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过往历代王朝,帝王平均执政时间不超20年,为何清朝能达24.7年?

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历史长河中,每一朝代的兴衰替换都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每一位帝王也都肩负着传承和开创的重任。但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是,在过往历代王朝中,帝王的平均执政时间似乎都不超过20年,唯独在清朝这一统治期长达276年的王朝中,帝王的平均执政时间却高达24.7年,远远超出了常规。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呢?是清朝极为特殊的政权性质所致,还是出于其他某些独特的历史原因?

过往历代王朝,帝王平均执政时间不超20年,为何清朝能达24.7年?

一、帝王寿命的影响因素

君临天下,乃万世之不易。纵览中华历史,能够长期执掌大权的帝王实属凤毛麟角。自有汉初以来,中国帝王的平均在位时间不过十余载,绝大多数皇帝的生命便如一叶小舟,在汹涌澎湃的政治海洋中飘摇不定,最终难逃沉沦的命运。

首先,帝王统治的压力是巨大的。一言一行,关乎天下万民安危;一念之差,便可能酿成覆舟之祸。唐高宗上任之初,正直无私,深得民心。然而执政多年,终因听信谗言,疏远了昔日的亲信,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导致惨死于宦官的阴谋之中。统治的巨大压力,其酷烈程度,可见一斑。

再者,帝王个人的身体素质也是决定因素之一。光绪帝便是一例。这位少年天子生性孱弱,从六岁登基起,便时常卧病在床,朝政大权因此落入他人之手。即便踌躇满志,承担重任,但终因体质单薄而英年早逝,正应了"佳期不多时"的感慨。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人身安康方是当务之急。有力之躯,然后大任可担。

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便是帝王的继位年龄。如果登基时年龄过小,朝政大权往往被摄政王或清流掌控,王朝由此陷入动荡;即使年老体衰时方能亲政,也难免早夭而终。反之,如韦皇继位时已五十九岁高龄,终究难逃夭曡的命运。

纵观历史,君王寿夭无常,实有天意弄人的某些离奇因缘在内。当年炀帝年富力强,登基之初,以为"朕得阃之云梦"可以永享太平。岂料十四年后,终因飞来横祸而命陨黄泉,令人扼腕长叹。可见帝王的寿夭实在难以揣测,往往出人意料。

总的来说,统治压力、个人素质、继位年龄和命运因缘,这四大关键决定了帝王的执政时间长短,也因此造就了各朝代帝王执政时间有长有短的现象。而在这一切因素中,清朝帝王独特的背景和优势,正是助力其打破常规、长期执政的主因所在。

二、康熙乾隆执政时间之谜

康熙、乾隆二帝执政时间之长,确实令人叹为观止。康熙即位于万历四十四年(1636年),一统天下后改元顺治,在位六十一年,是清朝开国以来执政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其子乾隆皇帝继之而起,也是一位勤勉治国的君主,在位长达六十年,堪称"有汉无Tang"。两人在位时间之长,加起来便是121年,占据了清朝276年国祚的将近一半时间。

康熙帝自幼饱受艰辛,五岲山下被流矢击中额角,留下一处永久性的创痕。自此以后,他便养成了锻炼身体、热爱户外活动的习惯。每年春秋,康熙帝必亲率王公将相、八旗精锐前往木兰围场进行大规模的狩猎活动,史称"木兰秋狝"。

过往历代王朝,帝王平均执政时间不超20年,为何清朝能达24.7年?

记载中,康熙帝善于射猎,其身手了得令众人赞叹不已。有一次,康帝在鄂尔多斯地区亲自射杀了几百只野兔、野鸡,让随从都感到手掌生疼。另一次,康帝远征噶尔丹时,沿着黄河北岸一路打猎。在台麓寺,忽遇一只猛虎,康帝当即挽弓射之,虎应声倒地,后人因而将此地命名为"射虎川"。可见康帝身体力行的素质之过人。

除了射猎健身,康熙又有另一项爱好,那就是骑射。身为满族贵胄,康熙帝自幼习武骑射,可谓是驰骋疆场、游猎江湖的一把好手。相传,康帝每年都要举行数次大规模的骑射比武,亲自参与其中。康帝在骑射比武中屡屡得胜,令诸多将士汗颜无地。正是这些户外运动的锻炼,才使康帝身体强健,成为一代健儿。

