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中央决定将解放大陈列岛提上日程。这次行动由许世友与张爱萍共同指挥。
然而就在部署作战计划时,两人产生了巨大的分歧。许世友脾气暴躁,最后竟然一拍桌子道:“你小子吃过几碗干饭?”
许世友与张爱萍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最后又是如何解决的?
许世友的怒火
1954年,中央的一则电话将许世友叫回了北京。许世友到达北京后,彭老总亲自接见了他。
彭老总告诉许世友,中央决定将他任命为华东军区第二副司令员,让他负责指挥大陈列岛战役。
许世友欣然受命,他只关心一件事,就是与他搭档的参谋长是谁?
彭老总告诉他,是张爱萍。
许世友听了这个名字后却皱起了眉头。众所周知,军中有两个“胆大包天”的将领,一个是韩先楚,另一个就是张爱萍。
许世友与韩先楚接触过,他也了解韩先楚的为人。
韩先楚虽然经常“违命不从”,但他基本上都是见机行事,而且每次都能顺利地完成战略目标。
事后,他也会诚恳地找领导承认错误。领导们也理解“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看他道歉态度诚恳,也就不予追究了。
但是张爱萍却不是这种情况。张爱萍为人固执,只要是他认定的事情,就会一直做下去。
他敢当面与上级呛声,也敢越级指挥。虽然他的决定大部分都是正确的,但每次都会让别人下不来台。
就连周总理也笑说过,张爱萍喜欢“犯上”。
许世友与张爱萍接触比较少,两人也从来没有合作过。关键是许世友的脾气也很硬,他不确定两人能否合作顺利。
不出所料,许世友的担心果然应验了。
在一开始见面时,两人还相安无事。结果在正式部署作战计划时,两人却产生了巨大的分歧。
许世友建议进攻大陈岛。
因为他刚刚从朝鲜战场上回来,深知只要我军集中五倍于敌的兵力,就能在短时间内歼灭敌人。
只要将大陈岛攻下,那么剩余的岛屿便不攻自破了。
而张爱萍却不赞同这个观点,他建议先攻打一江山岛。
因为他吸取了之前金门战役惨痛的教训,认为渡江战役与陆地作战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一个渡江作战的士兵,需要五六个保障兵。因此针对作战的兵力而言,我军其实并不占太大优势。
而且这次是大陆首次海陆空三军一起作战,可以先用一江山岛试试水。这里的兵力薄弱,我军伤亡也小。
况且攻下一江山岛,也能对大陈岛的敌军起到震慑作用。
许世友并未一口否决张爱萍的计划,只是他心中还有其他顾虑。
大陈岛上建有重要的军事基地。一旦我军先攻打一江山岛,就会留给敌人毁坏军事基地的时间。
因此他还是更倾向于先打大陈岛,给敌人一个出其不意,从而保住军事基地。
张爱萍却不为所动,他不愿意冒险。他们面对的不止是对岸的国军,还有海上的美式军舰以及空中的美式战斗机。
一旦出什么差池,金门战役就会重演。
两个人各执己见,谁也不让谁。
到最后,许世友直接拍了桌子:“你小子吃了几碗干饭!十万人我都打过,大陈岛区区两万人还能吓住我?”
说罢,许世友便拂袖而去。
其实许世友并非是一意孤行的领导,他也经常采纳下属的意见。他之所以说重话,完全是被张爱萍的脾气给气的。
冷静下来后,许世友便将两个方案都提交给了中央,让中央做决定。
过了一段时间后,中央给了回复:采纳张爱萍的建议,先攻打一江山岛,并任命张爱萍为浙东前线指挥部司令员。
中央发了话,许世友也没有了异议。众人也开始紧锣密鼓地准备起来。
到了1955年,张爱萍认为已经万事俱备,可以发起进攻了。但是许世友认为还未准备充分,想要再推迟一段时间。
张爱萍却坐不住了,他直接越级请示了中央,但许世友这次却罕见地没有发火。
在得到中央的准确答复后,我军便正式对一江山岛发起了进攻。在海陆空三军的默契合作下,我军一鼓作气将大陈列岛的所有岛屿都解放了。
战斗大捷,但许世友并未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他直接给军委打去了电话,请求调走。
他给出的理由是,他认为张爱萍太骄傲,两人不好合作。
中央也知道两人的性子不对付。于是在思考一番后,中央将张爱萍调到了北京。
在后来的很多年里,两人都没有联系,他们心中也一直都留着一个疙瘩。
张爱萍的倔强
其实许世友也没有责怪张爱萍,只是认为两人不适合当搭档而已。
虽然从表面上看,许世友的脾气更加暴躁一些,但是他却并未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许世友自从参军后,便一直恪守职责,对上级的命令也是绝对服从。
红军时期,他在鄂豫皖苏区参加战斗。
当时老蒋调集了二十万大军来“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并派了国民党的“胜威将军”岳维峻坐镇指挥。
在敌军强大的兵力和火力的双重碾压下,我军遭到了重创。
红四军军长徐向前情急之下想出一个计策:派一支敢死队深入敌人内部,策应大部队行动。
许世友第一个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前往。徐向前一脸凝重地问他是否想清楚了,这一去九死一生,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许世友只坚定道:“要么成功,要么牺牲!”
