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9个涉农区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区农业农村委是上海合力推进乡村振兴极其重要的一环,对于各涉农区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打造更多乡村振兴亮点发挥着关键作用。我们策划推出“对话区农业农村委主任”系列专题报道,通过对话乡村振兴“施工队长”,揭示上海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一重大命题的破题之道。
今天,推出松江篇↓
松江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党组书记、主任俞玉根:新征程,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使命光荣。回望过去,松江在农业、农村、农民工作中取得一些进展,但对照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目标,对标广大农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还有很多进步的空间。展望未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建设浦南绿色发展实践区为引擎,紧盯城乡发展差距和短板,坚持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发挥特色优势,凝聚工作合力,努力将松江的绿色农业发展成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示范高地,将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匹配超大城市发展定位的特色样板,将乡村治理构建成富有创造力、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生动实践,充分彰显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奋力谱写松江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主任语录
探索形成超大城市
稳定粮食生产与促进农民增收
相融合的有效路径
从2013年松江家庭农场模式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到2022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绿色发展研究会联合发布《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1》,松江区农业绿色发展指数位列全国第一。这十年间,松江先后获得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全国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全国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示范单位等一系列国字号荣誉,其中多项荣誉都和保障粮食安全紧密相关。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可以说,松江的成绩为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国展现了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健康和活力。您是怎样理解的?
俞玉根: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实现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过去,松江是农业大县,如今,作为超大城市郊区,区委、区政府始终致力于扛稳粮食安全这一重任。2007年,松江率全国之先创办粮食生产家庭农场,至今我们一直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经过17年的努力,走出了一条超大城市保障粮食生产安全的有效路径。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
一是破解了“谁来种地”“如何种地”的难题。我们秉持着“家庭经营、规模适度、集约生产”的原则,家庭农场经营规模一般控制在100~250亩,这样的安排既兼顾了公平,又确保生产规模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当前,全区有784户家庭农场,经营总面积13.3万亩(户均169亩),占粮食生产面积的87%,种粮队伍更加稳定。实行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又让土地产出率、劳动产生率、资源利用率明显提高。松江粮食平均亩产已连续五年全市第一,地产农产品绿色食品认证率连续四年全市第一,第一产业劳均产值全市第一。
二是破解了粮食稳产增产和农民持续增收的问题。我们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持耕地保护数量、质量两手抓。注重提高粮食生产质量,累计建成高标准粮田13.8万亩,健全完善农资超市、农机4S店,农业大数据信息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注重提质增能,积极培育“松江大米” 地理标志品牌,推进卖稻谷向卖大米转变,组建13家稻米产业化联合体,签约405户家庭农场,带动营销面积5.75万亩,联合体内家庭农场每亩增收约300元,家庭农场经营收入从户均4.6万元提高到目前的19.39万元,有力实现了让农民拥有“体面的收入”。
三是破解了农业产业化和生产绿色化的问题。依托家庭农场模式,形成了大米、生猪两条全产业链。大米方面,基本形成了良种培育、绿色种植、机械化生产、烘干加工、贮藏等松江大米全产业链发展体系。生猪方面,依托畜牧业龙头企业松林集团,建设了从母猪繁育、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市场销售的全产业链。同时,通过实施绿肥、发展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推出全国首个耕地质量保险等措施,有效推动用地与养地相结合,有力促进了生态环境改善,成功创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水稻病虫害绿色防范示范县。
关于家庭农场,松江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在哪些方面?
俞玉根:我们朝着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努力,下一步将从三个方面继续做好家庭农场这篇大文章。
一是科技赋能。聚焦劳动生产率和水稻品质提升,联合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农业企业等主体开展技术攻关、装备攻关、模式创新,加快形成一批自主创新成果,引领支撑家庭农场更高质量发展。
二是管理赋能。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为家庭农场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专业化服务,健全从种子到稻谷交售的全过程服务体系;继续加强政策供给、资金扶持等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农业农村集聚。
三是人才赋能。作为农业强国建设的基石与引擎,我们将进一步调动人才的积极性,通过建立灵活的人才培养制度,加强针对性的政策引导和鼓励扶持,开展实用技术和经营管理培训,切实让各类人才各展所长。
实现农村集体经济
“深化改革”“优化监管”“强化发展”
三步走的实践路径
在超大城市破题城乡共同富裕,必定要通过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保驾护航,让集体成员公平、透明地拥有、分享和获得集体资产增值的红利。2013年,松江是上海率先全面完成镇、村两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的行政区。十多年来,松江主动将自己推向改革深水区,探索建立完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形成了农村集体经济监督管理与发展壮大的良性循环。这些做法也成为上海市纪委监委开展乡村振兴相关领域专项整治典型案例,向全国推广。您怎么看待松江在这些方面的创新?
