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IKUYAOLAN
编者按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近期,一些机构对大陆上市公司供应链数字化、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采购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还有一些机构对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数据资产化的实施路径等进行了研究。未来,随着大陆数智技术应用的拓展,数智赋能将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中国企业数字化水平持续提高
阅读提示:企业数字化水平取决于战略引领、具体技术、取得的成果等多方面。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和国际供应链与运营管理学会的研究团队,研究了以物质实体为主要经营对象的4105家A股上市公司,提出了一个用于评估供应链数字化水平的战略、技术和成效框架。腾讯研究院调研了7110家中小微企业2024年二季度数字化转型情况,尤其是线上销售、直播带货等新模式以及线上渠道创造增量就业的情况。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研究了14家中央企业、13家供应链平台和技术服务商在数字化转型、供应链优化以及网上商城建设等方面的成效和经验。
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等机构:
中国上市公司对供应链数字化工具的应用持续增加
《2024中国上市公司供应链数字化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于7月21日正式发布。本《报告》的作者单位包括中欧供应链创新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和国际供应链与运营管理学会。《报告》的研究团队选取了以物质实体为主要经营对象的4105家A股上市公司,这些公司覆盖第一、二、三产业。
《报告》显示,自疫情以来,中国上市公司管理层对供应链数字化的关注度显著提高,尤其是制造业、批发和零售业的上市公司。尽管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公司开始设立数字化专职高管职位,但其占比仍然较低。过去五年,只有4%到6%的上市公司设立了数字化专职高管。第一产业的上市公司设立数字化专职高管的比例在过去五年一路下滑。
中国上市公司对供应链数字化相关工具的应用在过去五年持续增加。其中,基础ERP和生产管理类工具的热度最高,广义SCOR下的产品及研发管理、物流交付、客户及订单管理、采购及供应商管理类工具分居其后。进一步看,工具背后的底层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热度遥遥领先(有AI过热的风险),然后是物联网和大数据技术。但与供应链关联最紧密的区块链技术被严重忽视。以上底层技术在企业的制造流程中得到了最多的融合,其次是营销、计划、交付和采购流程。
《报告》还显示,在供应链数字化相关的发明专利方面,平均每家公司的专利获得数从2019年的0.79增长至2023年的1.31,年均增长率在15%左右。原生企业的供应链数字化平均分最高,其次是半导体企业、新能源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的供应链数字化平均分低于总样本平均分,还需进一步努力。新能源企业在供应链数字化相关发明专利方面表现优异,是其他企业的两倍,其次是半导体企业。
腾讯研究院等机构:
跨平台成为中小微企业线上经营的主流形态
腾讯研究院联合企鹅有调7月23日发布的《中小微企业经营状况与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2024年二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在接受调研的7110家中小微企业中,跨平台成为了线上经营主流形态,直播带货有潜力驱动新一轮线上销售增长。
2024年二季度,样本企业线上化率(有线上门店的企业占样本总数比重)为69.5%,较一季度的71.8%继续回调,较去年同期的75.3%下降5.8个百分点。在已线上化的样本企业中,“融合型”(超过30%的销售额来自线上)企业占比为26.4%,与一季度的26.5%基本持平,较去年同期的21.8%上升4.6个百分点。
在已线上化的样本企业中,选择“线上销售增速更快”的企业占比达到32.9%,大幅高于选择“线下销售增速更快”的13.4%,两者相差19.5个百分点,较一季度的16个百分点扩大了3.5个百分点,线上销售增速快于线下销售增速的格局继续扩大。
线上渠道集中度保持稳定。2024年二季度,在已线上化的样本企业中,销售“高度集中”(线上销售集中在单一平台)的企业占比31.7%,较一季度的30.5%提高了1.2个百分点。“分布均衡”(线上销售分布在两到三个平台)占比61.8%,与一季度的62.1%基本持平,是最主流渠道分布模式。“高度分散”(线上销售分散在三个以上平台)占比6.5%,较一季度的7.4%微幅下降0.9个百分点。综合来看,跨多个平台已经稳定成为中小微企业线上经营的主流形态。
《报告》还显示,尝试过直播带货的样本企业,选择“线上平台销售增速更快”的比例达到46.6%,远高于样本平均值的32.9%。这说明,直播带货正在成为驱动新一轮线上销售增长的重要动力。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等机构:
数字化采购发展前景广阔
亿邦智库联合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共采购分会于7月11日共同发布的《2024数字化采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认为,数字化采购发展前景广阔。
根据《报告》测算,2023年,大陆企业物资采购总额为175.4万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数字化采购总额约为17.2万亿元,同比增长15.2%;数字化采购渗透率达到9.8%,相比2022年提升了1.2个百分点。
新质生产力引领数字化采购发展。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招投标业务加速全流程在线化及部分业务环节的智能化,进一步提高了招投标效率。中央企业网上商城与社会化数字供应链平台紧密合作,提升运营效率。主要生产资料集采、履约在线化成为中央企业网上商城业务发展新趋势。地方国有企业借鉴中央企业模式,开启数字化采购第二波浪潮。“人工智能+”成为年度政策热点。
人工智能领航数字化采购创新。人工智能驱动采购流程自动化,实现智能决策。在数据集成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了自动化处理,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并实时监控数据流动,识别安全风险。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确保数据合规性和安全性,分类数据、识别敏感信息,防范数据泄露。
《报告》认为,随着范围、角色的不断延展,数字化采购面临各种挑战,例如,平台化带来品类品质动态管理挑战、数据要素准备不足制约智能化进程、数字化采购创新与规制建设创新存在磨合期等。不过,这些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未来会被逐渐解决。同时,数字化采购面临新的战略机遇,包括大规模设备更新将为数字化采购提供“用武之地”、绿色低碳将成为采购及供应链数字化的新动力、人工智能落地为数字化采购各方提供创新机会、全国统一大市场与数字化采购相辅相成等。
中国企业数据资产化探索加快
