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原诗萌《国资报告》杂志2024年第6期
在全球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央企特别是能源央企的重要课题。2021年9月,为了更好推进集团绿色低碳发展,服务政府企业“双碳”需求,中国大唐成立了中国大唐集团绿色低碳发展有限公司(简称“大唐绿碳公司”)。2023年,大唐绿碳公司入选国务院国资委发布的创建世界一流专业领军示范企业名单,也是名单中唯一一家以绿色低碳发展为主业的企业。成立以来,大唐绿碳公司发挥专业技术优势,研究国内外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的先进经验,协助中国大唐搭建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推动绿色采购,赋能供应商绿色发展,在助力中国大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
应时之举
在绿色低碳发展不断加快进程的趋势下,企业面临新的挑战。从国际市场看,欧美国家对于碳排放的关注点已经从单个企业转向产品全生命周期,不少国家和地区已经开始提出以全产业链为视角的产品生态设计、碳标签要求,大陆以光伏产品、锂电池、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出口“新三样”产品在海外市场面临绿色贸易挑战。中国企业迫切需要提升绿色低碳管理能力,更加关注自身的绿色低碳绩效,才能更好地应对国际绿色贸易壁垒。从国内的政策要求看,国务院国资委出台的《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关于中央企业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中加强供应链管理的指导意见》,均提出中央企业要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在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中发挥表率作用。在新的挑战和政策要求之下,中国大唐积极应对,2021年6月22日,中国大唐发布了《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碳达峰碳中和行动纲要》,并于2022年制定了《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碳达峰行动方案》,纲要和方案中提到了十大重点任务和十大重大工程,为中国大唐未来的绿色低碳转型规划了路线图。规划和路线图已定,中国大唐的绿色低碳发展还需要一个具体的抓手和平台。为此,中国大唐将中国水利电力物资集团有限公司所属大唐碳资产有限公司进行提格,于2021年9月组建了集团二级单位中国大唐绿色低碳发展有限公司,并将“加强碳管理,开展碳核算,促进碳减排,提升碳绩效”作为集团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带动电力装备行业产业链协同减碳。“低碳业务管理的深化改革,可以把大唐绿碳公司对集团绿色低碳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中国大唐供应链管理部副主任刘朝红说。
二
创新实践
早在2005年,中国大唐已开始布局碳资产业务,积极参与全国碳市场和碳交易试点建设。作为集团唯一的专业化碳资产管理公司,大唐绿碳公司充分发挥经验优势,助力中国大唐绿色低碳转型。多年来,大唐绿碳公司及其前身大唐碳资产公司,有效服务于中国大唐新能源企业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项目及国际绿色电力证书等绿色资产开发、管理及销售,并参与了国家第一批CCER方法学的编制工作,为中国大唐争取了行业标准的话语权,并已经连续多年高标准完成中国大唐23个省(区、市)100多家重点排放企业年度碳核算履约工作。当前,新能源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国外采购方的普遍要求。新能源电力装备企业通过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管理、打造绿色低碳供应链、生产环境友好型产品、延伸生产者责任等方式,践行企业绿色低碳的社会责任。立足新发展阶段,大唐绿碳公司以新能源电力装备终端采购为抓手,在行业内率先开展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开展企业碳核算,摸清产品碳足迹,为供应商赋能减碳,协助供应商提升绿色低碳绩效,引领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大唐绿碳公司在中国大唐首届供应商联络会上,与首批供应商签订了绿色供应链合作协议在推动绿色采购方面,大唐绿碳公司协助中国大唐发布了《关于做好绿色低碳经营工作的指导意见》,完成了推进绿色供应链体系建设的顶层设计。2022年,助力集团率先在光伏组件和风电整机资格准入条件中,提出供应商绿色低碳化要求。2023年,将前述指导意见进一步作为资格准入通用条件,实现供应商全覆盖。此外,大唐绿碳公司还协助集团公司和中水物资公司召开首届供应商联络会,正式发布《中国大唐绿色低碳供应链倡议》,并与首批供应商签订了绿色供应链合作协议。“中国大唐不只对自己提要求,做绿色低碳转型的排头兵,同时也要推动集团上下游企业加快向绿色低碳的方向转型,实现理念的协同。”中国大唐绿色低碳发展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晟说。刘朝红表示,2024年,中国大唐将进一步强化供应商绿色低碳绩效要求,以碳排放、碳足迹核算和报告为切入点,推动将供应链绿色低碳评估纳入中国大唐供应商管理体系,通过在供应商准入、选取、评价等环节增加“绿色低碳”评估指标,建立供应链“绿色低碳”激励机制,发挥央企示范引领作用,引导供应商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于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促进产业绿色低碳发展。对于供应商的绿色低碳转型,中国大唐不只是提要求,还提供支撑和赋能。目前,大唐绿碳公司已经与多家新能源产业龙头企业开展绿色低碳供应链管理体系建设合作,为其核算组织碳排放与产品碳足迹,并评估绿色低碳绩效水平。