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文创作激励计划#
在2024年华语音乐出现了一个奇怪现象,曾经成为音乐综艺宠儿的“亚洲第一女高音”黄绮珊、“国家队男高音”孙楠、”国际范唱功女王“袁娅维、”怒音女王“谭维维这类声乐大咖的口碑和实力印象开始迎来了极大程度的下滑。除了多次现场演唱失误、瑕疵的真实人声之外,大众对于他们的讨论,也逐渐从单纯的“飙高音高音”朝着“唱功的唱商”、“音乐素养”转变。
大众音乐审美从“飙高音”朝着音乐深度思考的转变是一种必然的商业猎奇的现象,也是一种大众音乐素养显著提升的客观事实。但在声乐以及音乐的视角之中,导致孙楠、黄绮珊、袁娅维等声乐唱功强项的歌手开始并不具备较高的市场潜力的原因,其实蕴藏着声乐艺术和商业唱功的悖论和未来的华语音乐方向——
唱功技术越发科学,但不同歌手的唱功却越发千篇一律——学院派、培训派、自学派
在声乐发展来到2024年,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无奈的客观现象:整个华语音乐的声乐唱功类别,已经非常非常同质化,我们甚至于可以把所有的华语歌手的唱功类型归类为三类:
- 学院派:谷建芬、青歌赛、通俗音乐学院出身的歌手——那英、孙楠、姚贝娜、谭维维等人。唱功内容:几十年如一日的一招鲜吃遍天,抗拒学习融合新的声乐逻辑,导致看点单一。
- 培训派:通过声乐培训、艺考培训班、艺人速成班出身的歌手——单依纯、张杰、林俊杰、王力宏。唱功内容:专项声乐对口的商业技术人才,最强的竞技能力和流行音乐美感。但是极度匮乏高端人才,而且高端人才的技术都大差不差,此外大量中低端人才混迹于音乐综艺。
- 自学派:无师自通,一路只靠感觉的歌手——罗大佑、张学友、李宗盛、张惠妹、周杰伦、陶喆、孙燕姿、王杰,袁娅维、李荣浩、黄绮珊,杨丞琳、薛之谦、许嵩等人。唱功内容:基本功良莠不齐,甚至是三类最差,但是对于华语音乐的贡献是最大的。99%的作品都是他们创造的。
整个华语乐坛的唱功当下就呈现了非常雷同的三类唱功定位:
学院派下限极高但是思维一招鲜吃遍天,几十年不更改。基本上不管是那英还是孙楠、谭维维,他们从离开学院教育的那一刻,到几十年之后他们的唱功思维依旧是当年基于当年接受的教育所完成的思考。非常难以完成学习和更新,而且作品上具有较多的市场脱节——音乐专辑原创作品偏少,作曲需求极高。音乐制作
培训派的唱功极为科学,基本不会倒嗓,而且唱功的上限极高,华丽性、个性化最佳,是目前市场最受欢迎的唱功类型。但是问题在于,培训派大家技巧都一样,都属于同一个体系,翻唱的作品也一样都是大众类型,缺乏一些非常具有特色的原创艺术性。也是极度缺乏作曲和音乐制作。他们是专业化的市场声乐型人才,也是对于曲目商业风格变现的主要群体。
自学派的歌手,是华语音乐的主要贡献者,他们的工业创新最多,基本上华语音乐的进步都是由自学派创造的。自学派歌手,唱功是远远弱于学院派和培训派,但他们的音乐素养是最强的,从作曲、编曲、乐器、和声、母带、混音等等任何一个音乐工业流程他们都如数家珍。自学派的唱片上限极高,但Live下限极低。
自学派的唱功大部分都是凭感觉来唱,所以他们的倒嗓是最严重,音准偏差是最严重的、但是他们的音乐标签、个性人设,音乐风格和人物的统一度是最高的,市场叫卖率也是最好的。
三种类型的歌手,其中在2024年,培训派单依纯、张杰、林俊杰、王力宏等人的现场演唱唱功口碑、音乐素养表现是最好的,可以通过演唱来拓宽大众的审美。因为他们就是市场发展重点的专项声乐人才,兼具了流行音乐市场的工业标准和声乐唱功的极高下限和艺术美感上限。但是这类人才太少太少了,他们的能力都可以支撑更高的商业规模,并不太属于一个长期综艺的水准。而培训派的大量人群都是半桶水,半桶水类型的培训派才是综艺的常驻角色。
