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信用久期变局

信用久期变局

摘要

尴尬的比价。收益曲线被调控阶段,票息策略是债券类产品的共识,这也是二季度至今不少投资者策略布局的方向,然而资产荒一再演绎,令票息资产不得不面对较为尴尬的比价问题。其一,1年附近短债定价,普遍与同期限AAA存单(1.97%)价差不足10bp。其二,尽管利率曲线调控削弱10年国债资本利得赚取能力,但高流动性和2.26%附近的票息收益,以及配合信用利差多在低位的现状,会制约票息资产配置偏好,比较典型的体现在银行次级债这一品种。短期看,收益位于1.9%至2.3%之间的票息资产,性价比或不如收益窄幅震荡的10年国债。超额收益来源自发性拥挤在10年以上超长期限信用债,这是定价普遍在2.5%朝上的资产。

超长信用债被青睐。一是尽管其定价规律不稳定,并不妨碍“赚钱效应”。今年历次调整超长信用债并未展现出应有的幅度,特别是4月底债市急跌,30年国债剧烈回撤,同期限信用债则相当稳定,愈发勾勒出“低回撤+高回报”的特征。二是“学习效应”的加持也会给超长信用债配置提供辅助,超长信用债在信用风格模拟组合收益贡献均在30%以上,最大值可达49%。

还有三点,强化超长信用债偏好。第一,超长债的供给变局。自今年3月,7年以上超长信用债迎来“井喷式”发行。7月仅三个交易周,超长信用债累计发行达到1197亿,其占信用债总供给比例接近17%,缔造新高;同时,以5年及以上信用债发行作为测算样本,目前信用债供给半数集中在该品种。第二,债基比较基准久期的抬升。由于现券期限结构的变化,指数在估算时,或更多考虑到超长活跃信用债。第三,信用债拉久期比利率债更受欢迎。7月以来,7年至10年大行二级资本债、20年至30年国债成交笔数持续回落,7年以上产业债及城投债交易活跃度反而在提升;其中,10年以上产业债、7年至10年城投债(主要集中在非重点省份)年内首次观察到周度成交笔数突破前高,配置力度可见一斑。

超长信用债行情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信用市场活跃度正在下降,与去年相比,城投债及非地产类产业债换手率已经显著降低,原因有二:1)供给结构调整,使得中短债持有意愿被动提升,以防卖出后难以再买回来;2)超长信用债流动性虽改善,但难以弥补中短债交易活跃度的缺失。而流动性趋于弱化的信用市场,实则对负债端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体而言,当2.3%以下票息成为主流,并伴随着长端利率窄幅震荡时,收益增厚策略正拥挤在超长信用债板块。尽管该品种存在两个弊端——集中发行时间不长,定价信号不明确,但“赚钱效应”与“学习效应”的叠加,持续驱动超长信用债配置逻辑。需要关注的是,超长信用债的流动性改善,难以弥补中短债交易偏好减弱,进而导致信用市场换手率显著低于去年同期,这对账户负债端稳定性、交易能力实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理财规模仍在扩张阶段,其对资产收益要求不低的前提下,收益增强策略短期有望持续推进。不过,超长信用债流动性仍有瑕疵,对于负债端不稳定的账户而言,关注交易策略,即:通过交易新券,赚取资本利得相对合适;此外,带久期的资产中,可关注非重点省份5年AA(2)城投债,考虑到城投债供给稀缺性,底仓思维仍是主线。金融债方面,4年至5年国股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定价与10年国债相比,并不具备优势,左侧机会更值得关注。证券次级债方面,这是前期收益滞后下行的券种,3年至5年2.3%附近优质个券可关注配置机会。

风险提示:测算失真,计算方法需调整,超预期信用事件,机构负债端面临压力。

正文

震荡行情与尴尬比价。7月以来,债市波动不至于惊心动魄,投资者感受恐怕也可以用始料未及来形容。央行为防范风险累积,从“借券”到祭出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意在由短端到长端,收敛利率曲线波动。近期,半年度经济数据披露与三中全会的召开,央行以“稳”为主,7月16日与17日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规模分别达到6760亿和2700亿,对冲税期之余,蕴含平稳债券收益走势之意。结果来看,无论是10年国债,还是30年国债(2.46%为中枢),定价顺势进入窄幅震荡区间。收益曲线被调控阶段,票息策略是债券类产品的共识,这也是二季度至今不少投资者策略布局的方向,然而资产荒一再演绎,令票息资产不得不面对较为尴尬的比价问题。

其一,1年附近短债定价,普遍与同期限AAA存单(1.97%)价差不足10bp;要实现超额价差,下沉至AA(2)或者AA-是较为可行的做法,但对应隐含评级债券净增今年整体偏少。同时,考虑到存单投资免税效应,非金融类短债的性价比进一步弱化。

其二,尽管利率曲线调控削弱10年国债资本利得赚取能力,但高流动性和2.26%附近的票息收益,配合信用利差多在低位的现状,会制约票息资产配置偏好,比较典型的体现在银行次级债这一品种,尤其是5年AAA-银行次级债与10年国债价差多在5bp以内,选择相似收益/低回撤的利率债更为理性。类似的情况还体现在5年AAA中短票和城投债,目前定价略低于10年国债,几乎谈不上票息优势。

短期看,收益位于1.9%至2.3%之间的票息资产,性价比或不如收益窄幅震荡的10年国债。超额收益来源自发性拥挤在10年以上超长期限信用债,这是定价普遍在2.5%朝上的资产。

