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提到良妃卫氏时,她的身世便成了不得不提及的话题。世人皆知卫氏出身卑微,其父亲阿布鼐仅是个正五品内管领。但就是这样一位出身贫寒的姑娘,最终竟获康熙帝的钟爱,被册封为五妃之一,实在是传奇又离奇。
按说康熙年岁已高,早已垂暮之年,对选侍妾的品级要求应该更为严格了。但卫氏却在这时被康熙相中,入宫为妃,可见康熙对她的欣赏程度之高。有一种说法,卫氏最初仅是一名普通的宫女,后被康熙赏识选中。也有人说,她一入宫便被册封为妃嫔。不过,从康熙对她的厚爱程度来看,个人更倾向于第一种说法。
总之,卫氏何以能在这样的年纪获得宠爱,想必其中定有过人之处。后人对卫氏的评价,无一例外都是正面的。不仅在相貌上极为出众,更有淑德良娴的美德。据说卫氏体香馥郁,这或许就是康熙最初被她吸引的原因。无论如何,能在春去秋来之际获得宠爱,实属不易。
卫氏生性淡泊名利,从未将被宠视为上位奋斗的资本。进宫后,她便安于现状,兢兢业业地侍奉康熙,从不为争宠斗妍所扰。这份淡然自若的处世态度,或许正是康熙钟爱她的原因所在。在灯红酒绿的后宫之中,卫氏这份不染纤尘的清雅气质,实在显得格外难能可贵。
在后宫嫔妃众多的情况下,康熙对卫氏的偏爱可谓是有目共睹。后来卫氏更是为康熙生下了一位皇子胤禩,这无疑使康熙对她的宠爱达到了顶峰。于是,康熙将"良"这个美好的意象赐予了卫氏,册封了她为良妃,位居五妃之一。对于一个出身如此卑微的宫女而言,这实在是前所未有的殊荣。康熙似乎是在用这种方式回报卫氏对他一片赤诚。
康熙对良妃和她所生的皇八子胤禩,都怀有异乎寻常的喜爱之情。对于良妃,不仅赐名"良",册封为五妃之一,更是在她去世后亲自为她撰写挽词,表达对她的哀思。这在清朝皇帝对妃嫔的态度中,可谓是前所未有的宠爱。
在胤禩出生后,康熙便将其交予惠妃抚养,这是因为清朝后宫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良妃身份不够高,无资格亲自教养龙裔。但这并未影响康熙对胤禩的宠爱。相反,康熙格外重视对胤禩的培养,几乎是有意无意地将他培养成为储君人选。
胤禩自幼便深受康熙的器重,十岁时就被征召进入皇太子府读书,熏陶从小便开始了。十五岁那年,康熙更是亲自携胤禩同往葛尔丹征讨,让他在战事中历练,体会军旅生涯的艰辛。这在当时实属罕见,足见康熙对胤禩的栽培是何等用心。
胤禩确实没有辜负康熙的期望,十七岁便获亲王之职,是当时最年轻的一位。既文能征,又武能战,胤禩给人的印象总是一表人才。他不仅才识出众,为人更是亲和有余,广结善缘。不论在皇子之中,还是朝中大臣,都有不少对他怀有好感的人。
这正中了康熙的下怀。他希望培养出一位德才兼备、深得人心的储君,所以格外青睐胤禩这个学有专精、交际广阔的孩子。于是在接下来的岁月里,康熙更是手把手亲自培养胤禩,将祭祀、出巡等重任一一交予他处理,意在锻炼他的政务能力。
康熙晚年,朝中储君之位一直备受关注。康熙早年立下的太子胤礽,因为性格孤僻和无才能而深受康熙不满,最终被废黜了储君之位。这让很多人以为,一直备受康熙喜爱的胤禩将接替胤礽,成为储君人选。
然而一件看似无关的小事,却彻底改变了康熙对胤禩的看法。那一年,胤禩想要讨好康熙,特意命人远赴东南沿海捕获两只"海东青"绿翅鸟,想要赠予康熙。可谁知路途遥远,翅膀娇嫩的鸟儿在运送途中受了不小的摧残,奄奄一息时送至宫中。
康熙见状大怒,当即厉声斥责胤禩,谩骂他是"辛者库贱妇所生"。这简直就是对良妃的侮辱,更是对自己亲生儿子的羞辱。一时间,朝野震惊,无人能解其中的缘由。
