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法建交大事记(下)

作者:李清泉 来源:《外交官说事儿》

作者简介

中法建交大事记(下)

李清泉(1919年3月-2014年1月25日) 江西临川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曾任中国驻捷克斯洛伐克首席政务参赞、中国驻瑞士大使等职,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安徽省政协原副主席。

1964年

1月2日

法国代表波马歇下午来我使馆继续会谈。李清泉大使按预定计划,表示接到大陆政府通知富尔在北京会谈情况及三项默契内容。

大陆采用这种方式,表示我们是本着平等原则谈判建交的,双方不提任何先决条件,而只是根据互相的谅解,在照会措词上对法方也无任何困难。因此,李大使奉命仍提出北京商定的互换照会方式。

波马歇说他上次提出的联合公报方式也是根据北京会谈精神提出的,中法建交目前主要是程序问题,愈简单愈好。

李大使同意联合公报方式,但公报措词上应该写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

对此,波马歇考虑了很久,最后说他个人认为这句话很重要,但不便列入公报中去,公报还是愈简单愈好。考虑到对方表示仍有困难,又再三强调说法国承认中国,就是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绝不会搞“两个中国”,只是要求在方式上尽可能简单化,希望中方谅解。

鉴于没有出现违背三项默契原则的问题,同时对方再三表示不支持搞“两个中国”,为了免得节外生枝,尽快达成协议,李大使按照总理的指示,最后提出可以同意对方提出联合公报的方式及公报的措词。但是我方将单独发表声明,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人民唯一合法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谈判建交的,并重申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波马歇表示清楚了,他将把情况报告法国政府后再答复。并主动提出下次会谈的时间为1964年1月6日(后改为9日),并解释说,如果他不能如期前来,就是他没能找到法国外长,而不会有别的原因。

根据会谈情况,估计下次会谈可以达成协议。为了避免耽搁时间,争取下次会谈一次成功,从做最周密的准备出发,李大使又设想了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及对策请示外交部。外交部根据周总理的指示给大使发来了9日会谈的指示。

1月9日

波马歇如约来我使馆继续会谈。他首先复述了李清泉大使在1月2日会谈中最后提出的方案,然后说法方认为中法双方已就建交公报内容达成协议,提出在1月27日或28日巴黎时间12时,在北京、巴黎同时发表建交公报。对大陆将单独发表声明一事,波马歇未正面表态,而采用复述我方方案的方式予以确认。

大使重申,中国将单独发表声明。关于公报发表的时间,大使提出北京时间1时30分或2时30分,即格林威治时间17时30分或18时30分。法方解释说,法《世界报》每日下午3时出版,希望能及时在该报宣布建交消息,故提出在巴黎时间12时发表联合公报,希我方谅解。大使当即表示同意。至此,建交协议正式达成。

中法建交大事记(下)

1964年1月,中法建交谈判达成协议,李大使在驻瑞士使馆客厅休息。

根据国内预先指示,达成协议后,不必搞会谈纪要,双方代表可在公报的中、法文本上草签即可。

对此,波马歇坚持认为不必要,他说他受法国政府委派,完全可以承担责任。他并强调说,戴高乐指示他迅速同我方达成协议,今天达成协议的有关内容都是经过戴高乐批准的,因此他不必再报请政府批准。

大使同意不草签,但声明他仍将把协议内容报请政府最后批准。

最后,波马歇谈了两件具体事项:

法国将在1月27日联合公报发布前,将中法建交事秘密通知英、德、美、日等国。

法国政府拟在建交公报公布后三四日内派遣5名先遣人员前往北京建馆。

对于前一个问题,大使表示,这就是说双方政府都可以将中法建交协议通知自己认为必要的其他国家政府。大陆政府将会根据自己的考虑采取措施。

会谈情况报部后,1月11日大使根据外交部的指示,通知法方,大陆政府已批准中法建交联合公报并欢迎法方派员赴北京筹备建馆。

1月10日

法国《费加罗报》发表了前一天(即1月9日大陆同法国在瑞士达成建交协议的同一天)富尔答该报记者问的文章。富尔在这一天答记者问,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法方有准备的一步。目的是对国内外公众,特别是对中法建交持反对和怀疑态度的人解释戴高乐的对华政策,也是对美国的一个交代,为正式宣布中法建交及戴高乐即将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作铺垫。

