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西夏国的来龙去脉,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西夏国的来龙去脉,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外国列传

外国,指本国以外的国家。大陆史官历来重视与邻国的交往,《史记》就有《南越列传》《大宛(yuān)列传》等专传。此后历代正史,或列专传,或列《四夷》《蛮夷》等合传,记载四周邻国。《宋史》首次设置《外国列传》,专门记载有朝贡关系的邻国,以与臣服宋朝的少数民族政权区分开来。宋朝最大的邻国分别是辽、金,因为有《辽史》《金史》,故不列入。《宋史·外国列传》共八卷,本书选取西夏国为代表。

西夏国的来龙去脉,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西北强国西夏

西夏(1038—1227年),国号夏,因位于西北,故称西夏。西夏是党项族建立的国家,享国一百八十九年,先后与北宋、辽、南宋、金并立,后来被蒙古所灭。全盛时期的疆域,东靠黄河,西至玉门关(今甘肃省敦煌市境内),南接萧关(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境内),北至大漠(今内蒙古自治区北部边缘)。

党项人是羌族的一支,早期生活在今四川省松潘高原,向唐朝称臣。因为与吐蕃相邻,相互经常发生冲突,唐代宗将他们迁徙到南北朝时期的大夏国故地,故称他们为平夏部。

唐朝末年,党项族首领拓跋思恭担任夏州(今陕西省靖边县)节度使,参与平定黄巢起义有功,被赐姓李,封为夏国公,管理周边五个州。从此,李思恭及其后人便占据当地成为割据势力。

当时正值五代时期,中原战乱,党项族与中原政权保持了良好关系,接受了大量封赏,实力逐步增强。名义上臣服,实际保持独立。

西夏国的来龙去脉,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宋朝建立后,党项人又向宋朝称臣,接受宋朝的官职,协助宋军作战,贸易往来频繁,关系非常密切。这时,平夏地区经过两百余年的开发建设,已经具备相当的实力。宋太祖尽管致力于削夺藩镇兵权,但仍然允许李氏家族世袭夏州节度使之职。

宋太宗即位,夏州节度使李继捧纳土称臣,但他的弟弟李继迁公然反对,党项族和宋朝的关系逐渐恶化。当时,党项族的西边是吐蕃,东边是宋朝,东北是辽。

李继迁巧妙利用宋朝怯战、宋辽矛盾、吐蕃衰弱等因素,东征西讨,时而向辽称臣与宋朝对抗,时而向宋称臣与辽对抗,将领地进一步扩大。经过李继迁父子近五十年的努力,宋、辽两国均承认西夏国独立的事实,只需称臣即可。

1032年,李继迁的孙子李元昊继位后,首先恢复了党项族的姓名,又使用自己的年号,创造党项人的文字,在境内使用,又完成了军事改革,建立了官僚系统,发布秃发令,强制党项人保持民族发型,恢复民族服饰,通过颜色区分等级,为称帝打下坚实基础。

西夏国的来龙去脉,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以党项人当时的实力,无法撼动宋朝,李元昊继续向西开疆扩土,战争持续两年,击败了盘踞在青海省北部和河西走廊的吐蕃人、回鹘人,完全控制了河西走廊,实力大为增强。

1038年,李元昊正式称帝,定国号为“大夏”,史称西夏。李元昊因为妻子是辽朝公主,便与辽国保持友好关系,遣使通知宋朝,要求宋仁宗承认他的皇帝称号和建国的合法性。

宋仁宗大怒,削掉李元昊所有官职,调集重兵攻打西夏。李元昊指挥军队,主动发起进攻,连续战胜宋军。虽然战场上屡次取胜,但宋朝停发所有赏赐,关闭榷场,切断商贸往来,西夏国内经济迅速衰落,民生困难,加上战争造成大量人员伤亡,李元昊无以为继,只得和宋朝签订和约。同年,李元昊又在击败辽后,与辽讲和,得以在两个大国之间求得生存。

李元昊统治后期,变得性格暴虐,猜疑心很重,荒淫无度,被儿子李宁令哥杀死。

李元昊死后,继任者年龄都很小,外戚专权长达半个世纪,国家濒临崩溃。后来夏崇宗、夏仁宗父子统治西夏达一百余年,是西夏最辉煌的时期。

西夏国的来龙去脉,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在最后的二十年里,西夏依附于蒙古,多次攻打金朝,国力日渐衰落。1226年,成吉思汗以西夏没有如约攻打金朝为由,进攻西夏,次年,西夏灭亡。

西夏的百姓一部分向境外逃亡,在今天的四川省康定市境内,建立了一个小政权,一直延续到清朝康熙年间。而党项人所建立的西夏,由于明确的文字记载很少,就这样消失在历史长河之中,留给后人无尽的谜团。

本文节选自《二十四史马上读,语文历史都进步》——第十册《宋史》,官方唯一授权发布,欢迎持续关注。

西夏国的来龙去脉,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西夏国的来龙去脉,为何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