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宋孝宗赵昚: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宋孝宗赵昚是南宋的第二位皇帝,也是南宋最有作为的君主,他登基后不甘偏安,力图恢复中原,内部又推行改革,希望重振宋朝雄风,然而面对太上皇高宗和主和派的阻挠,主战派又人才凋零,孝宗的中兴大业最终还是付之东流。

孝宗的登基之路

宋孝宗赵昚,原名叫赵伯琮,他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当初太祖将皇位传给了弟弟太宗,此后宋朝的皇位就一直在太宗一系传承,直到高宗之后,皇位又传回了太祖一系。

高宗时,由于他的独子赵旉早夭,大臣们纷纷建议从太祖的后代中选立继承人,1132年,6岁的赵伯琮被高宗选中,赐名赵瑗,养育在宫中,就是后来的宋孝宗。

宋孝宗赵昚: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宋高宗自淮扬之变后就丧失了生育能力,此时他才二十三岁,此后高宗还是心存幻想,希望能够再得贵子,所以就迟迟不立太子,赵瑗的地位就非常尴尬了,随时都有被赶出皇宫的可能。

而且被选入宫的皇位继承人还不止赵瑗一个,同是太祖七世孙的赵伯玖也被选入宫抚养,赐名赵璩。

就这样过了近三十年,高宗还是没有子嗣,只能认命了,决定从赵瑗和赵璩两人中选一个人,立为皇储。

高宗对两人进行了试探,赵瑗胜出,被立为皇子,改名赵玮,这年赵瑗已经三十四岁。

赵玮被立为皇子后一年,宋金战事再起,赵玮不胜忧愤,请求做前驱,亲自领兵与金军决战,当时正值建王府直讲史浩告假,得知消息后,急忙面见赵玮,陈说他不可带兵。

赵玮毕竟还是缺乏政治经验,他没想到自己主动请求带兵出击会引来高宗的猜疑,犯了图谋皇位的大忌。

史浩赶紧替赵玮起草奏疏悔过,高宗看到赵玮自我悔过的奏疏,这才释怀。

宋孝宗赵昚: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1162年,宋高宗苦于国事的烦忧,决定传位给建王赵玮,这年五月,高宗下诏立赵玮为皇太子,赐名昚。

六月,宋高宗正式退位,退居德寿宫,做了太上皇,赵昚登基,就是宋孝宗。

孝宗力主北伐

宋孝宗想要有一番作为,虽然他与一代名将岳飞只有一面之缘,但是感念岳飞的精忠报国,即位之初,他就平反岳飞冤案,也是释放积极抗金的信号。

七月,孝宗召判建康府张浚入朝,重用张浚,当时张浚是呼声最高的主战派。

张浚在高宗时期就积极抗金,立下了很多战功,后来秦桧主政时期被排挤,离开了朝堂,孝宗要完成光复大计,张浚可以说是最佳人选。

而对于这样一位锐意中兴的君主,张浚也是非常高兴,他又给孝宗举荐了一批力主抗金的人才,孝宗都一一任用。

1163年,孝宗任命张浚为枢密使,都督江淮军马,负责指挥抗金前线战事。

宋孝宗赵昚: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此前,金朝向南宋索要海州、泗州、唐州、邓州和商州五州的地盘,被张浚拒绝。

于是,金人开始集结军队,摆出一副马上就要南侵的架势,张浚也不甘示弱,建议孝宗先发制人,进行北伐。

这立马引起了主和派的强烈反对,而孝宗想有所作为,锐意中兴,于是不顾主和派的反对,命令李显忠、邵宏渊主动出击,带兵北伐。

北伐开始后,宋军进展顺利,先后攻克灵璧、宿州、虹县,捷报传回临安,孝宗非常高兴。

但是,随着北伐推进,宋军内部的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将领之间不和,使得宋军不能协调作战、统一指挥,面对胜利,主将产生轻敌心理,人心浮动。

此前高宗一直奉行屈膝求和政策,金人没想到孝宗会主动出击,很快金军从慌乱中缓过神来,开始调兵遣将,准备反击。

宋孝宗赵昚: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孝宗和张浚觉察到了危险,觉得不能再持续进军,紧急下令撤军,撤军的命令还没到达军中,金军已经打到宿州城下。

前线的两员大将失和,不能合力防守,最后只能主动放弃宿州南撤,宋军刚撤到符离,被金军追上,宋军再无抵抗之力,士兵们仓皇逃窜,数万大军毁于一旦。

此次北伐历时仅仅20天,以宋军的溃败告终,使孝宗的雄心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也让他冷静了下来,意识到中兴大计不能急于求成。