孙楠、黄绮珊、袁娅维为什么不受欢迎了?唱功的弱点过于明显,卖点单一
我们将孙楠、黄绮珊、袁娅维三人放在这三个类型之中,就可以清晰得到为什么孙楠他们的口碑开始崩塌——每一个人的唱功弱点过于明显,而且都是不去更改。
1:孙楠属于学院派,唱功属于:一招鲜吃遍天的思维。从1998年开始到2024年,这足足二十多年的时间之中,孙楠的演唱思路其实都是一样的:咽音化、刚硬的大嗓男歌手。而且伴随着极多的节奏不稳定和情绪一激动就容易抢拍漏拍的问题。这种问题,在长达几十年的过程之中,并没有被改善。这就是学院派最大的问题,他们过度自信于当年的辉煌。认为自己不会错,自己的能力已经达到了巅峰,没有进步空间。从而导致的懈怠。
如此,我们在《歌手2024》上看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孙楠每一场演出都是在重复《拯救》。所有的歌曲听起来都像是在唱《拯救》,这透露的问题其实非常严重的:音乐卖点单一,音乐内容无法呈现较大的可塑性。
2:黄绮珊属于自学派,而且是天赋异禀的自学派。唱功属于:年轻时惊艳的天才。但是自学派的天才,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较为系统的音乐教育和较低的音乐起点。自学派的音准问题,是非常严重的。四大天王、张国荣、袁娅维、薛之谦、罗大佑、杨丞琳等人的音准都是有问题,黄绮珊同样如此。
自学派的音准问题,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音乐起点偏低,一般觉醒音乐的时间都在十几岁之后了,缺乏童年时期的音乐基本功和乐感环境。又没有接触较好的学院派和培训派都极为重视的视唱练耳。再加上自学派的商业活动是最多,又最杂的。比如说:黄绮珊的音准下滑就是在他转型全面走向商业化之后出现的问题。自学派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只能火一次,只能在某一个特定的时间点获得较高的商业口碑。很显然,黄绮珊接连几次的音准事故,已经开始让她和亚洲唱功第一的标签无关了。
3:袁娅维也属于自学派,她的问题是最轻的。因为袁娅维其实非常难得的歌手,没有任何音乐教育的培养,在35岁左右完成了巅峰的欧美声乐技术解析。而在39岁的当下,她已经倒嗓了,这个已经没有任何办法了。至于音准,她和黄绮珊一样。
所以实际上,不管是学院派还是自学派,他们都并不适合声乐专业竞技的舞台。谭维维就是最好的例子——一场看热闹,两场还行吧,三场腻了。因为学院派的专项区分是非常严重的,一招鲜的思维和流行音乐市场百花齐放的思维完全相悖。而自学派更是难以支撑竞技舞台,为啥?因为他们在市场的成功,声乐只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而声乐倒嗓又是对于他们这种挥霍赚钱的思维之中一定无法避免的事情。倒嗓的歌手,还竞技干嘛?
所以实际上,适合《我是歌手》这种舞台,真正需要的大量歌手是:培训派歌手这种专项人才。但是培训派的问题在于:高端人才太少了,就目前而言,整个华语音乐的专项声乐竞技顶级人才,一只手都数得过来。可以提供长达十数场高专业的顶级舞台内容,而且不重样。只有单依纯、林俊杰、张杰等顶级培训歌手才可以完成。所以本质上,并不看好第二季。
所以实际上,当下的华语音乐依旧没有达到可以提供较高质量的人才储备。《我是歌手》的高开低走就是最好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