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哈马斯一把手死在伊朗 这三件事值得关注

当地时间7月31日凌晨两点左右,现年62岁的哈马斯最高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及其一名保镖,在位于伊朗首都德黑兰的住所处被杀。哈马斯发表声明称,哈尼亚是遭以色列空袭身亡。以色列尚未对此作出任何回应。

哈马斯一把手死在伊朗 这三件事值得关注

哈马斯最高领导人伊斯梅尔·哈尼亚

以色列说到做到的暗杀能力

在哈尼亚被杀的七小时前,一架以色列无人机袭击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一栋楼房。以军发表声明称,此举是根据情报进行“定点清除”,杀死黎巴嫩真主党高级指挥官福阿德·舒库尔。此人是黎巴嫩真主党最高领导人哈桑·纳斯鲁拉的高级军事顾问,是后者的“得力助手”,在美国国防部悬赏榜上的标价为500万美元。黎巴嫩真主党尚未证实舒库尔的死讯。

哈马斯一把手死在伊朗 这三件事值得关注

7月30日,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遭以色列无人机袭击

在战火不断的中东地区,加沙地带的哈马斯与黎巴嫩南部地区的真主党,与伊朗被视为同一阵营,两者分别位于以色列国土的南北方向上,同以色列持续对抗。

而短短七小时内,在黎巴嫩和伊朗两国首都,以色列南北战线的两名敌对高官先后遭遇刺杀。今年1月,哈马斯二把手、政治局副主席萨利赫·阿鲁里遭遇无人机袭击,被炸身亡。20年前,哈马斯创始人谢赫·艾哈迈德·亚辛也是在一天凌晨遭以色列空袭身亡。这证明,以色列完全有能力以惊人的精确度消灭敌对领土上的任何人,只要它愿意。

哈马斯一把手死在伊朗 这三件事值得关注

以色列、加沙、黎巴嫩相对位置

那么即使是伊朗总统,是否也不例外?

哈尼亚此次出访伊朗,是为了参加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的就职典礼,被杀前一天他刚与佩泽希齐扬会面,两人热情拥抱握手。如此近距离的接触,似乎表明伊朗总统的一举一动也被监视,他的安保在以色列面前同样存在漏洞。

哈马斯一把手死在伊朗 这三件事值得关注

7月30日,哈尼亚与佩泽希齐扬在德黑兰总统办公室会面

哈尼亚之死成为伊朗的难题

在就职演讲中,伊朗新总统佩泽希齐扬提到过两点,一是他领导的政府将继续努力取消西方国家对伊朗实施的经济制裁,二是为巴勒斯坦人发声,“寻求建立一个让骄傲的巴勒斯坦人民摆脱占领、压迫、监禁和种族灭绝的世界”。

但现实是,他就职第二天,来访的哈尼亚就死了。甚至可以说是,死在他办庆功宴的家中,无异于“太岁头上动土”。作为一直支持哈马斯的中东老大哥,伊朗要作何回应?这是以改革派闻名的佩泽希齐扬上任总统后的首次大考。

哈马斯一把手死在伊朗 这三件事值得关注

7月30日,哈尼亚出席伊朗新总统就职典礼

佩泽希齐扬的前任、伊朗前总统莱希在位时,处理过类似的情况。今年4月1日,以色列对伊朗驻叙利亚大使馆发动空袭,造成7名伊朗军方人员死亡,其中包括两名高级指挥官。两周后,伊朗向以色列本土发射导弹,但以军称未造成任何重大损失。有分析人士称,伊朗在袭击前不断造势让以色列可以做好准备,袭击后又迅速收场,有意避免事态升级。

伊朗若想继续以这种周旋的方式作出表态,其在中东地区的领导力可能面临受质疑的风险。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表示,为哈尼亚遇刺事件复仇是伊朗当局的“责任”,因为此事发生在伊朗首都。他说,以色列已经把遭受严厉惩罚的理由双手呈上。

哈尼亚是哈马斯不可替代的领导人吗?

在去往伊朗的一周前,7月21日至23日,哈尼亚率哈马斯代表团与巴勒斯坦其他13个政治派别在北京举行和解对话会谈。最终,各政治派别签署了旨在结束巴勒斯坦内部政治分裂、加强各派团结的《北京宣言》,同意尽快组建一个临时民族和解政府,开展加沙重建,并根据通过的选举法尽快筹备并举行大选。

哈马斯一把手死在伊朗 这三件事值得关注

7月23日,巴勒斯坦各派别签署《北京宣言》

如果哈尼亚没有被杀,作为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他极大可能会参加巴勒斯坦临时民族和解政府的选举。哈尼亚有这方面的经历,他曾在2006年率领哈马斯赢得选举后,出任巴勒斯坦总理。但现在,哈马斯需要另寻一位新的领袖,巴勒斯坦和解之路又陡生变故。

对内和解的走向成谜,本就十分艰难的对外和谈更会陷入困境。

许多阿拉伯外交官员认为,尽管哈尼亚在公开场合言辞强硬,但与哈马斯内部的强硬派相比,他相对务实。自去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哈尼亚是与埃及和卡塔尔等调解方进行停火谈判的主要对话者。卡塔尔大学巴勒斯坦事务专家阿迪卜·齐亚德说:“哈尼亚领导着哈马斯与阿拉伯国家政府的政治斗争,他是哈马斯的政治和外交前线。”

哈马斯一把手死在伊朗 这三件事值得关注

哈马斯领导人哈尼亚

2012年,当路透社记者问哈马斯是否放弃武装斗争时,哈尼亚回答说“当然没有”,并表示抵抗将继续“以各种形式——民众、政治、外交和军事”进行。哈尼亚死后,哈马斯官员萨米·阿布·祖赫里向路透社表示,哈马斯是一个足够强大的组织,任何一位领导人死亡,哈马斯也能继续存在。他说:“我们正在发动一场公开的战争来解放耶路撒冷,并准备付出任何代价。”

(编辑:老人与海)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