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全媒体记者 王春燕
在胶州有这样一位退役老兵,心怀大爱,身体力行投身公益变身“活雷锋”,12年里,他积极参与义卖、助学、助残、助老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10000余次,个人自驾参与志愿服务行驶里程20000余公里,个人出资15万元,志愿服务时长15000多小时。先后获得胶州市文明委五星志愿者、胶州市道德模范、胶州市最美胶州人、青岛市文明市民、山东省抗疫优秀志愿者,优秀民兵干部、青岛市首届十大优秀民兵,山东省“学雷锋四个一百优秀志愿者”阿里巴巴正能量合伙人,微笑青岛十大公益人物,青岛市十大公益先锋,胶州市最美退役军人,青岛市最美退役军人。
8月1日,建军节当天,记者采访了这位投身公益的退伍老兵。
组建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一年发展志愿者628人“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意识到单凭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萌生了组建救援队的想法,以便更系统、更有效地开展救援和帮助老百姓。”出生于1981年的管吉平,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共产党员,不仅在部队中荣立三等功,获优秀士兵多次,还多次受到团、营、连队的嘉奖。在退役后,更是以坚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走出了一条充满挑战和奉献的公益之路。
2019年,管吉平成立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在组建过程中尽心尽力,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并吸引了更多的志愿者加入。
随着队伍的不断壮大,管吉平带领队伍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组织架构,包括搜救组、后勤保障、财务组、宣传组等多个部门,明确各自的职责,确保每次活动的顺利完成。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发展退役军人志愿者628人。志愿者们主要协助公安民警及家属搜寻走失老人、儿童和市民车辆救援等,已成功帮助、寻找走失老人、儿童121人,派出救援车辆达800余辆。
他还带领团队开展“关爱抗战老兵”“寻爱回家——寻找走失老人、孩子”等志愿服务项目,先后荣获山东省、青岛市“学雷锋最美志愿服务项目”“最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
在组建和运营救援队的过程中,管吉平和他的团队遇到了不少困难。一开始,由于救援队属于民间组织,管理职责尚未明确,缺乏有效的监管和财政支持,导致经费紧张。而且队员大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需要协调好工作与救援行动之间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此外,应急救援是一项高度专业化的工作,需要队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但初期组建时队员的专业水平都需要培训和实践,也增加了救援的难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验的积累,队伍也不断完善起来。
抢险救灾冲锋在一线,河南新乡河北涿州都有他的身影管吉平带领的救援队参与了多项救援任务和志愿服务活动,包括社区敬老院助老助残、照顾陪护孤寡老人、寻找走失的老人和儿童达132人,关爱抗战老兵200多人,抗洪抢险,抗震救灾,公益救援受困车辆7800余次等多项公益活动。队伍参加了河南新乡抗洪救灾、河北涿州抗洪救援、甘肃积石山地震救援等,在新冠疫情期间,他们更是冲锋在前,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包括高速路口执勤、村庄疫情防控、防疫消杀等380余次。
2021年夏天,河南遭遇特大暴雨袭击,管吉平队长带领的胶州市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迅速响应,连夜动员,组建“驰援河南抢险队”。他们携带药品、帐篷、瓶装水等救援物资,分乘多辆车火速赶往河南,参与清积水、送物资、推车、修路、寻人等救援工作,连轴转了10多天。
2023年7月底至8月初的京津冀强降雨期间,管吉平带领胶州市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携带6万元物资,84消毒液、方便面、水、自热米饭迅速集结,连夜跨省600公里驰援河北。在8月1日晚上抵达河北省防汛防洪指挥部后,就接到指挥部的救援任务,前往涿州市大柳树村转移被困群众186人。在城市的内涝里转移群众很复杂,水浅处会有螺旋桨触底等情况,只能用绳子给拖到水深的地方,再开发动机继续前行。但是,在第一波转移救援工作结束不久,他带领队伍马上就投入到下一波任务中,赶往刁窝一村救援成功转移了197名被困群众,并在洪水退去后,坚持进行村庄消杀工作,共消杀了25个村庄。
2023年12月18日,积石山6.2级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各方力量迅速汇集,火速支援。管吉平带领22名志愿者驾乘3辆救援车辆,提供了价值190620元的救灾物资,并成功救助了两名幸存的小孩子。他还带领胶州市爱之心公益慈善服务中心、胶州市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帮助村委会整理救灾物资,统计并上报村民急需的帐篷和感冒退烧药等物资数量,协调指挥部调拨救灾物资等灾后重建工作,救援队共排查了580余户房屋,每天协助搬运80余吨物资。
在管吉平的带领下,胶州市爱之心公益慈善服务队和胶州市退役军人应急救援队,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公益活动,为社会带来了正能量,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了及时地帮助。
2024年4月1号清晨5点30分,胶州市退役军人救援队接到救援电话,胶莱街道马店某村的一位老人自3月31日中午外出后一直未归。他迅速组织队员前往胶莱街道集结,开展救援行动。并根据老人的体貌特征、行为习惯等,制定寻人计划。他在一处淤泥遍布的桥洞下找到了失踪老人,发现老人陷在1米多深的淤泥里无法自行爬出,老人被困处周围的淤泥也50多厘米深。回想起当时的场景,管吉平还印象深刻,“我顾不上淤泥的污浊和冰冷,脱去鞋袜,走向那片淤泥处,一脚踏下去,好不容易才能拔出来,不知道用了几分钟,才艰难地走到老人身边。我发现老人已浑身冰冷,双脚失去知觉,必须有人才能将老人迅速抬出。”管吉平通知队员们紧急集结,合力将老人用床板从淤泥中救出,并紧急联系了家属和卫生室,确保老人能够安全回家,并得到及时检查。这样的例子不枚胜举。
帮助抗战老兵寻找战友,各种感人瞬间激励着他前行在参与救援任务的过程中,管吉平和他的团队经历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也激励着他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眼前的生活。
2021年6月底,管吉平带领队员走访官庄村的抗战老兵鲍守荣老战士时,询问鲍老有没有什么心愿需要帮助,鲍老激动地说他1948年参军时,和胶州的一位战友都在陈毅和粟裕领导的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部队,他俩参加过淮海战役、孟良崮战役、渡江战役,但是后来因为信息不便,他俩已经失去联系20多年了。“你能帮我找到他吗?”管吉平对鲍老说,“您放心,我一定尽力帮你找到他。”回去后,他立刻联系相关政府部门,翻阅大量资料,经过多方打听,终于确认了董佃福老兵就在天台寺村。7月4日,他便把鲍老送到董老家中,两位老兵重逢时热泪盈眶,互相敬礼,紧紧握手,共唱军歌,共同回忆当年的军旅生活的这一幕画面,让他很是感动。
这些经历不仅让他们更加珍惜生命、珍惜眼前的生活,也让他们更加坚定了投身公益事业的决心和信念。
管吉平一直以雷锋为榜样,把自己变成“活雷锋”。他告诉记者,雷锋同志的“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这句话,一直是他从事公益慈善服务的座右铭。“在部队里,我们锤炼了意志,锻炼了体魄,更铸就了忠诚与奉献的品格。即使脱下军装,我们依然保持着军人的本色和担当,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友爱;其次是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每一次救援行动都让我深刻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宝贵;最后是来自家人、朋友和团队的支持和鼓励,让我感受到了温暖和力量。”管吉平说。
管吉平队长告诉记者,接下来会继续加强救援队的组织建设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救援能力。同时,他也可能会探索更多元化的公益项目和服务模式,以满足更多不同群体的需求。积极寻求与政府部门和其他公益组织的合作机会,共同推动公益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