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讣告: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罗兴章副教授因病抢救无效,于2024年7月6日17时20分在上海中大肿瘤医院不幸逝世,享年51岁。
这已经是近一周时间内,离去的第三位中青年学者了。
据复旦大学网站显示:罗兴章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污染物在土壤、水环境介质中的来源、迁移和转化过程。迄今完成科研项目7项、技术服务项目6项,正在实施研究项目3项。其中,主持负责国家级项目3项(水专项子任务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参与完成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研究项目6项,以及横向课题数十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SSCI收录20余篇。已经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8项,其中第1发明人3项。
教育简历
- 1999-09至2002-06,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博士
- 1996-09至1999-06,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硕士
- 1992-09至1996-06,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球化学与勘查系,学士
工作简历
- 2013-06至2013-12,英国Exeter大学,访问学者
- 2010-05至现在,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
- 2005/07-2010/05,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 2002/07-2005/06,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博士后
- 中青年学者接连逝世
令人悲痛的是,这已经是一周时间内,第三位离我们而去的中青年学者了。
6月29日,武汉大学法学院张万洪教授治丧小组讣告:中国共产党党员、知名人权法学者、法学教育家、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万洪,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29日5时47分逝世,享年49岁。
公开资料显示,张万洪于1976年6月出生于河南洛阳,1993-2004年就读于武汉大学,分别获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199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02-2003年完成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证书项目修业,2011-2012年就读于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及美国法学会比较法文凭。
张万洪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法学理论、宪法基本权利与人权等,他于2003年7月起在武汉大学法学院任教,担任武汉大学人权研究院(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院长、武汉大学国际法治研究院(国家高端智库)核心团队首席专家,兼任外交部人权外交咨询委员会首届委员、中国残疾人“十四五”规划纲要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全国老龄委专家委员会首届专家委员等职。
他曾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挪威奥斯陆大学法学院、瑞典罗尔·瓦伦堡人权与人道主义法研究所、丹麦人权研究所等教研机构访问学者,曾作为专家小组成员参与国务院《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的起草工作。
7月2日,据澎湃新闻报道,知名希伯来语专家、中东问题研究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副院长杨阳教授因突发疾病,于2024年7月2日逝世,终年53岁。
据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招生网消息,杨阳教授还于6月12日参加了校方举办的上外东方语学院宣讲直播活动。
公开资料显示,杨阳,出生于1971年,教授,博士,生前担任上海外国语大学东方语学院副院长,以色列研究中心主任,闪族研究中心主任,《新丝路学刊》副主编,中国高校犹太文化研究联盟理事,国际以色列研究学会会员、欧洲以色列研究学会会员。
追求科研成果的同时
也要关注身体健康
每每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们都觉得十分痛心。优秀的中青年专家教授离世。且他们都正处于学术成果的爆发期,本应在科研上有更大的建树。而往往看到这样的消息,我们第一反应就是,与科研的劳累脱不开关系。
为了个人和科研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做到:
树立健康的工作观和价值观
读书读到博士,大家都是“别人家的孩子”,承载着自己和家人的期望,伴随着同样优秀的“同侪压力”,再加上现实工作压力和社会舆论对成功的宣扬,有很多科研人都习惯性地透支身体只为赶上自己心中那些目标。可是要知道,科研和学术是一项终身事业,不该废寝忘食,而应当循序渐进。
养成健康的生活和运动习惯
201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颁给了研究生物钟及其内在原理的三位科学家。其研究成果发现:昼夜节律的紊乱,与肥胖等内分泌代谢疾病、甚至肿瘤的发生都有很大的关联。
因此,规律作息、按时吃饭,好好睡觉对我们身体健康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养成运动的好习惯,工作持续一段时间后做一下拉伸,每天坚持一小时左右的中等强度的运动,既可以提升身体素质,还能缓解工作压力,何乐而不为。
希望奋斗在路上的科研人们可以呵护好自己的身体。祝福我们健康工作到退休,幸福生活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