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俗语“公秋把扇丢,母秋热死牛”,今年是公秋是母秋?有啥说法

导语

进入八月份之后,气温逐渐升高进入伏天,这段时间则是农作物生长最为关键的时间段,农民们很关心之后的天气变化,对于天气的变化也是极为重视。

然而这几年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入伏之后的天气变化也不同于往年。

往年干旱炎热的伏天,今年安微北部却频繁降雨,尽管入伏不久,但入伏后的天气却凉爽异常。

有着“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赶提前”之说,随着立秋的来临,大家也纷纷祈祷天气凉爽,但是却有着“公秋”和“母秋”的说法。

这两种说法又有怎样的说法?

今年又是那种说法?

今年的天气又会如何变化?

而随着立秋的到来,这场秋雨后的天气又会如何变化?

立秋的由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表明着秋季的开始,但是立秋的时候暑热并未消去。

在古代,农民们没有高级的机械农具,都是依靠天吃饭,如果种植的农作物长得不好,那么收成一定也不会好。

秋季是丰收的季节,农民们一般在立秋的时候就会开始收获农作物,立秋之后,天气渐渐变得不再那么炙热,气温逐渐降低。

但是在立秋之前,大部分的农作物也都已经成熟了,种植早的农作物可以开始收获了,种植晚的农作物也已经成熟了,准备在入秋的季节播种。

如果在入秋的季节播种,那么也会影响到农作物的收成,但是如果在入秋之前播种,那么又错过了播种的最佳时间。

这就使得有些农作物需要继续种植,这样才能保证收成充足。

立秋这个节气的出现,也就意味着秋季已经开始来临,虽然暑热未消,但随着秋季的来临,炎热的天气将会慢慢消退。

然而在立秋这一天,太阳正在运行到天球上的一个特定位置,照耀着地球北半球,北半球接收到的阳光的热量就逐渐变少。

跟随着立秋这个节气的来临,阳光的照耀也逐渐减少,气温自然也会慢慢消退。

俗语“公秋把扇丢,母秋热死牛”,今年是公秋是母秋?有啥说法

随着地球的运行,阳光逐渐照耀到南半球,那么北半球的气温自然也会越来越低,这时候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

这个节气的出现反映着中国古代的农耕社会的季节变化规律,是中国人对于季节变化规律总结而来的。

立秋并不是秋季的开始,它只是相对于春分和夏至这两个节气而言的,当阳光的照射逐渐减少的时候,万物也都逐渐成熟。

这时候正是收获季节的开始,立秋这个节气正是反映着万物成熟的一种状态。

立秋以前,夏天的热量比较多,那么就叫做“夏”,在大暑以后,天气比较热就叫做“小暑”,在立秋前夜,天气转凉叫做“立秋”,在立秋后天气开始转凉,叫做“立秋后”。

公秋还是母秋?

根据古代的气候变化规律,农民们总结出了“公秋”和“母秋”的说法。

这两种说法反映了立秋之后的天气状况。

这两种说法一听就相似,那么这两种说法分别对应的又是怎样的气候特点呢?

“公秋”和“母秋”分别代表着不同的天气状况。

“公秋”指的是立秋之后天气逐渐转凉,秋风起,说明天气转凉。

“母秋”则指的是立秋之后天气依然比较热,炎热的夏天依旧存在。

“公秋”代表着天气凉爽,正是丰收的季节,是农民们大丰收的季节。

“母秋”代表着天气炎热,是干旱的天气,是大旱的天气,农作物往往会因为天气炎热而失去水分,导致减产。

俗语“公秋把扇丢,母秋热死牛”,今年是公秋是母秋?有啥说法

而“公秋”和“母秋”也并不是一种相似的现象,那么它们又是如何形成的?

