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之魂,承载着一个民族延绵不绝、生息繁衍的基因密码。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西山人民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目前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6项,市级17项,区级34项),代表性传承人61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5人,市级10人,区级45人)。为此,西山区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西山·非遗守护者”专栏,持续报道西山区的优秀非遗传承人,展现西山的非遗魅力。
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来自碧鸡街道古莲社区的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民间传承人——张合群。
微风轻拂竹林间,竹叶细语成诗篇
在这自然的旋律中
有一种技艺,正以竹为笔
编织着生活的艺术篇章——那就是
张合群的竹编世界
Part 01.
|选材|
在西山区碧鸡街道古莲社区的翠绿深处,
张合群漫步竹林
每一根竹子,都需经他慧眼识别
直挺坚韧,方能成为他手中珍贵的画布
这不仅是对材料的苛求,更是对品质的坚守
Part 02.
|破蔑|
去皮、破篾
每一下都精准而有力
经过无数次的劈削与打磨
竹子化作了无数根细长而均匀的竹篾
Part 03.
|编织|
穿梭、编织、打结
篾条在他手中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背篓、簸箕、筲箕、竹篮
形态各异的竹编工艺品逐渐成形
Part 04.
|打磨|
初步成型的竹编还需经过精心打磨
张合群手持工具
仔细去除可能存在的的毛刺、粗糙面
使竹编表面触感光滑
Part 05.
|清洗|
轻拂微尘,细细擦拭
清洗后的竹编
既保留了竹子的自然韵味
又增添了几分温润的手感
在西山区碧鸡街道古莲社区,张合群的名字与“编篾货”紧密相连。这项技艺,在他家族中已传承数代,每一声竹篾摩擦的沙沙声,都是对传统的致敬与延续。他深知,竹编不仅是技艺的展现,更是对文化的传承。
几十年来,这位老匠人坚持亲自选材,确保每一件作品都能承载起时间的重量。他的竹编工艺精良、价格亲民,在当地深受喜爱。
他常说:“只要还有人喜欢竹编,我就会一直编下去。” 这份坚持,是对文化的坚守,也是对未来的期许。
让我们一同走进张合群的竹编世界,感受那份来自大自然的馈赠,体验非遗民间传统工艺的魅力。
昆明西山发布
来源:西山区融媒体中心
记者:康碧姝 韩汶余(实习)
编辑:康碧姝 杨晓静 韩汶余(实习)
编审:杨蕊溪 吴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