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侯宝林大师的相声登峰造极,我在网上找了一些作品,真是“耐着性子”听完的。实际上很多作品我都听了无数遍,从小听到大,从小没笑过,现在更笑不出来。
不是说侯大师的相声不好,而是不好笑。此时一定会有一些“专家”站出来说你没听过侯宝林的某某某作品,那真是如何如何,你只是不懂罢了!相声我是不懂,却也听了三十多年了,问题在于相声本来就是给老百姓听的,难道我听不懂,别人就听得懂了?
相声本来就是民间街头的艺术,受众群体的文化水平只可能比我还低,所以用专业的角度去判断相声的好坏毫无意义。好不好市场说了算!侯大师封存了很多相声,这是我们永远听不到的,但能够在民间流传的侯大师的相声,我全部听过,的确是笑料不足。
并没有诋毁侯大师的意思,而是还原一个真相。到底什么是好相声?侯大师曾在表演的时候被观众轰下台,原因就是不好笑。一场足球比赛一个进球都没有,球迷还能忍,而一台相声一个笑点都没有,观众绝对忍不了。
从业务角度来说,侯大师是近乎完美的,说学逗唱样样精通。但从听众的需求来讲,我们只想开怀一笑,我们不在乎演员的功底,开心就是目的。显然侯大师的相声雅致有余,民俗不足,老爷子精通多种方言,无论是上海话还是山东话都模仿得惟妙惟肖。这种笑料放在五十年前一定是很好笑的,但放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明显力道不足,毕竟“倒口”早就不新鲜了。
侯宝林的戏曲功底在相声界独树一帜,他的京剧水准能达到准职业水平,甚至要超过一些年轻的京剧演员,他以“柳活”见长,作品中也有大量的学唱内容。听侯大师说相声绝对是一种享受,但那是老黄历了,年轻人对戏曲毫无兴趣,与其说他们是来听相声的,不如说就是来听笑话的。
如今的相声明显笑点不足,根本干不过脱口秀。因为脱口秀说什么都可以,也没人批评脱口秀演员低俗和屎尿屁,也不需要有固定的故事,只要把观众逗笑就可以。而相声讲究铺平垫稳,为了一个“包袱”往往要做很多铺垫。由于众多限制,导致相声现在基本上没人听。
而侯大师的相声虽然是高级相声,却也脱离不了相声的基本逻辑。所以侯宝林更多的意义在于作为一个当代的祖师爷高高供起来,以此来让相声行业更加名正言顺。当然,这并非侯大师的错,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路资源迅速膨胀,老百姓想看什么都能看到,而不像几十年前听几首歌还得去买磁带,想看电影还得买盘录像带或光盘。
每个行业都在互相竞争着用户的精力,因此我们很难安安静静的看完一场球或者听完一段相声。这是时代的选择,而非某位演员,某个行业的错误。如今的人们接触信息的速度实在太快了,以至于没有人会在同一时间只做一件事,想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内容必须有爆炸性,说白了无外乎猎奇、美女、造谣和爆笑。
爆笑不是轻幽默,侯大师的相声很有味道,也是有笑料的,但这种力度根本无法满足当下观众的胃口。所以侯宝林会被观众轰下台,但郭德纲肯定不会。倒不是说侯宝林的相声水平不如郭德纲,而是后者更适应市场。
即便是不懂相声的人也应该明白郭德纲跟侯宝林的相声还有很大差距,但这是他们业内的事情,跟观众无关。观众只在乎能否被逗笑,其他都不重要。这也是相声的最大问题,整天讲究“说学逗唱”,而观众压根不在乎这么多,只在乎听着开不开心。
所以即便侯大师学唱得再好,观众照样提不起兴趣,因为如果非要听戏曲,为什么不去戏院听呢,何必来听相声演员去学唱戏曲?观众想听流行歌曲,为什么不去歌星的演唱会,为什么要听相声演员在那唱呢?
“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四门基本功没错,没有这四样功底绝对不是一名合格的相声演员,但并非这四样都掌握了就是一名好的相声演员了,用中学数学概念叫做”必要不充分条件”。而郭德纲的成功恰恰就占了一样,那就是“逗”,观众被逗得前仰后合,其他已经不重要了。
不可否认郭德纲的戏曲功底同样很好,嗓音条件也深得师父侯耀文的欣赏。但观众花钱买票听郭德纲的相声,听的还是他的搞笑段子。虽然郭德纲已经尽力发扬传统文化,在相声中加入了大量的戏曲选段,但观众同样也是耐着性子听完的。说白了,就是给老郭面子,实际上根本不爱听。
记得郭德纲搞过一次《相声百年历史》的表演,他觉得很有趣,但观众并没有兴趣,大家根本不在乎相声的前世今生,也不在乎所谓的说学逗唱,只在乎值不值票价。这就相当于老板不在乎员工做了什么,只在乎结果是什么,就是这么现实。
把郭德纲和侯宝林放在一起比较似乎有点不妥,但如果把时光往后推进40年,此时郭德纲已经是个耄耋老人,还有人觉得郭德纲不配被称作大师吗?说白了,有些人之所以不是大师完全是因为年轻,如果郭德纲跟杨少华老爷子是同一年龄的人,他早就成为相声泰斗了。
郭德纲的相声有些低俗,这是毫无疑问的。可这就是听众的现状,绝大多数观众就喜欢这种俗的内容,这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无所谓对错。有时候听郭德纲的相声确实觉得很有趣,但如果听到那些“屎尿屁”的内容,的确是影响食欲的。所以相声到底应该像侯宝林那样雅,还是像郭德纲那样俗,这个问题可能会决定相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