事后考据,这番怒斥并非一时之气。实际上,在此之前康熙就已渐渐对胤禩疏离了。因为他意外发现,胤禩暗中结交了大量的朋党,这些朋党不仅来自皇子之中,就连朝中大臣也有不少。他们都在为胤禩扶植储位而暗自运作。
对于一个皇帝而言,这等朋党之事无疑是大不敬的。康熙突然意识到,胤禩之所以如此受人拥戴,大抵也是藉由了这些朋党的运作。这让康熙十分恼火,认为胤禩居心不良,妄图通过朋党之力夺取储君之位。
更令康熙痛心的是,朝中竟然还有大臣支持胤禩,甚至在康熙想要重新选定太子时,故意捣乱阻挠。这无疑是对皇帝权威的重大挑战。于是,康熙在第二年就迅速对这些大臣进行了问责,以维护自己在朝中的至高无上地位。
这一连串的事件,让康熙彻底改变了对胤禩的看法。他觉得胤禩自己并非完全无辜,反而是在利用自己的人望和朋党之力,妄图夺嫡。这种做法在康熙看来无异是一种背叛和不忠,所以对胤禩大加斥责,甚至连良妃也不放过,一并贬低成"辛者库贱妇"。
表面上看,康熙之所以忽然转怒骂良妃"辛者库贱妇",仅仅是因为胤禩的那些朋党事件而已。但实际上,这背后还有更深一层的原因。
众所周知,康熙晚年非常希望能够破格为自己选定一位合适的继承人,不受太子制度的约束。之前他虽然一度看好胤禩,但遭到大臣和朋党的阻挠后,心中对胤禩产生了重重疑虑。他开始怀疑,胤禩之所以如此受人拥戴,是否就是基于这些朋党的运作?如果真是这样,那他就根本不可能成为一位独立自主的储君了。
更重要的是,康熙还意识到了一个关键问题:胤禩出生低微,即便他个人能力出众,但很难获得朝野的完全拥戴。届时如果他坐上储君之位,朝中定将再次出现党争权斗的局面,这是康熙万万不愿看到的。
因此,康熙在做出选择时,开始对胤禩产生了动摇。他反思当初之所以如此宠爱胤禩,大概只是出于一种个人的偏好,并非是出于理性的考虑。毕竟,胤禩终究出身太低,难以服众,这从他容易沦为朋党操纵的棋子便可见一斑。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康熙才会突然转向,痛斥胤禩是"辛者库贱妇所生"。这不仅是对胤禩出身的讽刺,更是对他感到失望,认为他并不具备担当储君的资格。同时,康熙或许也在为自己当年宠爱良妃的决定而感到后悔,所以顺带贬低了良妃为"贱妇"。
这一段康熙和胤禩之间的恩怨佚事,在历史上一直存在着诸多争议和疑云。不同的史家对此有着各自的解读和看法。
有一种观点认为,康熙之所以对胤禩如此反感,主要原因是担心他日后如果继位,很可能会被朋党把持而失去统治自主权。毕竟胤禩出身低微,是通过朋党的运作才得以飞黄腾达,这很容易使他沦为朋党的傀儡。所以康熙才会在晚年突然醒悟,认为胤禩并不适合担当储君之位。
但也有学者对此持不同看法。他们认为康熙之所以翻脸无情,主要是因为胤禩在争储一事上表现得太过心存野心,已经触犯了皇权至上的底线。如果连储君都对皇帝心存不轨,那皇权岂不就受到了极大威胁?所以康熙才会如此勃然大怒,狠斥胤禩是"贱妇所生"。
还有一种说法则更为直白,认为康熙晚年精神已出现一些失常,所以才会做出如此反复无常的行为。之前他那般器重胤禩,却又在一夕之间将他彻底贬斥,其中必然另有蹊跷。有学者甚至怀疑,这一切或许都是康熙为了淡化胤礽被废储君身份而布下的一个局,其目的是为了彰显自己废黜的权威性。
对于这段佚事的来龙去脉,确实存在着许多疑问和猜测。毕竟当年宫廷纷争复杂,很多细节如今已无法查证。不过无论如何,这一段发生在康熙晚年的离奇事件,却给人留下了无穷的遐想空间,成为宫廷秘闻中一段令人回味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