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印度终于想明白了?不该以卵击石对抗中国,计划积极引入中国资本

印度想明白了,不该以卵击石对抗中国

国家发展不好,就会出现印度古吉拉特邦1800人争夺10个服务生岗位事件。所以说发展才是硬道理,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源,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抓老鼠就是好猫。在经济起步阶段,几乎所有的农业国家都得为引进外资铺平道路。

印度终于想明白了?不该以卵击石对抗中国,计划积极引入中国资本

近日印度财政部在向议会提交的《2024年经济调查》报告写道,“为促成印度制造业发展,使其融入全球供应链,印度须想办法与中国的供应链对接,对接要么通过出口实现,要么通过进口和引入中国资本实现,印度都须作出决定”。

众所周知,农业国家想要跻身工业国家,唯有努力发展工业不可,而要获得资本的青睐,就得首先改变思想,不能视外资为洪水猛兽。中国在改革开放之初,就经历过“守旧”与“持新”思想的激烈碰撞,结果中方选择了后者,加入了国际大家庭。

印度终于想明白了?不该以卵击石对抗中国,计划积极引入中国资本

印度的地缘处境比中国好,加入WTO的时间比中国早,按理说,印度理应先于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基建狂魔”,然而令所有人大跌眼镜,印度发展了数十年,人均GDP仍只有2000美元,全国半数公民活在贫困线下。

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一句话讲不清楚,但有一点基本可以明确:面对外资抛出的橄榄枝,你得先想着如何接,至于后面出现经济发展过热或者外资大举出逃等现象,只能是遇到问题解决问题,走一步算一步了。

世间哪有两全法,让你不负如来不负卿!

印度终于想明白了?不该以卵击石对抗中国,计划积极引入中国资本

印度须想到,自己太弱了,不该与强大的中国作对。为今之计,应是想办法和中国搞好关系,让中国成为自己成长之路的拐杖。一味的针对外资尤其是中国企业,只能让印度错失发展经济的大好开局。

我们注意到:印度冻结了小米数亿美元资产,不仅如此,印度调查OPPO、vivo,甚至在没有任何预兆下,勒令在印中企交出产业链,核心技术和专利。美其名曰,“维护印度国家安全”,实不过给中企设置杀猪盘罢了。

印度终于想明白了?不该以卵击石对抗中国,计划积极引入中国资本

莫迪自以为聪明绝顶,却不知聪明反被聪明误。因为消息是通透的,但凡一家外企遭受不公正待遇,那么其他的外企就会本能的感到害怕。届时莫说扩大投资了,可能连现有的厂房,市场份额能否保住,都成为了未知数。

印度开明人士应是看清了现实,方才呼吁当局重视营商环境,勿一再打着维护国家安全的名义,对中方企业一禁了之。问题来了,中印有没有改善关系的可能,亦或者说印度市场会重新向中企开放?

老莫认为无论印度谁当政,都不会改变对中国的恶意,原因在于发展工业太慢了,鲜有国家能够像中国“忍受寂寞和剥削”,专司成为全球产业链的一环。在莫迪看来,印度就得一口气吃成胖子,不能用三十甚至50年去缓慢积攒实力。

印度终于想明白了?不该以卵击石对抗中国,计划积极引入中国资本

中印对抗,很难避免

对此谈两点看法。

其一、即便印度财政部看好与中方接触,却不能改变中印对抗的大环境。

须知,莫迪靠“宗教治国”,其核心思想在于突出印度的强大,借以凝聚共识,震慑强敌。当印度教在印度失势,那么很不幸,失去信仰的印度各邦,或将立马成为散沙。是国家尽可能的保持统一,还是以释放部分权利,优先让某些地区先富起来,相信莫迪在做反复斟酌。

而从目前的情况看,印度优先选择了和中方对抗,因为对于统治阶级而言,稳定大于一切,至于发展会给到民众就业机会,这些事情就只能往后拖拖。说白了,莫迪政府私心太重了,只在乎了自己的利益,而忽略了对百姓福祉的争取。

印度终于想明白了?不该以卵击石对抗中国,计划积极引入中国资本

其二、中国是个特例,不是所有国家能够学得来。

中国真正发展的时间很短,满打满算也就40年左右,而资本主义国家却至少历经了200年,中国无论是人均资源总量还是生活水准方面,都与美法德英有着巨大差别,这就要求中方的发展应以稳为主,避免和外部发生冲突。

印度既然效仿中国优先发展工业,就须首先端正思想,认识自身与强国之间的差距,吸取中国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而不是一开始就想着利用外资,将外资当成冤大头。外资又不傻,岂会一再上印度政府的大当。

印度终于想明白了?不该以卵击石对抗中国,计划积极引入中国资本

穷国就不要想着和外资和强国玩心眼,应该老老实实成为现代产业链上的一个螺丝钉或者打工人、打工妹。只有攒足了第一桶金,才能有机会推动产业转型,让国家变富变强,这是中国数代人总结的血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印度加以借鉴。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