谈话重点是介绍中法建交法方的立场和政策。在台湾问题上,强调法国不承担撤销对蒋介石集团承认的义务,法在台湾设立领事馆纯属法国政府的事,台湾归属问题不明确表态。

这些言论和富尔过去的言论是不同的。这种做法,是以一个非政府官员身份讲出政府的想法,以便对中法建交持反对态度的人作交代。对中国来说,他又不是代表政府讲话,不违背同中国建交应遵守的协议。

1月23日

德·波马歇要求再次会见李清泉大使。他说,虽然他受权对达成协议承担义务,但上次会谈后,他仍向法国政府作了报告,现将法国政府的正式确认通知中国方面。然后他又重提法方将于2月20日至25日之间派先遣人员赴北京建馆,并询问我方何时派人去巴黎。

最后,德·波马歇说,戴高乐将在1月31日记者招待会上说他对中法建交的看法,并在中法关系和中法建交的世界意义等方面谈他对中法建交有何期待。

1月27日

中法建交联合公报于1月27日格林威治时间11时在北京和巴黎同时发布。

中法建交大事记(下)
中法建交大事记(下)

1964年1月27日,格林威治时间11时,中国《人民日报》和法国《世界报》同时在头版刊登中法两国建交消息。

公报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三个月内任命大使。

消息一出,震动了全世界,特别是给美国及蒋介石集团以一个沉重的打击。西方媒体称之为“外交核爆炸”。

1月28日

中法建交大事记(下)

按照既定步骤,大陆外交部发表声明,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发言人,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法兰西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事,奉命发表声明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作为代表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谈判并且达成两国建交协议的。

按照国际惯例,承认一个国家的新政府,不言而喻地意味着不再承认被这个国家的人民所推翻的旧的统治集团。因此,这个国家的旧的统治集团的代表不能继续被看作是这个国家的代表、同这个国家的新政府的代表同时存在于同一个国家里或者同一个国际组织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根据这样的理解,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达成中法建交和互换大使的协议的。中国政府认为有必要重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任何把台湾从中国的领土割裂出去或者制造“两个中国”的企图,都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绝对不能同意的。

1月31日

戴高乐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讲到中法建交问题时,避免了重复富尔1月9日答记者问的话,他着重从正面阐述法国承认中国的考虑。

中法建交大事记(下)

1964年1月31日,戴高乐在记者会上正式宣布承认新中国。

戴高乐确认了富尔在北京的会谈,说中国有效地行使了主权,“所以法国几年来便在原则上打算同北京建立正常关系”,和中国建交是事实和理智起的作用。中国的强大、价值和它的广阔前途,使得全世界越来越关心和注意,因此,法国应当能直接听到中国的声音,同时也让中国能听到法国的声音。

他还说了建交后对两国经济、文化往来的希望。最后他强调:“目前还在观望的某些政府,迟早会觉得应该仿效法国。”此外,对同中国建交就必须断交的蒋介石,他也讲了几句安抚的话。

1月中下旬

1月17日法国将承认中国事通知美国,1月20日美国向法国递交抗议照会。21日法国复照,拒绝美国反对法国承认中国,同时指出,法国在中法关系上采取主动是为美国政策 “帮大忙”,使美国的亚洲政策走出“死胡同”。

美国的报纸则称美国感到“十分愤怒”,认为中法建交给美带来“严重的政治问题”,美的政治战略全被打乱了。

西德报纸说,美国在中国问题上所负的创伤在竞选时总要裂口的,而戴高乐出其不意地选择美国最尴尬的时候在美国的伤口上戳了一刀,而且戳得很深。

法国舆论更是针锋相对地对美国反对法国同中国建交表示强烈不满。亲戴高乐的报纸抨击美国说:这是一种极端愚蠢的行为,美国企图“像路易十四对他的侍臣那样”来对待法国,但是现在“不再有侍臣了”,并说美国的远东政策导致西方失败。法国进入亚洲意味着“制止了自由世界之船可能触礁”。