其实“公秋”主要是在大陆南方地区,南方地区立秋之后的天气变化不大,往往还是比较炎热。

但是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大陆南方地区的天气变化也并不明显。

俗语“公秋把扇丢,母秋热死牛”,今年是公秋是母秋?有啥说法

与之相反,北方地区的天气变化就比较明显,天气转凉比较快,温度也比较低。

所以北方地区有“公秋”的说法。

说“公秋”的地区主要是指东北三省的地区,东北三省正是北方的最北方地区,天气变化非常明显。

在立秋之后,天气非常凉爽,这就是“公秋”的由来,“母秋”则是指山西地区,山西位于大陆中部地区,处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间。

所以“母秋”主要是指山西地区,山西地区位于太行山脉的西侧,是大陆的一个北方省份。

在立秋之后,太行山脉阻挡了北方寒冷的空气,而南方的暖空气再加上湿气,使得山西地区的天气既干旱又炎热,所以有“母秋”的说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更有现代的气象学。

根据现代气象学,今年的立秋的时间为8月7日08:09:01,说明今年的立秋为“公秋”。

俗语“公秋把扇丢,母秋热死牛”,今年是公秋是母秋?有啥说法

今年的“公秋”究竟是“公秋”还是“母秋”,还是要看后面的天气变化。

然而今年却在立秋之后,降雨不断,这频繁的降雨究竟是“公秋”还是“母秋”呢?

“公秋”代表天气凉爽,“母秋”则代表天气炎热,按理说“公秋”之后,天气就应该凉爽,不再会有炎热的天气,但是有传言称,“今年是公秋,但却是凉爽的母秋”。

今年是公秋还是母秋?

今年的立秋为母秋,但是这天气却凉爽异常,一般来说,入伏之后的天气都是又闷又热的,大陆北方地区尤其如此。

由于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天气变化不稳,加上干旱的天气,往往入伏之后,会有高温暴晒的天气出现。

天气干旱炎热,无论是从事农业还是其他行业的,都很难度过这炎热的一天。

但是有着“一场秋雨一场寒”的说法,立秋之后,天气有凉爽的雨水出现,但随之而来的却是偶尔的干旱。

曾经我大安徽北部的入伏天气是,35度起步,气温在35度以下,出门根本没有风,闷热异常,所以才有着“有风就是凉”的说法。

但是如今,近几年的入伏天气却凉爽异常。

往年干旱的天气,变得潮湿起来,田间的农作物也从不见旱地的现象,变成了湿滑滑的状态,连走路都很困难。

虽然今年的气温凉爽,说凉快也不为过,但相较往年35度的高温,今年凉爽的秋天让我们很舒心。

但随着立秋的来临,炎热的天气消散,天气凉爽的同时,降雨也是时不时来一场,使得空气中水分增多,潮湿异常,出门时总是有那么一点点小凉意。

今年的天气凉爽,曾经有这样一句话,说:“秋天降雨,冬天将会寒冷无比”。

这就让人十分担心了,毕竟如今的天气就已经非常凉爽。

但天气总是变化莫测的,谁也说不好。

这对于农民来说,也算不一样的经历,但如今天气凉爽,农作物也有着不错的丰收。

但频繁的降雨,会不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也就存在着不确定性了,毕竟过多的降雨,会使土壤中的水分过多,作物的根系就会被泡坏。

所以农作物的生长也不一定是好事,但频繁的降雨给人们带来了不少的凉快,但过多的降雨也会阻碍着大家的出行和干活,还有可能引起山体滑坡。

但很快,降雨就会结束,这次的“母秋”或许是短暂的,究竟是“公秋”还是“母秋”,还得看后面的天气。

结语

今年安微北部的天气凉爽,给大家带来不少舒适的感受,难得赶上一个好年头,农作物大丰收,大家也似是大快人心。

但频繁的降雨也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尽管丰收了,但是好事与坏事都是共存的,丰收中肯定还是有损失的,毕竟自然变化万千,也说不好。

如果农作物长不好,也会造成减产,所以农民必须要注意时刻观察土壤的情况,防止降雨过多,导致损失过多。

今年的天气你们也感受到了吗?

或者有其他的感受也可以分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