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恋爱脑的女性,其实极度稀缺

“恋爱脑”三个字这几年被妖魔化了,其实糊涂的人只是糊涂,并不一定因为恋爱。

享受恋爱是一件非常纯粹且美好的事情。

我不信有哪个人不喜欢谈恋爱。

《甄嬛传》里甄嬛最后不再恋爱脑了,可是也不快乐了。

她最开心的几年,还是有能力去爱的那几年。

我也很爱她谈恋爱的那几年,那自带柔光的恋爱时光呵!

她整个人都美得发光。

恋爱脑的女性,其实极度稀缺

其实恋爱是人际关系的一种,而且是一种很有深度的关系。

也不怪人们爱八卦,因为恋爱本来就非常吸引人。

初爱时的含情娇羞,深爱时的饱满充盈,不爱时的决绝拉扯……

高晓松当时想拍有关林徽因的电影,就和她的后辈们商量;

后辈们表示可以拍,但不能拍林有关男女关系方面的事。

高晓松想,那还有谁看啊?遂作罢。

恋爱脑的女性,其实极度稀缺

虽然听起来不太高雅,好像要拍电影一定要掺和男女感情之事?

但是我们不能否认,《女大法官金斯伯格》这样的纪录片看的人寥寥无几,而《泰坦尼克》这样的爱情片取得了巨大成功。

哪怕你是想传递好的观念,有一个引人入胜的载体也是好的。

谁规定爱情就是低俗?

爱欲就不纯粹?

实际上深挖故事内核,《泰坦尼克号》讲得是女性觉醒。

女性被旧有身份的束缚,在旧时代的挣扎。

被新时代的曙光召唤,最终突破自己,过上了自由的生活。

恋爱脑的女性,其实极度稀缺

恋爱不好吗?

恋爱是一段非常深刻的关系,在这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发现自己。

但是旧时,女性往往被困在婚姻和家庭中,恋爱几乎是唯一能让她有深刻体会的人际关系之一了。

《泰坦尼克号》也好,《廊桥遗梦》也好,《金锁记》也好,这里面的女性除了恋爱,没有和外界深入对话的机会。

当一个事物是必然的时候,它便成了“遭遇”而不是“选择”。

恋爱脑的女性,其实极度稀缺

我想这也是“恋爱脑”被看轻的原因。

女性把恋爱当做唯一,把爱情当做救赎,并不是她的主动选择。

只是那个时代,不容许她们在其他任何地方发光发热。

当她可以选择“恋爱”也可以选择“不恋爱”,这时的恋爱,才有它独特的吸引力。

当代女性总会想,你明明可以不选择恋爱啊,何苦非要去靠男人呢。

这也有点二极管了,很多时候女性主义的二极管是反思过度。

当时北大的全嘻嘻采访上野千鹤子时,问出“女性是不是不应该恋爱脑?”

上野千鹤子却全然没有把这个当成一个问题。

恋爱脑的女性,其实极度稀缺

她是日本的女权领军人物、女性主义届的大师,终身未婚未育。

但她同样不拒绝恋爱,甚至还很享受恋爱。

她说:

“恋爱是追求与他人深度磨合的关系,是对他人感兴趣的一种关切。

……

恋爱不光有亲密,在对方和自我之间,还有双方自我的拉扯,你让多少,我夺多少。

还有这种类似格斗的关系。

这种关系,在普通的人际关系里,是很难体会到的。只有恋爱才可以。”

恋爱脑的女性,其实极度稀缺

恋爱的对象是男人,女性为了摆脱男权的控制,把恋爱一并摒弃了。

这就是现在一部分女权的误区。

因为我是女性,所以我不靠男人;

因为不靠男人,所以远离男人;

因为恋爱要和男的谈,所以我不谈恋爱;

如果你是恋爱脑,你不仅没有远离男人,还唯男人马首是瞻,不攻击你攻击谁你?

女权的崛起伴随着对恋爱脑的攻击;

事实上,是伴随着对有关男性的一切的攻击。

恋爱脑的女性,其实极度稀缺

但女性主义其实强调的是自由,是弱对于强的反抗,是对父权制的反抗。

并不是单纯反对男人。

你可以有不谈恋爱的自由,同时也要有谈恋爱的自由;

你可以不喜欢男人,但容许别人喜欢男人;

这就和你可以不化妆,也可以化妆;

可以不穿高跟鞋,也可以穿高跟鞋一样。

所以我总说,哪有什么男权,都是强权。

如果女权最后强大到抢过男人的话语权,像曾经的男权捂嘴女权一样捂嘴男权,那不是又生产了一个性别为女的男权主义?

恋爱脑的女性,其实极度稀缺

当然,还是以前说过的,这个矫枉过正的时期不能没有。

可以说是一种必然。

所以恋爱脑被攻击也是必然了。

其实一段好的恋爱,和所有好的关系一样,可以把你变成一个更丰富,更积极,更好的人。

一个正常的恋爱脑女生,是会变得更好的。

为什么题目里说,恋爱脑的女性,极其稀缺。

因为现在的女性,有更多的选择,很少把自己困在一段关系里。

更多的人,通过自我驱动变得更好。

正因为自我精神的不断增强,所以在恋爱中,相互退让妥协的人,就更少了。

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再见爱人2》里的苏诗丁和卢歌。

恋爱脑的女性,其实极度稀缺

苏诗丁是歌手,参加过《歌手2018》的踢馆。

卢歌是舞台剧导演。

他们两个都是非常优秀的人,但是谁都不想为对方妥协。

最后还是以离婚收场。

恋爱脑越来越少,越来越稀缺;

以后想仅通过恋爱就牵绊住一个人,非常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