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国地位不保!印度将成为世界粮食消费第一大国,日媒看好印度

日媒看好印度,未来10年,印度将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消费第一大国”,印度仅有290万平方公里土地,人口太多真是件好事吗?

印度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粮食消费国?

人口越多,意味着对资源的索取也就越多,好在中国成功控制住了人口增长,使得人口的保有量与中国持有的资源总量相匹配,而我们的邻居—印度,就没有这般幸运了,其仍在为如何让14亿人吃饱肚子发愁。

中国地位不保!印度将成为世界粮食消费第一大国,日媒看好印度

参考消息援引《日本经济新闻》网站说法,称未来10年,世界粮食消费的主角将从中国变成印度。具体而言,2033年中国占全球农渔产品需求增量的比例将从2024年的28%快速暴跌至11%,印度的占比将从目前的13%迅速扩大至20%。

针对小麦的消费,预计2033年中国小麦的消费量约为1.47亿吨,相比较2021年—2023年的年均1.37亿吨,只增长2.6%,印度则不然,由于人口激增,其对小麦的需求量只多不少,至2033年达到1.37亿吨,接近中国的水平。

针对大米的消费,预测中国的消费量在未来十年一直稳定,而印度的消费量有望在现有基础上猛增22.8%。同时日媒提到,中印对于肉类的消费水平天差地别,现阶段,中国的年均消费量约为9900万吨,而印度只占到中国消费量的十二分之一,约为790万吨。

中国地位不保!印度将成为世界粮食消费第一大国,日媒看好印度

考虑到未来印度的饮食结构可能发生变化,印度取代中国,成为世界粮食、农副产品消费第一大国的愿景很有可能实现。不过实现上述事实的基本前提是,中国的人口持续减少,出生人口数量少于正常死亡人口数量。

不吹不黑,日媒的这则报道还算相对客观,因为在资源总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人口的过快增长,反而拉低人均消费量,让印度等人口大国的处境愈发艰难。印度想要摆脱饥饿危机,就得想办法创造出更多的财富,否则人口过快增长将会成为压倒印度的最后一根稻草。

中国地位不保!印度将成为世界粮食消费第一大国,日媒看好印度

值得注意:日媒最喜欢炒作“中国人口危机”,因为在其看来,中国作为一般发展中国家,断然无力养活14亿人口,除非中国对现有18亿亩耕地精耕细作,让农业成为国民经济的绝对支柱。

事实证明:日本想歪了,对中国缺乏根本了解。举例说明:中国只保有18亿亩耕地,但中国的人均粮食产量却达到了486公斤,超过了世界的平均产量;印度保有23亿亩耕地,人均粮食产量竟只有可怜的232公斤。

原因在于:中国实现了完全的工业化,中国用现代科技保障良田的基本产出,印度则不然,仍靠天吃饭,仍习惯手工作业。结果印度陷入了“越勤劳越贫困”的魔咒,致使其与中国的差距越拉越大。

中国地位不保!印度将成为世界粮食消费第一大国,日媒看好印度

日本作为印度的忠实朋友,估计发布这则数据,非是用来警示,而是借机抬高印度的“地位”,让莫迪政府误认为,印度将成为未来的粮食消费大国,印度的一举一动都将对世界产生蝴蝶效应。

而我们要说的是,人口过快增长一定是坏事,将会给国家构成沉重负担,让国民经济举步维艰。日本用不着给印度戴高帽,印度人但凡有点基本常识,都知晓“一个家庭一个孩子”、”少生孩子多种树”的好处。

中国地位不保!印度将成为世界粮食消费第一大国,日媒看好印度

印度人口太多,未必是件好事

谈几点看法。

其一、印度必须控制人口增长了。

非官方数据,印度去年结婚数超过了2500万对,而中国的结婚数仅有768万对,印度是中国的三倍有余。考虑到中国践行了计划生育理念,预测中国近两年的新生儿不会超过1000万人/年,印度则不然,仍在努力生育,估计人口一年至少增长3000万。

印度人口总数比中国多,出生率又是中国的数倍有余,以实际29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计算,很难承受这部分压力。这就注定了:印度远比中国要卷,印度普通人的生活水平非常低下,俨然置身于了修罗地狱。

中国地位不保!印度将成为世界粮食消费第一大国,日媒看好印度

印度想要有所作为,就得推行严苛的计划生育,然而众所周知,印度是个种姓林立的宗教国家,国家形同散沙。指望上层出台一纸生育禁令,底下严格落实,这种可能性比美国禁枪、禁大麻还要低。

其二、日本无须看中国的笑话,大家都进入了“少子化”“老龄化”社会,未来日子怎么过,谁都说不出个所以然。

中国这边已经完全放开了人口生育,但结果仍不乐观,中国依旧被低生育率困扰;日本的处境比中国还要糟糕,为了维持足够数量的劳力大军,只能不断放开移民进入本国的通道,结果日本的治安越来越坏。

至于印度,谁又在乎呢!

中国地位不保!印度将成为世界粮食消费第一大国,日媒看好印度

除了美国、日本、欧盟在需要印度出面抗衡中国的时候,为印度摇摇旗,其他时间无不在看“建桥桥塌、驾机机毁”,所谓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笑话。印度还真得以为发达国家看得起自己,自己是宇宙的中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