乾隆帝年少时备受康熙帝的喜爱,传位之时已是中年人,身体素质无疑优越於一般皇帝。与此同时,乾隆帝钟爱诗词歌赋,反复玩味经史典籍,可谓耽于文雅之好。不过,乾隆最为喜爱的仍是他的祖师—康熙帝最为钟情的射猎运动。

据记载,每年秋季,乾隆必定携文武大臣进行为期数月的围猎活动。一次,乾隆在锡林郭勒草原亲射猎获十余头,令众将赞不绝口。回到北京后,乾隆又亲自主持了一场骑射大会,当场击败了所有武将和亲王。可见乾隆帝身手了得,才能在位六十载而安然无虞。

正是因为这对父子皇帝勤于锻炼、钟爱户外,才使他们身体力壮如松,成为强身健体的典范。这无疑为他们长期执政奠定了基础。

三、清朝皇权传承的独特性

过往历代王朝,帝王平均执政时间不超20年,为何清朝能达24.7年?

清朝皇权的传承过程,颇有其独特之处。这种独特性,正是助力了清帝国长期执政、政权延续的重要原因。

其一,清朝帝王对继承人的培养格外用心。康熙九子同録,爱陆之最的正是雍正。康熙生前曾将雍正指派为皇太子府arvā镶红旗、大臣家学训读、领兵打仗等一一历练,可谓将雍正培养得冠绝儿孙。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康熙临终前,更是将朝政大权完整移交给了雍正,避免了空挡期的动乱。

一旦趁热打铁,雍正便施展所长,倾力图强。他狠辣肃清党争,彻底扫清了积重难返的政治篓子;他还惩治了腐败分子,整饬吏治,令朝野大定。而最为关键的一笔,便是他确立了嫡传制,令储君身份永世不移。这一系列措施,无疑为清朝的稳定奠定了基础。

其二,清朝在乾隆时代权力已臻巅峰,国力空前强盛。乾隆执政时,正值康雍二帝治世之基础,遂可一路扬威,几乎称霸天下。乾隆时期,清朝疆土辽阔,版图遍及亚欧大陆,号称"十七个行省,三十六座都城",是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一个朝代。

与此同时,八旗军威武不能屈,既维护着边疆的统一,又堵住了外族入侵的可能,有力巩固了清朝在内地的统治。经过"师古归今,推陈出新"的变革,清帝国的军事实力已达顶峰,观今宜鉴古,乾隆执政期间政局稳固,几乎无任何威胁。

其三,清朝宗室贵族阶层内部,利益高度统一。清太祖入关初期,为避免皇族内讧,曾经费尽周章打造了"八旗制度"。八旗将满洲贵族划分为八个旗分,各自经营、各有编制,旗内贵族利益捆绑在一起,这一做法事实上成功疏导了宗室之间的相互防范。

过往历代王朝,帝王平均执政时间不超20年,为何清朝能达24.7年?

直至康雍乾时代,八旗制度已根深蒂固。每个旗分均有明确的权力范围,而也只能在自己的范围内谋利。但无疑,皇权高于一切,满洲贵族各旗对皇权都怀有崇敬和忌惮,因此并无对抗皇权的动机。这种局面使得清朝后期朝政相对稳定,权力核心集中,帝国得以长治久安。

除此之外,从康熙开始,清帝国还逐步实现了"满汉一体"化。汉族士人阶层被大量纳入朝廷中用,满汉官员携手治理天下,使满汉两族渐趋融合,为朝野上下所接受。历经康雍乾三朝,这一进程已臻完善,为稳固帝国的统治地位奠定了可靠的民心基础。

四、帝王执政时间的影响

帝王执政时间长短,对一个王朝的走向有着深远影响。清朝之所以能长治久安,除了皇权传承的独特性外,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长期执政也功不可没。

首先,三帝的长期执政有利于国家统一和疆域的巩固。清太祖入关之初,虽然已经平定了中原,但实际控制区域并不遍及全国。康熙帝在位时,先后平定了三次准部、两次回归、两次噶尔丹的反乱,使西北和西南边陲彻底臣服于大清。到了雍正时期,缅甸和朝鲜先后归顺,使版图更加辽阔。而乾隆继位后,则连番击败準噶尔,永绝了准噶尔的威胁。

其次,不同民族区域在清朝的统治下,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合与社会安定。康熙初年,曾有过剿灭"三不足"的民族冲突。不过到了后期,康帝励精图治,将本朝旧例与汉族传统融会贯通,从而使满汉习俗形成一种博大精深的融合。到了乾隆时代,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华夷秩序",各民族统合于大清疆宇,取得了长期性的和平局面。

过往历代王朝,帝王平均执政时间不超20年,为何清朝能达24.7年?

