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首发大赛#
在电影《抓娃娃》中的那些搞笑场面:
马继业躲在厕所里偷偷玩游戏,马丽和萨日娜在外面偷偷观察。
马丽更是趴在门缝里偷看,眼看着马继业就要出来了,马丽一个就地打滚,火速翻坐到椅子上假装看书,但她手里的书拿反了。
马继业在公开课上,长篇大论地跟魏翔讨论存在和意识的关系,扰乱了课堂的正常进程。
马继业的发言让魏翔在课堂上难堪,魏翔让他下午的课就别上了,马继业推着自行车提前放学了。在路上他看到,本应静卧养病的奶奶,却奇迹般地不在床上,取而代之的是在篮球场上打球,奶奶的每一次投篮都伴随着周围人喝彩的笑声。
然而,当奶奶不经意间抬头,与马继业的目光交汇时,眼中闪过一丝慌张。没有言语,奶奶转身就跑,穿过熙熙攘攘的市集,钻进了狭窄而错综复杂的小巷子中。
马继业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撒腿就追。
追逐中,奶奶的鞋子不慎脱落,但她没有丝毫停下的意思。两人你追我赶的场面,像极了功夫片里的巷战。
由于奶奶泄露了自己的身份,沈腾安排奶奶提前下线。
然后马家墙上挂起了李老师的遗像,悲伤的继业前往殡仪馆送别。
谁料沈腾找的主持人是主持婚礼的,萨日娜看继业哭得如此伤心,她也动了真感情,本该安静躺尸的她,泣不成声。
马成钢怕露馅,就把殓布往上拽了拽,萨日娜脚边的热水袋就露了出来。
最后,躺尸的萨日娜,入戏太深,还想挣扎着起来,想跟继业做最后的告别。
继业生日,姥姥总是跟他说过去的事情。
沈腾怕继业想起过去的记忆,拿了一块蛋糕,直接糊到了岳母脸上,阻止她继续说话。
姥姥看不得外孙子过苦日子,冲着屋里的继业喊,你爸是大款,老有钱了。
沈腾赶紧用脚把门关上,马丽拽起妈妈脖子上的围巾堵住了她的嘴,奶奶也喊了俩人,直接把姥姥拖出去了。
沈腾巧妙设计,企图通过鞋底脱落的戏码让继业记起给他买鞋的承诺。他故意在继业面前摇晃着鞋子,发出声响,却遭遇继业的冷漠无视。
马丽见状,直接质问继业,你不是说要给你爸买鞋的吗。继业轻描淡写地回应,我爸的鞋还可以穿好几年呢。话音刚落,沈腾的鞋底竟真的脱落,他措手不及,尴尬地跪在马丽面前,场面令人捧腹。
影片的片名《抓娃娃》颇具深意,既非指操作抓娃娃机,而是强调“孩子的教育必须从小抓起”的深刻含义。这一命名不仅新颖独特,还巧妙地契合了影片的主题,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不断思考家庭教育的真正意义。
沈腾和马丽的表演一如既往地精彩绝伦。他们在影片中默契配合,通过细腻的演技将角色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无论是马成钢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还是春兰在困境中的坚韧不拔,都让观众感同身受,仿佛看到了自己身边的真实写照。
然而,《抓娃娃》并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喜剧电影。随着剧情的深入,观众逐渐发现,这种极端的教育方式虽然初衷是好的,但却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马成钢和春兰对儿子的过度控制和干预,不仅剥夺了他自主选择的权利,还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失去了探索和犯错的机会。这种教育方式,虽然看似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实则却是在无形中给孩子戴上了沉重的枷锁。
影片通过马继业的成长经历,揭示了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许多父母总是以“为你好”的名义,为孩子规划好了一切,却忽略了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需求和感受。他们渴望孩子成为人中龙凤,却忘记了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有着自己独特的兴趣和天赋。这种强加于人的爱,不仅无法滋养孩子的心灵,反而会在无形中造成伤害。
《抓娃娃》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主题,引发了观众对家庭教育的深度思考。它让我们意识到,真正的教育应该是引导而非强制,是启发而非灌输。父母应该成为孩子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给予他们足够的空间去尝试、去失败、去成长。同时,父母也应该学会尊重孩子的选择,相信他们有能力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在适当的时候给予支持和鼓励,而不是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
影片的结尾虽然略带悲剧色彩,但却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马继业最终发现真相时,他面临的不仅是对父母的原谅与否的问题,更是对自己未来道路的重新选择。这一情节不仅让人感叹家庭教育的复杂性和艰难性,更让我们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而父母则应该成为他们最坚实的后盾和最温暖的港湾。
《抓娃娃》不仅是一部值得一看的喜剧电影,更是一部发人深省的家庭教育启示录。它让我们在欢笑中感悟到家庭教育的真谛,也让我们更加珍惜与孩子之间的每一次交流和陪伴。愿每一位家长都能从这部影片中汲取智慧,用正确的方式去爱孩子,让他们在温暖而健康的环境中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