信用久期变局
信用久期变局

超长信用债定价规律不稳定,并不妨碍“赚钱效应”。对传统信用债投资来说,兼顾流动性和票息是常规做法,而超长信用债打破这一模式之余,今年历次调整并未展现出应有的幅度,特别是4月底债市急跌,30年国债剧烈回撤,同期限信用债则相当稳定,愈发勾勒出“低回撤+高回报”的特征。因而在比拼超额收益的驱动下,更具“赚钱效应”的超长信用债成为债市炒作焦点。

信用久期变局

并且,“学习效应”的加持也会给超长信用债配置提供辅助。假设仓位80%布局在信用债称之为信用风格组合,反之为利率风格组合(80%仓位在10年国债)。其中,信用风格组合留有16%的仓位给10年AA+产业债。从结果来看,1)7月以来信用风格组合综合收益(票息加资本利得)整体好于利率风格,2)超长信用债在信用风格组合收益贡献均在30%以上,最大值可达49%,体现在城投债短端下沉组合,即:短债收益略为“鸡肋”时,超长信用债的相对性价比得以迅速提升。

因此,利率债区间震荡,2.3%以下票息资产又缺乏优势时,超长信用债是为数不多可以实现收益增厚策略的资产,且从其他三点来看,策略布局方向正在强化超长信用债的偏好。

信用久期变局

第一,超长债的供给变局。自今年3月,7年以上超长信用债迎来“井喷式”发行。7月仅三个交易周,超长信用债累计发行达到1197亿,其占信用债总供给比例接近17%,缔造新高;同时,以5年及以上信用债发行作为测算样本,目前信用债供给半数集中在该品种。其中,产业主体是超长信用债发行主力,超长城投债占比均值维持在20%附近。供给节奏较快,规模不小的前提下,超长信用债依旧可以保障稳健定价,无疑会强化新债配置力度。

信用久期变局
信用久期变局

值得注意的是,相比于过去四年信用债净增格局,今年期限在3年内信用债极其缺量。截至7月19日,1年内城投债累计净融资为负,1年至3年非重点省份城投债净融资同样如此,而往年同期,该期限是净增主力。发行期限结构的转换,一方面是低利率环境下,发行人为了锁定更长期限融资成本;另一方面与地方债务管控,高负债省份城投债融资受限有一定关系。由此造成的两个结果是,1)能买到量的资产,都集中在超长久期品种,2)债券类产品跟随的比较基准久期也在悄然拉长,这构成了久期闭环的第二条逻辑。

信用久期变局

第二,债基比较基准久期的抬升。超长债的主流化,势必会联动信用市场发行期限抬升。截至最新,不考虑短融样本的信用债平均发行期限已经升至5.9年,达到2018年以来新高。

信用久期变局

由于现券期限结构的变化,指数在估算时,或更多考虑到超长活跃信用债。事实上,以中债综合全价指数和中证综合指数为例,截至7月19日,两者久期创新高;此外对比历年变化来看,今年两个指数久期升幅整体偏大,这将推动以此为基准的产品,持仓朝着对应久期买入,而近期二级市场增持正在印证。

信用久期变局

第三,信用债拉久期比利率债更受欢迎。7月以来,7年至10年大行二级资本债、20年至30年国债成交笔数持续回落,7年以上产业债及城投债交易活跃度反而在提升;其中,10年以上产业债、7年至10年城投债(主要集中在非重点省份)年内首次观察到周度成交笔数突破前高,配置力度可见一斑。

信用久期变局
信用久期变局

超长信用债行情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信用市场活跃度正在下降,与去年相比,城投债及非地产类产业债换手率已经显著降低,原因有二:1)供给结构调整,使得中短债持有意愿被动提升,以防卖出后难以再买回来;2)超长信用债流动性虽改善,但难以弥补中短债交易活跃度的缺失。而流动性趋于弱化的信用市场,实则对负债端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信用久期变局

总体而言,当2.3%以下票息成为主流,并伴随着长端利率窄幅震荡时,收益增厚策略正拥挤在超长信用债板块。尽管该品种存在两个弊端——集中发行时间不长,定价信号不明确,但“赚钱效应”与“学习效应”的叠加,持续驱动超长信用债配置逻辑。不过,超长信用债的流动性改善,难以弥补中短债交易偏好减弱,进而导致信用市场换手率显著低于去年同期,这对账户负债端稳定性、交易能力实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目前,理财规模仍在扩张阶段,其对资产收益要求不低的前提下,收益增强策略短期有望持续推进。不过,超长信用债流动性仍有瑕疵,对于负债端不稳定的账户而言,关注交易策略,即:通过交易新券,赚取资本利得相对合适;此外,带久期的资产中,可关注非重点省份5年AA(2)城投债,考虑到城投债供给稀缺性,底仓思维仍是主线。金融债方面,4年至5年国股行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定价与10年国债相比,并不具备优势,左侧机会更值得关注。证券次级债方面,这是前期收益滞后下行的券种,3年至5年2.3%附近优质个券可关注配置机会。

信用久期变局

本报告分析师

尹睿哲 SAC执业证书编号:S1450523120003

李豫泽 SAC执业证书编号:S1450523120004

特别提示:本公众号不是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投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国投证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国投证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国投证券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本公众号所载内容仅供国投证券股份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其他的任何读者在订阅本公众号前,请自行评估接收相关内容的适当性,国投证券不会因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或者收到、阅读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而视相关人员为专业投资者客户。一般声明:本公众号仅是转发国投证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本公众号所载资料较之国投证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涉及的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国投证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国投证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或交易观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的版权归国投证券所有,国投证券对本公众号及其推送内容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未经国投证券事先书面许可,任何机构或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否则由此造成的一切不良后果及法律责任由私自翻版、复制、刊登、转载和引用者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