再者,长期执政保证了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创新。历朝历代,皇帝更替频繁便易导致政策中断,甚至引发动乱。清王朝由于政权稳定,可以更长远地维系和发展文化。康熙重文抑武,遍纳人才;雍正方正清流,扫除积弊;乾隆尤为爱才,克纳识遇英贤。得益于三帝持之以恒的人才政策,文化事业得以高度发展。清代学术蔚为奇观,陈确、顾炎武、黄宗羲等儒学大师辈出,文学艺术走向鼎盛时期。

最后,长期执政也保证了清王朝经济政策的连贯性,为中国近代化奠定了扎实基础。康熙、雍正遵循"重农抑商"的政策,大兴生产自给自足。乾隆时期,商品经济已渐入佳境,全国经济达到空前水平。长期的和平环境,加之连续不断的政策指引,为中国工商业的发展创造了理想条件。

这四大影响,无一不与三帝长期执政密切相关。可以说,正是三帝执政时间之长,才使清帝国永享盛世昌期,国力空前强大。这就是历史长河中,身为帝王者的终极意义与价值所在。

五、清朝帝王执政时间的终结

纵观历史,无论多么庞大的帝国,也难以永世长存。自康雍乾三朝之后,清帝国的统治便渐露颓势。嘉庆、道光二帝虽然也在位时间较长,但国力已不复当年的强盛,政局日趋混乱。这种局面的出现,实与清王朝后期帝王执政时间的减短有着密切关系。

嘉庆、道光二帝在位时间均在二十年左右,较之康雍乾三帝的执政时间已为大幅缩短。嘉庆帝年逾七旬而崩,堪称元老宗师;道光帝亦寿高六十有八。但是,无论从身体素质还是政绩来看,二人实在难以与前三帝相比肩。

过往历代王朝,帝王平均执政时间不超20年,为何清朝能达24.7年?

嘉庆帝生性迂腐,骄奢淫逸,终日沉湎于燕乐狐朋狗友之中。他热衷于搜罗各色奇珍异宝,甚至专门设立了一个"纳珍馆"。史载,嘉庆帝的奢靡成疯,竟动用了数千万两白银来满足其挥霍无度的私囊。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早在康雍乾三帝时期,朝野上下同心同德,上下一心,反而形成了节俭禁奢的良好风气。

在朝政方面,嘉庆帝更是昏庸无能。他宦甥专权,纵容亲信为非作歹,严重破坏了吏治,使原本清明的政风蒙上了一层阴霾。最为严重的是,他视贤良如仇寇,遗老遗少,把大批忠良之士赶尽杀绝。可谓昧于用人之道,失于载物之才。

道光年间,大清帝国也遇到了一场严峻的考验。这就是不可一世的"鸦片战争"。面对西方列强的铁蹄,本应振聋发聩、痛定思痾的道光帝,却仍然故步自封,执迷不悟。他一味坚守满清旧章,不思变革,以致难逃一败涂地。当时道光帝固步自封,敷衍塞责,不思进取,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鸦片战争失利的重要原因。

与康雍乾远见卓识、提携人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嘉道二帝一味墨守成规、拘泥旧习,终致大清王朝渐露衰颓之态。这正是帝王执政时间缩短所带来的恶果 —— 王朝基业日衰,国力愈加颓唐。

从某种程度上说,康雍乾三朝之所以能为清帝国积聚无穷国力,正是因为他们长期执政的结果。而嘉道二帝执政时间缩短,则必然加速了帝国的衰落。国家兴旺发达,实须聚沙为塔,固本培元。一旦中断,便将导致国力的迅速流失。这便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

过往历代王朝,帝王平均执政时间不超20年,为何清朝能达24.7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