他心中惦记着上级交给自己的任务,因此面对敌人再强劲的炮火,他也丝毫没有退缩。
他带领队伍顺利杀进了敌营,打乱了敌人的阵脚,最后还成功生擒了岳维峻。
之后许世友又连续多次参加敢死队。他曾四次游走在死亡边缘,但即使身负重伤,他也没有推辞过组织交给自己的任务。
抗日时期,他被调到了陈赓手下战斗。
陈赓对他并不熟悉,只知道他性子急躁。因此一开始陈赓并未重用许世友,经常让许世友担任辅助任务。
许世友虽然有些不开心,但是从未懈怠过,每次都认真地完成上级交给他的工作。
香城固战役中,陈赓将许世友派到了外围预伏,防止敌军残部溃逃。
这个任务并不难,但是许世友却非常重视。他收到任务后,立即紧急修筑工事。
战斗打响后,许世友便紧紧关注着城中的动向。但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敌军主力见我军来势汹汹,立马选择弃城而逃。
眼见敌军大部队都朝着许世友的方向跑去,陈赓心中焦急不已。
然而等他带人赶到的时候,惊讶地发现许世友已经带人将敌军全歼了。
正是由于许世友恪尽职守,将工事修得密不透风,才没有给敌军可乘之机。
事后,陈赓称许世友为“大刀将军”,也开始慢慢重用许世友了。
在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受命攻打济南。当时敌人的兵力实在太强,刚开战,我军兵力便瞬间锐减了大半。
许世友向上级请示退兵,但是上级却下了死命令:无论如何都不能退!
许世友心一横,他直接拿起一把机枪就离开了指挥部。许世友来到战场上,亲自带着众人冲进了敌人的炮火中。
他带着部队打了八个昼夜的恶战,才将济南攻了下来。
这样类似的事还有很多。从许世友的经历中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对组织、对国家绝对忠诚的人。
无论上级下达什么命令,他都会绝对服从,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但张爱萍却不是这样的人。张爱萍有自己的想法,没有把握的事情他绝对不会做,哪怕违抗上级的命令。这样的性格可以说既保守又固执。
但其实张爱萍刚参军时,性格并没有这样强硬,他也会听取别人的想法和建议。
他之所以会变成这样,源自于他以前经历过的一场败仗。
那是在红军时期,他正担任骑兵第一团团长。
当时他刚率领部队打了一场胜仗。在回去的途中,他们遇到一股敌军,而这股敌军的身后绑着几位红军干部。
张爱萍立即率兵上前,将他们打得落荒而逃。他们也顺利救下了几位红军干部。
干部们获救后,依旧怒不可遏,他们要求张爱萍去抓捕那些人。
张爱萍有些犹豫。因为部队刚刚经历了几场战斗已经非常累了。但是在众人的强烈要求下,张爱萍还是被说服了。
张爱萍带着战士们朝着敌军的方向追去。但是他们到达敌军老巢后,发现贼人主力并未回来。于是张爱萍将他们的老窝捣毁后,便带兵返回了。
好巧不巧的是,有个小贼逃了出来,给头目通风报信去了。贼伙头目知道老窝被毁后,便埋伏在了张爱萍的必经之地,想要报复他。
等张爱萍行到中途便遭到了敌人的围攻。战士们经过连绵的战斗与跋涉,早就精疲力尽了,根本无力抵抗,最后我军伤亡惨重。
这件事也在张爱萍的心中留下了阴影。
他认为,如果不是他一时冲动,就不会造成这样的失误。于是在后来的战斗中,他便愈发地谨慎起来。
其实无论是许世友还是张爱萍,都是英勇的革命英雄。他们的初衷也全是为了战斗能够胜利,并没有谁对谁错。
只是两人性格不同,才会产生矛盾。
冰释前嫌
1960年,张震邀请许世友到家中做客。许世友到了张震的家中,发现张爱萍竟然也在。
张震将许世友拉到了饭桌旁坐下。张震握着两人的手道:“你俩之间的矛盾,应该做个了结了。”
许世友这才反应过来,张震是来做和事佬的。
还没等许世友说话,张爱萍直接站起身,敬了他一杯酒:“许世友同志,以前是我不对,这杯酒就当赔罪了!”说完便将酒水一饮而尽。
许世友也站起身回敬他:“大家都是革命的同志,一家人不说两家话,以前的事就翻篇了!”
两人喝完酒后相视一笑,从此冰释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