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如果世界本就是唯结果论,那么张超的选择就是在不为人知的过程里下足功夫,成为那个随时为机会做好准备的人。

作者 | 李安

编辑 | 丁宇

7年前,演员张超似乎第一次知道了自己“在干什么”。

他在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中饰演骗吃骗喝的伪艺术家秦妙斋。这是一个爱空谈却缺乏真本事的角色,张超演出了人物身上有趣但令人讨厌的特质。很多观众看完之后开始搜索演员表,才发现此张超居然是2007年《加油!好男儿》出道的。

那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张超都觉得自己“稀里糊涂的”,属于“不知道在演什么,也不知道在唱什么”的状态。《不成问题的问题》让他摸到了表演的门道,也让他找到了作为演员的目标和方向。

7年后,当他在热播电视剧《赤热》中饰演有野心、有想法的黎东升时,关于“张超会演戏”的评价已不再新鲜。剧中,黎东升融资创业、敢闯敢拼,拥有一颗赤热的心;剧外,观众发现偶像出身的张超已然成了“剧抛脸”。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赤热》剧照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不成问题的问题》剧照

继《不成问题的问题》中秦妙斋之后,他又演了《独家记忆》中的慕承和、《棋魂》中的褚嬴、《盛装》中的严凯……人们一次次通过角色发现他、记住他,而不是因为他其实有着一张帅气的脸。这意味着他的转型之路是成功的。

自《加油!好男儿》出道后,张超经历过不止一次转型。从歌手转型演员后,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披着“流量”“偶像”的标签,并演着与标签契合的角色,直到秦妙斋的出现,他才有机会撕掉标签。

对于张超来说,秦妙斋和黎东升都是他作为演员转型时遇到的“关口”,他要用这样的“难关”来证明自己在表演这条路上不断精进。他曾尝试过很多不同类型的角色,行业内对他的评价是“没有特定的类型”,也没有明显的舒适区,而这恰恰说明了他在表演上可被发掘的更多可能。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赤热》剧照

博客作者在一个夏日的午后见到了张超,我们从《赤热》中的黎东升开始聊起,逐渐探知到一个非表演科班出身的人是如何找到属于自己的表演法门的。他觉得自己某些性格跟黎东升很像,一定想方设法赢,也不会因为偶尔的“输”而却步。因为实力要凭真本事,“这走不了捷径”。

如果世界本就是唯结果论,那么张超的选择就是在不为人知的过程里下足功夫,成为那个随时为机会做好准备的人。

想赢的人

接到《赤热》导演李骏的视频电话时,张超正在深圳拍摄都市奇幻剧《拥抱未来的你》。他带着顾琰之(《拥抱未来的你》中饰演的角色)的妆造和导演进行了一次看似寻常的对话——以自我介绍为主,几乎没聊与《赤热》或黎东升有关的事。

在那之前,张超看了一部分剧本,已经迫切地想成为黎东升。他坦言这是现阶段急需的一类角色:人物跨度大、大开大合、足够极致,他渴望得到这个角色,甚至在平时听歌的时候会在心里为角色走戏。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赤热》剧照

可当黎东升一角真的定下来时,张超又突然有点不自信了。不自信的根源,一方面来自于张超的一个困惑,他不明白导演为什么会选择自己;另一方面在于他太想演好这个角色了,以至于有点患得患失。

很不巧的是,这样的“不自信”在拍摄途中也出现了。一场黎东升和张海潮在硅谷咖啡厅商议创业的戏,他演了几条才过。过了之后他还在琢磨是哪里不对,嘴里不自主地念着那场戏的台词。张超对博客作者说:“那场戏演完后,我在外边的大太阳下站了很久,担心演得不好,头上的头套都被晒得‘嘣嘣嘣’全开了。”

然而,张超对角色的“不自信”,竟然和黎东升“怕输”的性格产生了某种不谋而合。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赤热》剧照

在为黎东升准备的人物小传里,张超设想他出生于普通家庭,或许因为童年不受重视总想显得与众不同,在张海潮(黄晓明 饰)或其他这些创业精英的群体里,黎东升是有些自卑的,“他其实和黄林希很像,都是从最下面一点儿一点儿走上来的人。”他必须明白一个天才身边的普通人的生存之道。

和拥有过硬技术的“天才”张海潮不同,黎东升的“口才”便是他赢的资本。为了练好一副能在剧中打动投资人的“铁齿铜牙”,张超看了许多成功人士的演讲和采访视频,学习他们的说话方式和逻辑。剧中,黎东升无论是在硅谷咖啡厅游说博士团回国,还是在金融创业时期振奋人心的演讲,都让观众有着强烈的代入感。

在张超看来,黎东升是个骨子里“想赢”的人,对成功有真实的渴求。同时,他“心太飞”,没有安全感。为了给人物找感觉,张超有段时间会反复听赵传的《我是一只小小鸟》,其中有段歌词唱道:“也许有一天我栖上了枝头,却成为猎人的目标;我飞上了青天,才发现自己从此无依无靠。”这像极了黎东升的人生状态。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赤热》剧照