2月3日

周恩来总理访问14国之行,于2月1日至4日访问索马里。2月3日,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接受法新社记者特塞兰的采访,谈到中法建交时指出:“戴高乐将军领导下的法国政府,采取了与某些西方国家不同的态度决定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这就树立了一个勇于面对现实、敢于独立自主的榜样。”

然后,总理着重就中法建交的意义;中国愿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和敌视中国的政策等作了全面详尽的阐述。

总理的讲话再一次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在台湾问题上,坚决反对制造“两个中国”的严正立场。

1月中旬-2月初

台湾蒋介石集团风闻法国即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非常恐慌,要求美国等“友邦”国家向戴高乐施加影响。蒋介石还亲自出马,于1963年12月24日致信戴高乐,要求澄清法国是否真的要和中共建交。

中法建交大事记(下)

蒋介石致戴高乐的信,信中恳请戴高乐推迟与北京建交。

戴高乐指派前法国驻重庆大使贝志高携带亲笔信于1964年1月19日赴台北,面见蒋介石。戴高乐的复信明确承认法国将与北京建立外交关系,并说他的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采取这一决定已刻不容缓。戴高乐的信虽然少不了对蒋介石一些礼貌的敬仰的话语,实际上是要蒋介石面对现实,吞下中法建交的苦果。

蒋介石虽然十分气愤,但也知道无法改变戴高乐的决心,最后只得要求戴高乐推迟承认“中共”的时间。面对这一严峻局面,国民党连日召开党政高层会议,苦思对策。

1月22日,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开会研究中法建交问题,一致决定重申蒋党反对“两个中国”的立场在任何情况下不作改变。

蒋帮“外交部”发言人在记者招待会上也强调了在任何情况下不改变反对“两个中国”的立场。这时,已传闻美压蒋接受“两个中国”,要蒋坐着不动,不把地盘空出来让给“中共”。有记者对此提问,发言人只好推说“不知道”。

中法建交公报发布后,台湾当局向法国政府提出“抗议”,但是按兵不动,没有立即撤走驻巴黎的所谓“大使馆”。

戴高乐虽然不愿主动断绝同台湾的外交关系,但也担心蒋介石不主动同法断交。假若蒋帮“大使馆”真是长期赖在巴黎不走,那将导致中国强烈不满,甚至撤销互换大使的决定,以致使戴高乐陷于十分尴尬的境地。于是法方放出空气,扬言如果台湾不宣布与法国断交,法国也将在一段时间之后主动宣布与台湾断交,企图逼迫台湾早日采取断交步骤。

最后,根据戴高乐的指示,法国政府于2月10日正式通知台湾驻巴黎的“外交代表”:一俟北京外交人员到达巴黎,台湾外交代表机构就将失去其存在的理由。

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当局才被迫于同一天宣布同法国断绝“外交关系”,并撤走其在巴黎的“大使馆”,法国政府也相应地撤回了在台湾的代表机构及人员。

周总理结束14国之行,在成都召开使节会议,得知蒋介石断绝同法国的“外交关系”并撤回其驻巴黎的代表机构时,曾宽慰地说:“蒋介石算是做了一次配合。”

中法建交最后一个实际问题终于解决了。中法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发展轨道。

2月23日

中法两国使馆的临时代办同时到达驻在国首都。

大陆驻法使馆临时代办宋之光及二秘张锡昌赴任途中,先在瑞士待命。李大使和宋代办就法国局势进行了亲切的交谈。

中法建交大事记(下)

中国前驻法国大使蔡方柏

我驻瑞士使馆根据外交部的指示,抽调了三人到驻法使馆工作。他们是:领事部主任、二秘麦丰,法文翻译、调研室干部孙焕章,日内瓦大学刚毕业的留学生蔡方柏(后来担任了第七任驻法大使)。

2月下旬

李大使偕夫人孙琪回北京休假,途经布达佩斯转莫斯科。离使馆前,口授大意,由使馆秘书处写了一份《关于中法建交谈判的几点体会》书面报告给外交部。

【出处:李清泉著家庭读物《一个战士的足迹》

作者:李清泉

供稿:李一林(李清泉长子)

编辑:《外交官说事儿》凤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