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
青藏高原,人人叹畏的神秘乐园。那里的人们把山崇敬为“神山”,视湖水为“圣湖”,将古树称为“神树”;寺庙是神的物化。敬畏自然是人们的信仰!
中国古代夏、商、周时,人们顶礼膜拜的山川,被称为神的居所。《尚书·舜典》中说:“望于山川,遍于群神”。舜执政30年,每到一地视察,首先祭祀山川,同时颁布法典,任免官员。敬畏自然,成为一种信仰!
显然,汉、藏民族,共同具有原初的敬畏自然的信仰!
我曾经三次涉足青藏高原,把我的感知和心律通过画笔留存在了画布上。
圣殿 油画 2007年
寺庙——神的物化
局部
局部
作为油画家,哲生君在掌握源自欧洲绘画语言的过程中,曾经常年不懈锤炼。我们在一系列的人像、人体、风景等习作中,可以看到他于形体塑造、色彩变化、笔触肌理、画面结构等方面具有很高的修养,很深的悟解,很坚实的功力。不仅如此,更可贵的是他能把这一外来的油画语言与本土的传统审美精神融汇契合,化为自己纯熟的艺术语言。
(文/朱乃正,中央美院教授、油画家,摘自“何哲生油画”序文)
神树 油画 2007年
神树和玛尼石
局部
局部
观念更新和回归自然,把握现代感和追溯传统,是油画实践中棘手的矛盾着的两极。何哲生以中国艺术精神的审美自觉,正在从对立的两极中求和谐,他正寻觅着一条拓新现代中国油画的通达之路。
(文/孙美兰,中央美院教授、美术理论家,摘自“何哲生油画”序文)
神山 油画 2007年
神山——冈仁波齐
圣湖——玛旁雍错
局部
局部
局部
因为是组画,色调安排为“红、黄、兰”,构图采用了相似性。
读哲生先生的画
我与哲生先生并不熟识,但看了他的画却很亲切。由画而知人,我猜想,哲生先生一定是一位温文儒雅、谦祥惠中的学者型画家。这感觉,不是来自哪一张画,而是对他所有的画的一个归纳。能画出这些画的人,一定不是急功近利、意念乖张之辈,他只有沉浸其中,并以严肃的态度不断思考和探索,才能成就今天的面貌,而在这个过程中,艺术又涵养了他的性情和人生,使他在成就自己艺术的同时,完善了个人的格调和精神。由此而言,哲生先生又是一位严肃的艺术家,他执着于自己的艺术追求但不固步自封,他不断开拓而广收博取但又始终坚持自己的方向,这在今天这个图像泛滥的时代尤为不易,但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哲生思想上的笃定和自信。拿着哲生先生的画册,我几乎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美术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表现方法上,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苏派”画法,到七十年代流行的厚涂写生法,再到八十年代中兴起而流行的古典画法和来自原苏联的新表现画法等,哲生先生都有尝试;而在题材和内容上,从六、七十年代的历史绘画到七十年代末期的乡土写实,从八十年代的文化热和怀旧风到九十年代形式关怀,哲生先生也皆作摸索。这种开阔的视野和开放心态构成了哲生先生艺术追求的基本格调,也反过来丰厚了他的艺术。但他无论如何延伸自己的艺术和文化触角,都没有离开一个基本中心,那就是潜存于他心底的人文情怀。也许是基于个人的性格,也许是来自对历史的反思,这种人文情怀构成了哲生先生鲜明的艺术特征和美学取向,也形成了他始终不渝的一贯而完整的艺术道路和人生态度。
(文/高天民,中国国家画院美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摘自“美术报”评文)
佛地·高原(一)油画 2015年
局部
局部
佛地·高原(二)油画 2015年
局部
局部
因为敬畏自然才有亲和、保护自然的心态和行为!敬畏自然的信仰是崇高的!
(来源:何哲生工作室)
艺术家简介
何哲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四川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四川美协油画艺委会原主任,四川昆仑风景油画研究会原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