“在满足集团公司绿色低碳采购要求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导供应商企业围绕绿色低碳发展规划、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生产运营减排、上下游协同降碳等维度,提高供应链企业的绿色低碳管理绩效,推动供应链协同减排,降低全产业链碳排放水平。”李晟说。大唐绿碳公司的赋能为供应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价值。比如,某供应商的产品出口到海外,需按照海外当地的碳足迹核算方法与数据库测算出口产品碳足迹,才能参与海外投标。但由于海外数据库未能及时更新,已经不符合大陆当前产业情况,导致该供应商的出口产品碳足迹远大于实际值。大唐绿碳公司与供应商合作后,对该产品开展了全链条碳足迹核算,分析并定位重点排放环节,指导企业开展针对性的节碳减排工作,帮助供应商提升绿色低碳管理的绩效水平。对比使用不同碳足迹因子计算的差异,与供应商共同研究如何应对海外碳排放要求带来的贸易挑战。
大唐绿碳公司为供应商核算海外出口产品碳足迹在探索过程中,大唐绿碳公司与供应商的合作还向更深处延伸。李晟表示,当前全球对绿色低碳转型的要求越来越高,有些企业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对碳减排指标有明确需求。而中国大唐拥有大量的新能源发电资源,大唐绿碳公司可以对供应商的碳排放情况进行分析和测算,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绿色资产消纳方案,在碳资产、绿证和绿电等方面进行合作。此举既充分利用了中国大唐的禀赋优势,也切实满足了合作伙伴的需要。在引领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过程中,大唐绿碳公司积极推动标准体系和数据库的构建。大唐绿碳公司联合行业协会、制造业龙头企业等,同步启动了电力装备绿色低碳供应链和碳足迹核算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工作,目前这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现在有很多供应链企业都希望加入我们,共同研究未来在实现“双碳”目标发展和碳交易市场建设过程中的挑战,并通过这个平台解决国际上制约我们发展的规则标准和体系问题。”李晟说。同时,大唐绿碳公司联合供应商企业,启动了光伏、风机、变压器等电力装备行业的碳足迹核算数据库构建工作,并计划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扩大应用范围,逐渐完善,推动数据库的本土化,为国家碳足迹数据库建设提供支撑。李晟表示,有了数据库作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标准制定和体系建设,就可以形成我们自己的碳足迹制度规则,对于推动构建公平合理的国际贸易机制提供重要支撑。在绿色金融和投资方面,大唐绿碳公司也开展了一些探索,比如,通过自有资金和引入外部资金,引导资本流向低碳技术、绿色项目和碳汇投资领域。目前,大唐绿碳公司以股权投资形式持有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18.18%的股权,唐山碳资产公司21%的股权,同时是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主要发起人,持有35%的股权。“我们计划在海南建设自由贸易港的大背景下,构建一个符合国际要求的碳交易中心。如果这条路探索成功了,将为推动大陆碳交易市场与世界接轨、构建由中国主导的国际化碳交易市场发挥重要作用。所以,大唐和海南双方都希望把这个示范点做好,为大陆在碳交易市场的产业控制方面提供支撑。”李晟说。
三
提供大唐智慧
目前,已有多家央企成立了低碳服务公司,支撑集团内外的绿色低碳需求。相关专家指出,随着大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持续推进,未来这类公司在助力央企集团提升碳资产的统一管理与运营水平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依托行业优势,在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发挥更大价值。面向未来,大唐绿碳公司的前景与业务规模发展空间巨大。李晟表示,下一步,大唐绿碳公司将继续通过专业服务,助力中国大唐的绿色低碳转型进程。李晟介绍说,首先是做好集团企业碳核算履约工作。“国际社会非常关注中国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作为央企,必须要保证数据质量。因此,大唐绿碳公司在这方面将持续发力,形成专业规程,助力中国大唐碳排放配额履约工作。”其次是积极配合集团公司供应链部,把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工作进一步做深做细。比如,把生态设计、绿色生产等理念融入到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构建当中;同时,进一步完善数据标准体系,引领供应链绿色低碳发展。第三是持续发挥专业优势,在国家碳市场的建设当中,继续发挥央企主力军的作用,在碳定价权、碳话语权方面,发挥好国资央企“三个作用”。在商业模式方面,大唐绿碳公司也将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比如,将“双碳”咨询与绿色营销进一步结合起来,为企业应对国际“双碳”要求提供更好更优的解决方案。通过绿色资产平台的建设,并与各地的碳资源、碳项目、碳客户对接,构建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共享、面向全国、面向国际的绿色资产平台。“绿碳公司将全面落实中国大唐‘绿色低碳、多能互补、高效协同、数字智慧’的发展愿景,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打造绿色资产运营体系为主线,助力绿色低碳服务产业升级,参与国际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为大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供大唐智慧。”李晟说。
左右滑动查看2024年第6期目录
将“国资报告”设为“星标”
扫码进入小程序
阅读《国资报告》电子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