应;组织人员远赴全国各地采购各种副食品;发动官兵自力更生大搞农副业生产;为隧道、冰达坂施工部队配发高压锅、保温桶、炊事机具、给养器材,以及毛毡袜、皮背心等劳保御寒用品,全力保障官兵在高山缺氧、气候恶劣的环境中,吃得饱,穿得暖。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天山雪云常不开,千峰万岭雪皑皑,在天山深处施工 ,筑路官兵常年喝冰化雪水,食用压缩干菜和寡淡的鸡蛋粉,生活十分清苦。从工地到附近城镇采购蔬菜来回需要三、四天,一车蔬菜拉到营地只能剩下三分之一能吃, 蔬菜显得异常宝贵。

曾跃进是一二二团一连司务长,在海拔3000多米的冰达坂上负责保官越冬的蔬菜。他通过烧火墙的方式,将菜窖温度控制在_5—7℃,为让战友们吃上新鲜蔬菜,每周他都要翻捡,清理菜窖,由于工作量大,每次都要加班加点,不知道有多少个夜晚,他不顾菜窖寒冷潮湿与蔬菜度过。因工作出色,他荣立了各人三等功。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筑路官兵虽然住的是地窝子和帐篷,可仍然整洁干净,显示出了官兵热爱生活,热爱军营的革命军人的军魂。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筑路官兵们就是凭着这样的简单工具用一腔热血和生命筑就了一条英雄的国防公路,保卫了国家的安全,人民幸福。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独库公路筑路官兵的故事被拍摄成多部影视作品,感动了无数中国人。

1981年中央广播艺术剧团以姚虎成为原型,拍摄了电视剧“天山深处”。

1983年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以姚虎成、李善国为原型拍摄了电影“天山行”。

1990年解放军总政电视剧中心以陈小平为原型拍了电视剧“今夜月正圆”。

2011年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以陈俊贵为原型拍了电影“天山守护者”。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独库公路从设计到筑路得到许多奖项。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路是躺下的碑,碑是竖起的路。英勇无畏的筑路官兵功勋伟绩铭记在各族人民心中。路是礼赞的歌,歌是前进的路。聆听筑路英雄朴实震撼的感人事迹,致敬每一位风雪无阻、默默奉献的公路守护者。独库公路是一条汇聚情感的路,更是一条凝聚精神的路。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世间的路,千万条,唯有天山路,魂牵梦绕难忘怀,曾经热血青春戍边卫国,如今壮志暮年无怨无悔。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壮美独库。情怀激荡,溢于言表 献给曾经战斗过的第二故乡。许多参加独库公路建设的老兵得知修建独库公路纪念馆的消息时非常激动,他们纷纷为纪念馆捐赠了当年用过的物品,老照片,捐赠了书法作品,有许多老兵重走独库公路,在乔尔玛烈士陵园祭奠牺牲的战友,天山,独库公路是他们一辈子的牵挂。

西风猎猎,车轮滚滚,北起克拉玛依独山子区,南至阿克苏库车市的独库公路从1964年响应毛主席“搞活天山”的指示修建的战备公路到1983年峻工,前后历经近二十年,热血丹心献,大路出天山,数万名筑路官兵用心血乃至生命筑就了一条全长562.75公里的国防路,英雄路。独库公路贯穿天山南北 ,装点壮丽河山,是数万筑路官兵铸就的悲壮史诗,是中国公路建设史前所未有的伟大壮举,在中国公路建设史上树起了一座丰碑。

独库公路的开通使新疆形成了以独库公路为轴,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公路网,南北疆1000多公里的路程缩短近一半。对巩固国防,维护新疆稳定,促进南北疆交通与繁荣,造福各族人民具有十分重要意义。随着时代发展变迁,独库公路以其独有的魅力被誉为“中国最美公路”。

独库公路横亘天山南北,汇聚戈壁、雪峰、冰川、湖泊、林海、草原、峡谷,集人文精神、自然景观、地质博览、生态种群、民俗风情、历史文化为一体,被《中国国家地理》誉为“纵观天山脊梁的景观大道”独库公路是一条天山地标景观旅游公路和黄金通道,也是一条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的交通纽带,向世界展示了壮美天山的瑰丽画卷。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独库公路的筑路史是一部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奋斗史。在独库公路的起点建设独库公路博物馆是对这段历史最好的铭记,也是对筑路官兵最真诚的致敬!

今天当我们走在这条最美的公路上,欣赏着沿途美丽风光时,不能忘记数万筑路官兵栉风沐雨战斗在冰雪天山上,不能忘记那些为修路牺牲长眠在天山的烈士们,是他们用血肉之躯修筑了这条最美公路,英雄公路!他们是国家的脊梁,民族的英雄!他们的精神如天山一样永远伫立在祖国的西北边疆,他们的英雄壮歌如天山雄鹰翱翔蓝天让人敬仰!

壮哉,新疆独库公路!美哉,新疆独库公路!

2024年7月4日

铁兵游记|热血丹心献边疆,大路出天山:参观独库公路博物馆

来源:老兵原创之家

编发:铁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