阅读提示:数智化持续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移数智科技有限公司在总结大陆数智赋能成功经验与创新实践的基础上,为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2024年被业内称为“数据资产入表元年”,在此背景下,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全面梳理了A股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度财报中披露的数据资源情况,分析了中国企业在数据资产入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研究了从数据到数据资产的市场化进程,阐述了价值驱动下数据资产化实施路径,并参考成熟市场构成,综合分析了市场管理制度体系和数据基础设施支撑。
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等机构:
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格局初步形成
作为“十四五”时期国家重点出版专项规划项目,由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中移数智科技有限公司组织编写的《中国数智赋能研究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近日正式发布。《报告》认为,大陆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格局初步形成。《报告》同时为大陆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报告》显示,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机器人和先进算法等数智化手段的应用,可以赋能大陆新质生产力的跃升,助力大陆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数智赋能推动着全域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在技术应用方面持续发力,在重点产业成效显著,在重点领域表现突出,数智赋能千行百业已初具规模。
《报告》认为,从整体上看,国家在数智时代的全新布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大陆数智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格局初步形成,赋能决策、赋能人才、赋能创新、赋能治理、赋能发展的驱动体系不断完善,数智赋能的架构设计与运营模式逐步确立。
在数智赋能理论体系建设方面,数智赋能的实现路径更加清晰,技术发展的跃升通道更加明确;管理要素的重构方式更加具体,人才变革的策略制度更加细化。
在新技术应用方面,数字基础设施成为巨大的先行赛道,卫生健康事业的数智化得到了战略性优先布局,城市数智治理成为重要的先发领域。
在产业发展方面,服务业在数智赋能的助力下快速崛起,金融业则具有数智化的先行优势,这些都将成为数智时代的热点产业。
在重点探索领域方面,人才管理成为重中之重,需要进行系统化规划与全方位保障;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由之路,需要进行整体设计与科学推进;网络学习成为学习的主流方式,需要进行立体构建与闭环运营,数智赋能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
数据资产入表:上市公司谨慎 城投公司活跃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7月24日发布的《中国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情况跟踪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显示,目前上市公司开展数据资产入表较为谨慎,入表案例数量和入表金额均相当有限,而城投公司和类城投国企入表较为踊跃。
《报告》显示,A股上市公司中仅有18家公司在2024年一季度财报中披露了数据资源,共涉及金额1.03亿元,其中,无形资产项下0.79亿元。从数据资产入表影响来看,数据资产入表之后,对企业财务指标与市值的影响有限,新增数据资源披露对企业资产负债率的影响普遍较小,对部分企业利润率的影响较大(2家逾10%)。
与上市公司相比,城投公司和类城投企业数据资产入表更为活跃。2024年一季度,国内有22家城投公司和28家类城投国企披露了数据资产入表情况。其中,有5家城投公司和7家类城投国企凭借入表的数据资产获得银行授信。
此外,一些企业还探索了与数据资产相关的金融业务,如数据资产质押融资贷款、无质押数据资产增信贷款、数据知识产权的证券化产品等。
《报告》认为,从2024年一季报的情况来看,大陆数据资产入表仍处于刚起步阶段。规范地完成数据资产的确权、定价、摊销等环节,实现数据资产入表,在真实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数据资产的同时防范财务造假与欺诈,最终实现数据资产金融价值的释放。当前已完成数据资产入表的公司案例对还未进行数据资源入表的企业可以起到一定的示范意义。
《报告》称,数据资产入表为企业与宏观经济带来多维度价值,但全社会层面的数据资产入表及其金融价值的实现,仍面临会计处理、风险管理、数据资产金融化等挑战。全社会层面的数据资产入表及其市场认定仍需要时间。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
持续推动数据资产市场健康发展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近日发布了《2023—2024中国数据资产发展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基于价值驱动划分数据资源化、数据产品化、数据资产化和数据资本化四个阶段,阐述了价值驱动下数据资产化的实施路径。
《报告》认为,在市场化管理制度方面,需构建数据要素市场制度管理体系,建立隐私保护、风险防范的合规审查制度,保障权属、明晰责任的数据产权制度,集约高效、场内外结合的授权运营制度,科学规范、切实可行的估值定价制度,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安全可控、弹性包容的安全治理制度等。
《报告》认为,在数据资产化实施路径方面,需从以下四个阶段理解。在数据资源化阶段,完成原始数据的获取与加工,筛选有价值的数据资料。在数据产品化阶段,从客户场景、业务应用出发,应用算力算法加工数据资源,为数据形成资产奠定基础。数据资产化阶段则是以拓展数据经济效益和应用赋能为导向的进一步价值提升。数据资本化阶段是在资产化基础上,对财报中数据资产独立科目金融价值属性的挖掘,基于数据资产收益及价值共识,赋予数据金融属性,赋能完成数据增信、数据质押融资、数据资产证券化、数据作价入股、数据信托等。
《报告》认为,在数据基础设施方面,要保障数据市场化流通的底层支持,包括数据网络设施、存储设施、算力、流通及安全保障设施等,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数据服务,保障数据“采存算用”全生命周期支撑,推动数据市场化进程。
《报告》指出,要结合外部政策体系和底层数据设施,全面分析数据资产市场化现状,从创新数据产权制度体系、完善交易评估体系、优化交易市场规则体系、健全监管体系和基础设施等方面,推动数据资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 监 制丨王 辉 车海刚
监 制丨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邹 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