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妙笔生花创作挑战##长文创作激励计划##精品长文创作季##养老金#
这两天,不少退休人员都收到了一个好消息:养老金开始补发啦!一些幸运的老同志,一下子多拿了好几千元,乐得合不拢嘴。但也有人发现,自己的养老金补发数额好像没那么多,尤其是1954年以后出生的人,很多只补发了几百块,甚至更少。大家纷纷议论开了:怎么差别这么大呢?1954年后出生的就这么"不值钱"吗?
其实啊,1954年对于养老金来说,还真是一个"分水岭"。这主要是因为,建国初期,咱们国家的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主要靠财政支付。1954年之前参加工作的同志,在职时期基本没有缴纳养老保险费,退休后的养老金都是国家兜底。而从1954年起,特别是9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养老保险制度逐步建立健全,开始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1954年之后参加工作的人,大都要缴纳一定比例的养老保险费。
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呢,也是两种不同的口径:1954年前参保的,基础养老金由国家财政负担,在此基础上,按照工龄每满一年,每月再加发一定数额。而1954年后参保的,基础养老金要按照缴费年限、个人账户金额等因素核算,与个人缴费挂钩。这就导致了同样是退休人员,年龄大的养老金普遍高于年龄小的,补发金额自然也就拉开了差距。
有的老同志可能会不高兴:我也工作了几十年,怎么到手的养老金还不如那些"老头儿"们的零头多呢?其实大家都有苦衷。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百废待兴,能给广大职工一个基本养老保障,已经实属不易。那时的职工同志,工资水平普遍偏低,要是再从里面扣出一部分来上缴养老保险,生活肯定会更加困难。所以才有了"先发展后完善"的改革思路。如今养老保险制度日趋成熟,缴费比例、待遇水平不断提高,这是后辈们应该感恩的。
当然,我们也必须看到,现在的养老保险制度还不够完美。一方面,由于此前财政负担过重,个人缴费偏低,养老金替代率总体偏低,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基金收不抵支的情况。另一方面,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城镇职工与农村居民在制度上还不统一,待遇差距较大。再加上人口老龄化加剧,可以预见,要实现养老金的长期可持续发展,还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所以啊,对于1954年后出生的退休人员来说,今后养老金能涨多少,关键要看个人权益记录。如果在职时缴费工资比较高,缴费年限比较长,退休后的养老金水平自然就会更高一些。反之,基数低、年限短,补发个一两千元就算不错的了。这也提醒着年轻的职场人:一定要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给自己的退休生活多筹谋一些保障。
目前,国家正在推进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各地也在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相信再过些年,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无论是新退休的还是已退休的老同志,日子都会越过越红火。我们不仅要自己未雨绸缪,也要多关心关爱身边的老人,让他们安享幸福的"夕阳红"。只要我们携手同心,一起托起老年人的幸福梦,中国式的养老事业就一定能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