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7月21日,去潍坊圆厅美术馆看王珂老师的画展《最深的牵挂》。天热,现场嘉宾云集,气氛大“热”。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展厅有位弹古琴的姑娘,好多人以她为景拍照录影,但她,兀自悠扬。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王珂老师,许多年前就在潍坊颇有盛名,提起他总有人会说“我知道他,喜欢画老头下棋”。如今,他已是现代水墨人物的扛鼎大家,重大历史题材的成功创作可彪炳青史。可回到故乡,回到潍坊,展出的作品,除了他的宏篇巨制,另一半,依然是他的“老头”,松梅竹菊青石下,琴棋书画诗酒茶。王老师说,这是他心中的桃花源。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与以往不同的是,本次展品中,“桃花源”里弹琴的老头比下棋的多,且都是最近的作品。古琴,和静清远,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是圣人之器,更是文人心之吟哦,比起围棋对弈的智慧抗衡,似乎更能表达王老师目前的心境吧。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王珂老师近年有两幅表现“知音”的经典作品,一是《伯牙与钟子期》,一是《海上双璧》(吴昌硕和王一亭),清风明月唱古今,高山流水有琴心。这两幅作品笔墨清旷松动,人物形神俱备,从画的认真态度,不难看出王老师的走心程度,知音与琴,动了心弦。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海上双璧》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伯牙与钟子期》

我被他的桃花源吸引着。开始时,是感受到作品中罕见的松弛感和呼吸感。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展厅入口

展厅布置古雅,一簇青枝从小轩窗透出,有微风拂过,树叶轻动。这风,似是从画中流出来的。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展厅内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展厅内

画家刘敏盯着展厅里不多的一山水小品研究半天,悄声说,这样的留白真大胆,一下就有空灵的感觉。而其实,有的画面留白并不多。高士雅集图,小小斗方内,对弈者、抚琴者加上侍茶童子,画面很饱满,甚至还有长长的题款,却依然让观者觉得清风徐来、悠然乐哉。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特别是一些小品花鸟,构图很传统,本来是极易落入俗套的,但因着他的笔墨,画面古澹风润,气息自由得很,似乎能看到他作画时微微上扬的嘴角。“画之逸格,最难其铸”,这些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逸品”了。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实际上,王珂老师的松弛感在他所有的画作里似乎都能体味到,包括像《秦始皇统一中国》《香港与辛亥革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瓦窑堡会议》等大型主题性作品。这些千锤百炼的作品,人物众多形神各异,浓墨淡彩浑厚凝重,情感表达深沉真挚,但对观者而言,画面依然“透气”,没有压抑沉重之感,只有赞叹和感动。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香港与辛亥革命》

正如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委员、浙江传媒学院教授杨大伟先生在学术研讨会上说的,“好画与一般的画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不让你累。王老师的画在这方面是楷模级的。把大山大江和众多人物放在一个平面,构图从不让人局促,并能够寻找、表现出空间,这种创作是当代水墨的难点和创新点。画者放松,让观众也放松,这是王珂老师的笔墨能力,更多是他的天份”。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

松弛感,是近年来比较流行的词。网友们对松弛感的解读也颇有趣:可以听风,看云,做个懒骨头;也可以酷得像风,野得像狗,不招人喜欢,倒也自由。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王珂老师的这份松弛感是让人意外的。在朋友们的眼里,心向朴素,外表更朴素的他,自律、包容、勤奋、善良,好人是他的代名词。除了绘画,其他方面的能力更加令人咂舌。潍坊市油画学会主席周赤舟教授跟他曾是潍坊学院同事,他说,在学校举办的包饺子比赛中,王珂荣获名次,一分种能包二十多个饺子。在中央美院进修时他们共居一室,王珂每天晚上画到一两点,但早上五六点钟一定起床,做好早饭还要把他叫起来一起吃。他的发小、著名画家时振华说,王珂不光会做饭,还会缝衣服、织毛衣呢!

在画家圈里,有才气的不在少数,但是没有怪脾气,不懒不酷不野,温良恭俭让,有责任感还招人喜欢的“完人(周教授语)”却不多见。画展开幕当天,主办方有点惶恐,大厅里两百把椅子坐满,后面也挤满了来观展祝贺的人,观展嘉宾来自国内国外,王珂老师好人好画的影响力可见一斑。更何况,从一名中学老师到博士生导师,多年来他要带学生、搞创作、完成国家课题,还是重大历史题材的……做人做事到这一步,想想就挺累的,内在潜质和外部环境,似乎都难以让人放松。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有人说,一生紧绷的东亚人,无法想象真正的松弛感。我很好奇王珂老师的这份松弛感的来源。

一遍遍观看他笔下的人物,革命领袖、扶贫楷模、救灾战士、抗疫医生,还有陕北老夫妻、青藏朝圣者,甘南山里娃……他用心捕捉、精心塑造的人,都是让他心动甚至感动的人。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钟南山院士》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消防战士》

蓦然发现,这些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人物却也有一些共性的特质:纯粹、坚守、乐观、光明。理想和热爱从来就是一种超能力,这种力量或是来自雪山高原的境况,或是源于信仰大义的洗礼。在它的光芒照射下,艰难困苦只是背景板,更加映衬出清澈的眼神和洁净的心灵。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山里娃》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神奇的雪域》

王珂老师说,一个画家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技法,应该是和自己的气质、性格相吻合的。也可以说,画家就是画自己。王珂多年来在绘画事业上的付出和坚持,正是源自纯粹的热爱;宽容乐观的秉性,让他总能挖掘出苦难里开出的花、充满生命力的正能量。所以,他笔下的革命志士、“知音”平静中透着高贵,正是对坚守的一种礼赞;他笔下的山里娃纯洁又羞涩,年轻的消防员笑得朴实而真诚,他的黄土高原系列叫做《快乐陕北》。我们可以从这些人物里轻松发现王珂老师的微笑和神态。可能,正因有着如此特质,别人看他作画、做饭很勤劳很辛苦,实际他只是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文脉流芳》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最深的牵挂》

挺喜欢看王珂老师的朋友圈,是坚持把圈里人当朋友的说心里话的。几乎每条都有小作文,“给自己办个画展”,表扬朋友聊聊自己,朴实又有趣。他画他的桃花源,说“轻轻松松涂几笔,只为歇歇,只为开心,或许这才是画画的意义”。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有人说,王珂太朴素了,是最不像画家的画家,干大事的人在他笔下也就“泯然众人矣”了。王老师回答:“朴实善良是我做人的准则和一生的艺术追求,我只希望我的画能传达出一种朴素的真实的情感。”而实际上,他的这种朴素,何尝不是一种对自我的笃定。他也表现自己,但不是装上孔雀尾巴四处招摇,而在通过作品说话。他的朴素是一种“自在”,知道自己是谁,喜欢什么,要做什么。他的自在,生成一种气息,感染着身边的人。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或许,松弛感的答案就在这里了。充满松弛感的人生,应该是生活在热爱里,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正如高士抚琴,奏乐弦歌,只为悦己,不论小技。而图上琴皆是无弦琴,上题“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正是陶渊明不流俗世的弦外之乐。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对王珂老师而言,不用扮得像个画家,也无需摆什么大家的架式,更不必定要到南山下种菊花才得静心。“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接纳泡在尘世里的自己,心念简单,生命繁盛,心中有处桃花源,足矣。

(文/窦洁,潍坊日报副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潍坊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来源:潍坊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画家简介

那是他心中的桃花源——看王珂画展《最深的牵挂》,动了心弦

王珂,山东潍坊人。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中国画艺委会委员,中国美协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