陷入卷斗漩涡的周度汽车销量榜,撕开了中国汽车数据统计领域黑幕的一角。
2009年3月。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江淮汽车董事长左延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规定,提交了要求交通管理部门定期公开上牌数据的议案。在此之前一年,郑州宇通总裁汤玉祥也提出过同样的建议。
以公开的时价计算,一款车全字段的报价为40万元,一年下来这至少是半个小目标的纯利润。这些数据的拥有方,自然有应对的办法。所以,老左和老汤得到了同样的结果:
信息系统技术还不成熟,达不到公开的条件。
15年过去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容量已经相当于欧洲与美国的销量总和;销量占比接近于这个地球总量的三成;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都快达到50%,占全球新能源总量的比例超过60%;中国汽车市场的上牌量数据依然没有公开。
现在,镶嵌着保护个人隐私、信息安全金边的上牌数据,以各种方式在流通。只涉及车型的月度销量,每月支付500-1000元的费用就可以得到;精度更高的数据,年度费用以万元为单位;以团购的方式获取的数据,每月价格可以买个大西瓜。
现在,这些真真假假且见不得光的数据,变成了新势力们的周度销量排行榜。
在发布周度销量排行榜的厂家中,以李想与他掌舵的理想汽车为最。2023年4月,李首先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此类榜单。大致一年后,他突然不再发布这样的统计。近期,他又重回老路。这节奏,与理想宋紫薇鸡贼电子产品如出一辙。
2024年7月30日,从北京传来消息:「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汽车行业里机敏的人士,立刻在其中看到了周度汽车销量排行榜的影子,何小鹏、李斌等汽车大佬之前的有关于此的说法,再被抬了出来。紧接着,吉利高管杨学良也明确表态。套用宋经理的话,可以浓缩成一个字:
坚决要求无理由别再发了。
看来,这一泡溺的量有点小。
中国汽车的销量分类,从批发量到零售量,从上险数到上牌数,从经销商口径的统计到整车厂家的统计,基本失去了精确数据该有的功能,它们存在的理由只剩下满足各方表演的需要。放大或缩小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破绽。
按照中国汽车行当里的玩法,巴西汽车市场的终端交付量,可以做成日报,菲亚特、大众、雪佛兰长期占据TOP3的位置,也没见唐唯实、布鲁姆、玛丽•博拉隔空宣战;冰岛汽车市场的交付量实时获取,特斯拉、丰田、起亚是前三甲,也没见马斯克、佐藤恒治、郑义宣在社媒上得瑟;波兰汽车市场的注册量10天一发,也没见丰田、斯柯达、起亚一周半就吵闹一次。
时下,连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整车上牌量都时不时的会公开,伊朗的汽车产量数据都在努力的定期发布,玻利维亚的整车月销量都追求发布的视觉效果,中国汽车市场的上牌量的生意却越做越大,拿这样的数据耍,就真成了手艺人:
雕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