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孩子对父母非骂即打,不愿意听唠叨是表面,背后真相父母要觉醒

孩子面对稍不满意,不顺着自己心意时,就对父母又打又骂,这时要怎么做?

可能有很多人会说:这还得了,直接打回去啊,一次打不过瘾,就一天打个三五次。每次都打得狠点,哪怕打残了,也不能让孩子这么造!

每次听到这些时,我心里都会很难过。一方面为父母的艰难,无力和绝望而难过,另一方面为孩子的无辜而难过。

父母面对宠在手心里的孩子,是真的付出了所有,不应该被孩子这么粗暴回应。

但孩子的行为也是受了父母的影响,一定是孩子内心积压了很多的愤怒和不满,“小野兽”的爆发,只是被父母宠坏了的孩子而已。

对于孩子来说,他打骂父母的行为虽然不对,但也只是基于他们的人生经验和习惯,做出的本能反应,那就是退行到了婴儿模式:要不到就闹,闹不过就又踢又打,就各种不讲理的折腾大人。

目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只是为了维护自己利益的一种极端模式。

我一直不认为这是孩子的品质问题,尤其是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他们只是追求自由、独立和心随所愿。

孩子对父母非骂即打,不愿意听唠叨是表面,背后真相父母要觉醒

一旦没被满足要求时,被宠坏的孩子,就会激发内心的“兽性”和自私,才会变得面目狰狞和不可理喻。

这几天在陪跑父母教育时,我也遇到一个无助的妈妈,对孩子除了电子产品外是有求必应,什么都尊重,什么都好商量,还主动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和要求。

我在跟妈妈沟通的过程中,觉得这个妈妈很棒呀,很懂教育,很有理性。我在跟她聊的过程中,也发现她的领悟能力和学习能力特别强。

我还在纳闷,为什么这么一个学习型和成长型的妈妈,在面对自家孩子问题时,会无所适从,倍加焦虑呢?

接触了几次,我终于发现了一个问题:妈妈的情绪极不稳定。遇到一个芝麻大的小事,就会极其焦虑,翻来覆去睡不着,忧思过度。

妈妈频繁的问我一个问题:怎么让孩子恢复过来?我该怎么办?我要怎么做?

这让我慢慢有一种新的想法,眼下或许孩子的问题并不是最主要的,最主要的问题是妈妈的情绪体系和心力全面紊乱。

孩子对父母非骂即打,不愿意听唠叨是表面,背后真相父母要觉醒

也就是说,孩子的确有问题,但比孩子问题更突出的是妈妈的问题。

但作为妈妈来说,她很自然的会想到:我没关系,我可以自行调整,不用管我,先来管孩子。

听到这样的话,我会很感动也会很无奈。感动的是,妈妈太无私了,自己已经明明那么难过了,还一心只想着孩子,觉得自己的问题不足挂齿。

只要能搞定孩子的问题,妈妈自己无所谓,所有的苦她都能吃,所有的伤都能自己背负,所有的痛苦都能自己消化。

无奈的是,妈妈没有意识到想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要解决妈妈自身的问题,尤其是情绪和身体以及心力的恢复。

这么说吧,妈妈要是每天吃不下,睡不着,睁眼想的就是孩子要怎么办?整日无精打采,精神涣散,孩子的问题就像堵在心口的大山。

这样窒息感的生活,只会让妈妈的心情跌落。即便妈妈装出表面上的平和,内心的不平静也会随时让妈妈爆发情绪。

从说话、眼神、动作、表情以及跟孩子的沟通方式,都会变相告诉孩子:是你这么差劲,是你这个不成器的孩子,才会毁掉妈妈幸福的生活。

当孩子接收到这样的信号时,孩子不仅不会心疼妈妈,反而会更变本加厉的做个“小霸王”,来显示主权。

孩子从妈妈的情绪里捕捉到不满,失望,愤怒,无奈的信号时,孩子不会变得更好,只会变得更差,更暴躁。

孩子对父母非骂即打,不愿意听唠叨是表面,背后真相父母要觉醒

妈妈的爱,不是隐忍,不是小心翼翼,不是忐忑不安,更不是自我牺牲,而是温暖、温柔、平和和平等。

爱孩子,是尊重孩子的想法,看见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共情孩子的感受,但在孩子提出不合理的要求,要温柔而坚定的说不。

妈妈对孩子的爱,要温柔而坚定,要对越界的事情说不,而不是溺爱,但凡孩子的所有要求,一概满足。

溺爱不能让孩子变成更懂事,只会让孩子更加肆无忌惮,没有边界感,只要不满意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反抗和想怎样就怎样。

每一个脾气暴躁的孩子,都是溺爱加唠叨的结果,都是冰与火碰撞后的极端反应。

这时父母不要着急去解决孩子的问题,先后退一步解决自己的问题,尤其是情绪管理和自我关爱。

一个不会爱自己的妈妈,很难去全身心的爱孩子,或者在爱的过程中,自己先行一步崩掉了。

因为妈妈自己是没有心力的,她的身心都已经到了崩溃的临界点,这时孩子也会变成定时炸弹,而妈妈的情绪和焦虑就是引爆装置。

真希望妈妈能看到这一点,想解决孩子的问题,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想更好的爱孩子,先学会更好的爱自己。

没有自我关爱,就没有和谐的亲子关系,有了亲密的亲子关系,一切都没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