俞玉根: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再次强调,要高度重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松江始终重视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十多年来,松江持续探索集体经济的多元路径和模式创新,多措并举赋能集体经济转型升级,实现了松江集体经济“三步走”的实践路径。
第一步是走“深化改革”之路。2008年起,松江围绕“摸清家底、明晰产权、规范管理、发展壮大”目标,率先在新桥镇和中山街道试点探索以镇级为重点、镇村二级同步推进的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2011年在全区所有涉农街镇全面推开,至2013年底在全市率先完成镇村两级农村集体资产改革工作。新成立14家镇级联合社和107家村级合作社,建立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三会”议事制度,按照农龄与土地份额给每个集体经济组织成员颁发了“社员证”,界定社员57.01万人,拥有镇级份额3050.49万份。通过改革,摸清家底、明晰产权,为后续的发展和壮大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步是走“优化监管”之路。2014年起,松江继续深化改革、规范管理,通过加强制度建设、落实重大事项区镇两级备案管理、率先在全市建立财务“三年轮审”机制等举措,有效优化集体资产监管形式,使农村集体资产的规范管理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尤其2018年联手区纪委监委搭建了“松江区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平台”,作为上海市首家适用于集体资产的经营监管平台,与集体“三资”监管平台数据相衔接,成为了松江集体资产日常监管的新抓手,探索了资产管理风险预警机制,让集体资产监管走向了规范化、法治化、信息化道路。
第三步是走“强化发展”之路。改革后,松江坚持多元化稳健发展路径,探索从发展物业经济转变为创新合作、内外统筹的多元发展模式,当前,松江区集体经济发展主要涵盖了六种发展类型,分别是物业出租型、土地流转型、资产托管型、合作开发型、资产盘活型和抱团发展型。截至2023年底,农村集体总资产达751.8亿元,经营性固定资产达119.38亿元,分别比改革时增129.06%、107.0%,集体资产连年发展壮大。
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在哪些方面?
俞玉根:《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将于2025年5月1日起施行,作为改革的先行区,我们将认真贯彻执行,继续从三个方面,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理顺政经分离的治理模式。通过持续深化产权制度改革,规范权利人转移登记,规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份额管理,强化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成本民主决策等方面,促进集体和成员共同发展。
二是优化集体资产“三资”监管,不断完善内外结合的监督体系。鼓励集体单位结合实际寻找新经营模式,提高资产收益率,促进收入多元化发展。更好发挥“三资”监管平台和“松江区农村集体资产经营管理平台”作用,强化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风险防控。
三是强化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稳步拓展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提高区级集体经济发展平台运行效能,加大区级农村集体资产统筹整合力度,盘活利用优质资源。
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牛鼻子”工程
在国际化大都市城乡转型过程中,要关注和理解城乡融合的形态,也是理解松江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维度。让我们看到,松江在美丽乡村的形态之下,有了产业的活力,人的活力,有城乡资源流通对乡村文明的持续激活。您是怎样看待松江推进乡村建设这项工作的?
俞玉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应有之义。2019年以来,松江围绕解决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从生活、生产、生态三个方面,科学把握乡村建设内涵,努力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初步实现了乡村各美其美,有力增强了广大农民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牛鼻子”工程,作为改善农民居住条件的有力举措,2019年以来,松江按照“以民为本、尊重意愿、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以平移归并、进镇上楼和宅基地有偿退出为路径,大力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工作,六年来,全区共完成签约8348户,其中上楼4141户、平移归并4207户,实现了农村空间布局更加优化、资源配置更加高效、城乡融合协调发展进一步深化的良好成效。
二是高质量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2018年起,松江围绕乡村振兴总要求,在产业发展、规划定位、区域布局上严格把好遴选关,精心打造了一批以“产业兴旺”为着力点,主导产业突出、发展特色鲜明、示范效果明显、带动辐射力强的可复制可推广样本。如东夏村与思尔腾合作开发文旅产业,让老百姓实现“薪金+租金+股金+税金+公益金”的“五金”收益;朱定村结合宅前“药食同源”的主题,发展休闲农业新经济;黄桥村打造研发创新园,建设临港黄桥现代工匠园等。目前,已成功创建了五批共9个乡村振兴示范村。
三是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面貌。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的原则,松江坚持高站位推动、高效率推进、高质量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优化、提升等各项工作,以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同频共振的推进机制、系统的规划设计高质量办好群众可感可及的实事,五年多来,取得了村容风貌提升、乡村景观美化、基础设施提档等良好成效,2021年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下一步的发展重点在哪些方面?
俞玉根:我们将继续朝着建设形神兼备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让乡村生活更现代、更和美的目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聚焦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需求最强烈的问题,创造性开展各项工作。
一是持续推动示范村建设扩面增量,聚力组团建设、连片发展,进一步实现镇与镇、村与村联动发展,形成特色板块,发挥规模效应,构建乡村经济发展圈。二是继续鼓励和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居住,节约集约土地资源的同时,切实改善农民生活居住条件,提升生态环境、优化人文环境。三是坚持产业富民,拓展产业融合渠道与合作开发的领域,实现农业农村多种功能开发,抓实产业、促进就业,全面带动农民群众增收。
文:贾佳 张孜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