随着表演的深入,张超的状态渐入佳境。他为黎东升找到了一个成长线。实际上,《赤热》中的黎东升虽然有点“显眼包”,还不如张海潮懂技术,但他有着自己的特长和天赋,尤其深谙赚钱之道。在经历华尔街闯荡、回国创业、勇闯华强北和两个女人的感情之后,最终从一心求赢的利己主义者蜕变成有担当、不怕输的男人。

在拍摄完黎东升和金雯(高露 饰)在华强北摊牌的名场面之后,导演说张超是“黎东升附体”,这让他终于有了自信。

这时候,张超才有勇气找导演解开心中的谜题——为什么找他演黎东升?他记得那天很热,李骏导演给大家煮了意大利面,他坐在一个苹果箱上对导演说出了心里的困惑。

导演没有正面回答,只是说看过他主演的电影《明天会好的》,并在看完之后搜了他的名字。李骏记住了片中那个眼神里有些“癫狂”的年轻人,这种“癫狂”与渴求成功的黎东升很像。再后来,导演才又提到,他从《明天会好的》里面看到了张超身上的某种感觉很像一位老朋友,他的名字叫贾宏声。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明天会好的》剧照

剧集播出后,观众的反馈印证了张超的努力。#张超演技爆发力##这居然是张超#等话题里都是对他表演的褒奖。他将黎东升几经波折的人生演得有滋有味。

成为“想赢的黎东升”也让张超坚定了自己一直以来的想法:对每个角色都不能抱有侥幸心理,没有人在意你努力的过程,而你努力的结果会让机会真实地落在你的手中。

开悟之路

在《赤热》的一次宣传中,张超带着吉他来到现场,用一段五声音阶布鲁斯节奏的弹奏,描述了他对黎东升的认知和感受。

张超喜欢弹吉他,给每个角色匹配一个音阶或者一段音乐似乎成了一种特定的习惯。他觉得,音乐可以代表角色的特点或自己对角色的看法。

刚出道时,张超的身份是歌手。转型做演员之后,音乐依旧是陪伴他表演的不可或缺的伙伴。在拍摄《独家记忆》时,他每天开工前会听日剧《求婚大作战》里的音乐来找感觉。而在《不成问题的问题》时,他听得最多的是以色列小提琴家伊扎克•帕尔曼的小提琴曲。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独家记忆》剧照

非表演科班出身的张超,相较于表演技术,更相信自己的感知与情绪。他觉得:“在真正的表演中,台词中很多情绪的流动背后是你本人,很多能够引起共情或讨论的内容往往是演员自己人性的部分,是演员’失控’的部分。特别是情绪戏里,人会失控,但失控的东西是最好看的。”

这样符合常理又不符合常理的“失控”更趋向于人性,就像《赤热》中张海潮和黎东升在长城上测试通讯芯片的一场戏,张超要演出人物的复杂性,既有即将分道扬镳的心情,也有不能不顾的兄弟情。那个时刻,他要让一个理性的人放肆任性。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赤热》剧照

类似的表演在《棋魂》中也有。千年追寻未果的褚嬴得知小光发现了“神之一手”后,用一种恐惧而非欣慰的眼神看着对方。这样的眼神来自于张超对彼时彼刻人心的真实洞察,无关表演技巧,而是来自不断积累的阅历与人的本性。张超说:“演员演戏是演理解,理解不是说理解那个内容,是理解这个人的情绪。”

相较于承担戏剧功能的重场戏,张超十分重视在一些更为生活化的戏份中加入多层次的表达,他认为这种日常中流露的情绪,更利于塑造立体的人物。

比如,《赤热》中他用两个瓶子修马桶的戏和他在香港给旅游团阿姨拍照的戏;再比如,《棋魂》中褚嬴学着给小光打领带的细节,其实是原剧本中没有的。这些看似生活化的片段反而是他丰满人物的路径。“我特别喜欢这样生活点滴细节的戏,它会成为角色的一个气口,让角色脱离本质更趋向于某种人。”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赤热》剧照

关于表演的学习,张超有自己的方法。他不依赖表演老师,更喜欢从“源头”做起,拍摄现场有经验的前辈演员便是他的老师,学台词也不走科班路线,“名人演讲”依旧是他选择最多的方法,他相信“能够让别人安心去听的表达都值得学习”。

在与博客作者对话的过程中,张超毫不避讳地承认演员是一份“全年无休”的职业。不拍戏的时候,他也会沉浸在对表演的思考和感受中,开车、听音乐、看书、看电影、度假都会让他产生表演的灵感。一个作品拍好了,他能放松两天,之后便不由自主地开始思考新的作品和角色。