高宗一直都在推行屈膝求和的政策,甚至不惜罢免抗金名将,解散部队来向金人示好,孝宗时期主战派名将逐渐凋零,假如还有岳飞等抗金名将,肯定会是另一番景象。

隆兴和议

本来主和派就不赞同北伐,而北伐的失败让主和派再次活跃起来,纷纷上书攻击张浚,要求和金人和议,太上皇高宗也不断向孝宗施压。

北伐的失败让孝宗受了不小的打击,觉得暂时议和也未尝不可,他重新起用主和派汤思退为相,准备与金人议和。

宋孝宗赵昚: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1163年八月,金人向南宋提出议和条件,南宋割让海、泗、唐、邓四州之地,向金朝纳币称臣,并且还要遣返中原的归附之民。

孝宗虽然同意议和,但是觉得应该在双方平等的基础上达成和议,而不是南宋屈膝求和,九月,孝宗派卢仲贤出使金朝,出行前孝宗告诫他不可答应割四州之地给金人。

结果卢仲贤到了金营,见了金人之后连半个不字都不敢说,对金人的要求全部答应,孝宗知道后非常生气,将他革职发配,和谈也陷入僵局。

高宗又坐不住了,他怕失去这偏安的机会,就极力敦促孝宗达成和议,主和派也在不断劝说孝宗,而一旦战事再起,孝宗又没有必胜的把握。

于是,孝宗下令撤去江淮守备,主动放弃四州之地,然后又派人去跟金人议和。

汤思退等人担心孝宗再反复,就暗中派人到金营,说让金人派兵南下,用武力逼迫孝宗同意和约。

于是,金人更加嚣张,要求再割商州和秦州,否则就举兵南侵。

宋孝宗赵昚: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不久,金人就发动了攻击,孝宗命汤思退都督江淮兵马,但汤思退拒绝,金军没费什么力气就打到了长江以北,南宋朝野纷纷声讨主和派的卖国行径,汤思退被孝宗革职。

面对金军的攻势,孝宗不得不妥协,1164年十一月又派使者到金营议和,和金人达成了和议条款。

金宋由君臣关系改为叔侄关系,改岁贡为岁币,数量由银25万两、绢25万匹减为银20万两、绢20万匹,割让四州之地和商、秦二州,归还金人俘虏。

十二月,宋金正式签订了和约,史称“隆兴和议”。

锐意中兴

孝宗虽然与金朝签订了和议,但是最初那份恢复中原的壮志还在,由于此前仓促北伐导致惨败,孝宗变得谨慎了,不再轻言用兵,他积极进行战前准备,等待时机。

孝宗开始大力整治军务,裁撤军中的老弱冗员,补充精壮士兵,以提升军队的战斗力。1166年到1170年,孝宗组织了三次大规模的阅兵来提振士气。

宋孝宗赵昚: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孝宗想要恢复中原,还要选一个得力的主将,但是能为他所用的主战派却是越来越少,最终孝宗选择了虞允文,虞允文曾在采石大战中大败金军,而且他也一直主张以武力恢复中原。

1167年,孝宗任命虞允文为知枢密院事,出任四川宣抚使,在四川练兵,之后,虞允文入朝升任右丞相兼枢密使,掌握军政大权。

虞允文虽然支持北伐,也在为北伐做准备,但是他心中还是有疑虑的,他担心孝宗像上次那样意志不坚定,临时妥协,使北伐半途而废。

所以,尽管孝宗多次催促出兵,他都以没有准备好为由,拖延出兵时间,直到后来虞允文病死,孝宗能用的主战派官员更少了,昔日的锐气逐渐消磨,恢复大计也逐渐搁浅。

勤政的孝宗

高宗统治后期,秦桧擅权,独揽朝政,孝宗当时目睹了朝政的混乱,所以他上台后就采取各种措施,把朝政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孝宗还是个非常勤政的皇帝,他积极整顿吏治,清除政府冗员,加大对官员的考核,他重视农业生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财政支出,基本具备了一代明君的素质。

宋孝宗赵昚: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孝宗对待政事做到了事必躬亲的程度,不管是军国大事,还是地方下级官吏的任命,他都要亲自过问,这种作风固然有利于加强皇权,但是孝宗把精力都放到了细枝末节上,反而忽略了大方向的把控,君主管的如此精细,臣子们也就缺乏了个人主见。

到了孝宗统治后期,面对繁琐的政事,开始感觉力不从心,也厌倦了,就想传位于太子,但是此时太上皇高宗还在,直到1187年,高宗病逝,孝宗决定服丧三年,然后以“居丧”的名义退位。

1189年,孝宗传位给太子,就是宋光宗,自己退居重华宫,五年之后,1194年,孝宗生病去世,享年68岁。

孝宗登基之后,不甘偏安,力图恢复中原,组织了北伐,一改高宗屈膝求和的政策,对内他积极改革内政,锐意中兴,而面对主和派的掣肘和主战派的人才凋零,这一切都是徒劳无功,但是不管怎样,宋孝宗都可以称得上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