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五、后周三帝3、“恭敬退位”的柴宗训(上)

柴荣共有七个儿子。当年郭威率军南下时,柴荣的结发妻子刘氏与三个儿子都留在汴京,也都与郭威的妻儿一样,被刘承祐杀害了。其长子名叫宜哥——不知是不是郭威赐谥的那三个“皇孙”之一?很可能不是,因为郭威的那三个皇孙都有名字,而柴荣这三个被杀的儿子中,其余两个都没有名字。柴荣的第四个儿子柴宗训生于郭威已经做了皇帝的广顺三年(公元953年)。显德三年,文武大臣们请求封皇子柴宗训等为王,柴荣谦虚地说,自己登基的时间还不长,恩德与信誉还没有惠及于百姓,待大功德告成之后再商议这件事吧。直到病重时的显德六年六月初九日,柴荣才授柴宗训以左卫上将军之职,并封他为梁王。十天之后柴荣驾崩,第二天,年仅7岁的柴宗训登上了皇帝的宝座,成为后周王朝的第三任君主。7岁的孩子怎么能够处理国家大事呢?显德七年的正月初一,柴宗训在登上金殿接受文武百官的新年祝贺时,忽然接到奏报:“契丹与后汉大军联合南下入侵!”宰相范质等就代表小皇帝,让殿前都检点赵匡胤率领中央禁卫军北上抵御。副都检点慕容延钊当即率领先头部队出发;正月初三日,赵匡胤率领主力部队继续北上,当晚抵达陈桥驿。第二天一早,兵变发生了:众将士将黄袍披在赵匡胤身上,拥护他当皇帝。赵匡胤率军返回汴京,哭泣着对范质等人说:“我受世宗皇帝的深恩大德,如今却被众将士逼迫,到了这个地步,实在对不起天地良心呀。我该怎么办呢?”范质等吓得目瞪口呆,还没说得出话来,已有将领手按剑柄说:“我们没有君主,今天必须出一个天子!”范质等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答,而那个曾经赞同周世宗亲征以抵御北汉的王溥,已经识相地走下台阶,向赵匡胤称臣磕头。范质只得也向赵匡胤下跪磕头。一个叫陶谷的翰林学士又拿出早已写好的柴宗训的“禅位”诏书呈给赵匡胤。就这样,赵匡胤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宋,史称“北宋”,赵匡胤后来被称为宋太祖,8岁的小皇帝柴宗训则被封为“郑王”——他“在位”六个多月,也勉强可以算作一年了。后周王朝从广顺元年(公元951年)正月建立到显德七年正月结束,恰好9年。当然,从那往后,后周的“显德七年”就变成北宋的“建隆元年”了。北宋开宝六年(公元973年)三月初一,柴宗训病逝于房州(今湖北房县),年仅21岁。赵匡胤为他素服发哀,并停止十天朝会。由于他恭敬而又顺从地让出了皇位,赵匡胤谥他为“恭帝”,其陵墓则被称之为“顺陵”。

周世宗的第五个儿子原名柴宗让,柴宗训登基后,为避皇帝哥哥的名讳,改名为柴熙让,他与下面的两个弟弟柴熙谨、柴熙诲都不知道母亲是谁。柴宗训登基的两个月后,三个弟弟都封了王:熙让为曹王,熙谨为纪王,熙诲为蕲王。老六柴熙谨病逝于宋太祖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其时他的四哥柴宗训才12岁,他估计才10岁左右吧。老五熙让与老七熙诲《新五代史·周家人传》说他俩“不知其所终”;而笔记野史中则说柴熙让被大将潘美抱养,柴熙诲被大臣卢琰抱养。潘美抱养柴熙让的记载见之于北宋王巩的《随手杂录》之中:

陈桥兵变成功后,赵匡胤返回汴京,进入皇宫时,看见一个宫女抱着一个小孩儿,问是何人,宫女答道:“是周世宗的儿子啊。”其时,范质、赵普、潘美等都侍候在赵匡胤身边,赵匡胤回过头来问他们:“该如何处置?”赵普等都说:“去之。”意思谁都明白,就是杀掉以免后患。唯独潘美与另一个武将站在后面,低头不语。赵匡胤又点着潘美的姓名询问,潘美仍然默默低头,不敢回答。聪明过人的赵匡胤立刻便从这沉默中悟出了潘美并不赞同,于是说:“即人之位,杀人之子,朕不忍为也。”潘美这才开口说:“臣与陛下都曾经北面服事过周世宗,劝陛下杀掉他,就有负于世宗;劝陛下不杀,陛下必然会怀疑我有二心。”赵匡胤道:“那好,这孩子就作为你的侄儿吧。周世宗的儿子是不能做你的儿子的。”于是潘美就将这个孩子带回家去了。从那以后,赵匡胤再也没有询问过这件事,潘美也就没有再提。潘美给孩子取名潘惟吉,长大后官至刺史。其实,潘美并没有兄弟,后来惟吉每到一处做官,按规定必须提供父亲、祖父、曾祖父三代姓名及生平时,都只说是潘美的侄儿,以潘美为父,却从来不提及祖父与曾祖父。潘惟吉的孙子潘夙是北宋神宗朝的大臣,想必与王巩有过交往,因此王巩自称,这段记载“余得之于其家人”,是第一手资料了。而那个宫女呢,或许就是熙诲的生母。她有没有陪着孩子一起去潘家,就不得而知了。宗训、熙谨之早逝早夭,会不会是赵匡胤下的毒手?估计不会,理由将在专门写到赵匡胤时阐述。

柴荣登基的当年,追封被刘承祐杀害的嫡妻刘氏为“贞惠皇后”,立符氏妻子为皇后。这位符皇后可真不简单,其父符彦卿与郭威同为后汉大将,两人的关系还很不错。可惜,她起先嫁给了李守贞的儿子李崇训。据说,有个星相家到李家来相面,见到符氏后大惊失色,说是此女贵不可言,将来会成为“天下之母”(《新五代史·周家人传》)。李守贞本来就心怀异志,听后高兴地说:“我的儿媳妇尚且能够成为天下之母,我还愁不能夺取天下么!”更加坚定了造反的信心。可惜造反没能成功,李守贞只得于城破之时自焚而死。

(《高处不胜寒——皇帝与他的后妃儿女们》系列之654)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