19岁时,张超曾有过一个关于音乐的规划:学音乐,组乐队,演出,在国际舞台上演出,感受歌迷的热情……结果在第一张专辑发布现场便遭遇滑铁卢。他把那天的情形当作笑话一样分享给我们:“原本幻想下面人山人海,结果台上的乐手和工作人员比台下的观众还多。”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张超写真

幻想破灭了。他开始明白所谓的职业生涯并不会按照规划进行,而是应该专注当下做更具体的思考。现在,他觉得更应该为作品和角色努力。为此,他有着自己的考虑,“故事不好看、人物没有表演空间的剧本”不在考虑范围内,他觉得经常演这样的角色会削弱观众的期待值,而“成为一个值得观众期待的演员”才是他更为长远的目标。

未来,他有两部戏即将和观众见面。一部是《夜色正浓》,另一部是《你一定要幸福》。两部戏中他都要演绎复杂的角色,而《你一定要幸福》中他要扮演的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反派。他不担心观众看过之后会“上升到演员”,甚至觉得这样的讨论是另一种认可,因为那意味着自己的表演足够极致和动人。

良性循环

2017年,梅峰执导的电影《不成问题的问题》在中国内地上映。电影在2016年于东京首映后,斩获了包括东京国际电影节、台湾金马奖、上海国际电影节、北京国际电影节在内的多个电影奖项。张超在片中饰演租客秦妙斋,凭借这个角色他获得了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受传媒关注男配角奖。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不成问题的问题》剧照

为秦妙斋试戏那天,张超套了件长大褂就去了。一进门,他便对着导演说:“导演,秦妙斋这个角色除了我之外谁都演不了。”正是这股子自信劲儿为他赢得了角色。

回想起来,张超笑着说其实自己当时心里也没底,整个人边说边哆嗦,“很有可能被人骂出去”。但他觉得这样说话是符合秦妙斋的人物性格的,“当时我没有可供导演深入了解的其他作品,但是我希望他能了解我这个人,所以决定从进门就开始演(秦妙斋)。”

这样看似激进地争取角色对张超来说不是第一次。在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中,他饰演小提琴手罗季,在片场他经常会跑到导演徐静蕾面前去拉小提琴,希望给对方留下一个足够努力的印象。

为每一个角色全力以赴成了张超在表演路上的某种良性循环。所谓的良性循环不仅指会得到更多的演出机会,更多时候是指出演角色带给他的成长。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剧照

《不成问题的问题》在重庆金刀峡景区拍摄,那里偏僻且手机信号差,张超在剧组的时间除了体验农场生活,就是和其他演员一起琢磨戏。影片拍摄时采用一场一镜的拍摄方法,即:一个连续镜头完成一场戏的全部拍摄,没有剪辑。演员表演的好与不好一目了然。这样的压力也让张超的演技得到快速提升。

电影上映后,张超听到了很多对于自己表演的赞美,这让他收获了做演员的成就感。不过,最令他开心的事情还是来自于父母的肯定。在《不成问题的问题》之前,父母对他做演员这件事一直抱持怀疑态度,那之后母亲开始向身边的人推荐儿子演的戏。

父亲去世后,张超在整理遗物的时候,发现了很多父亲生前收藏的与自己表演有关的物品,有参加《加油!好男儿》比赛时的照片,有拍摄的杂志和接受采访的剪报,还有大量票根。他终于知道,父亲虽然嘴上不说,但一直在关注着他。“《不成问题的问题》我爸妈加起来看了6遍,我爸当时和我说,这个戏儿子你演得不错。”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不成问题的问题》剧照

那之后,父母有了“新问题”,即“你什么时候能演主角”?2019年,张超主演的电视剧《独家记忆》成为当年的大热剧,他饰演的慕承和成为不少人心目中的白月光。然而,彼时父亲已经去世,未能看到他这个男主角的作品。

命运总是充满着遗憾,但从那之后,张超对演戏变得无比在意,“总觉得自己演戏老有人在看着”,他希望能继续演,且能演得更好。

回望演过的角色,张超庆幸每一个都认真以待。2008年,他在真人版特摄剧《铠甲勇士》中饰演雪獒侠,年轻时的他真的相信自己能升级打怪,“像拿着一把枪的小男孩一样,觉得自己真的能打别人一样。”

2020年他出演奇幻剧《棋魂》,起初很多人觉得妆造不好看,但他知道只有信念感能让所有人相信角色,而《棋魂》的热播证明了他的判断。

张超:做演员,是一场良性循环

《棋魂》剧照

而这一次,张超在《赤热》中演出了黎东升的热情、昂扬、澎湃,让观众感受到了人物成长和时代情怀。他正在那个属于自己的“良性循环”模式中精进。

最后,我们又提起了张超的那个更为长远的目标——什么是值得观众期待的演员?“就是有他演的戏想看看。”说起来简单,却意味着更难达到,因为代表这个演员一定是一个好的标准,像是更高维度的评价。说起这些,张超又笑了,眼神中像是带着某种憧憬地说:“所以这是一个想做到的终极目标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