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崔泉森
建炎四年(1130)夏,金兵撤离江南。绍兴二年(1132),高宗迁都杭州,由此稳定下来,进入了南宋时期。
嘉兴在南宋时期还称秀州,其地位超越各代。临安是南宋首都,嘉兴成为京畿之地。江南运河是南宋的命脉,嘉兴又扼运河要冲,因此是南宋政权最为重视的州郡之一。
来自网络
赵宋政权南迁之时,北方一大批士族随之南迁,其中不少落地于嘉兴。这些世家大族大都米自河洛与齐鲁,中原文化的精华从此扎根于杭嘉湖平原,极大地影响了后来嘉兴经济文化的发展。
北方相对先进的农业技术与江南水网的肥沃土地相结合,嘉兴农业生产突飞猛进。北方的丝织技术与秀州蚕桑生产相结合,嘉兴出现了濮院这样的丝绸生产中心。中原的士族大家到了嘉兴,嘉兴的科举应试立刻上升到很高的水平。
南宋与金政权的对立,南北阻隔,传统的陆上丝绸之路难以畅通,南宋不得不加紧建造海上丝绸之路,随着南宋航海技术的进步,造船业领先世界,海外贸易进入鼎盛的发展阶段,而秀州成了临安东部的主要海港。南宋时期,秀州华亭县的青龙港和海盐县的澉浦港是为临安服务的主要港口,秀州也成了南宋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南宋时期嘉兴经济文化发展处于上升期,佛教也从北宋末南宋初遭受的打击中迅速复苏,进入又一轮旺盛的发展时期。
真如院毁于北宋宣和年间(1119-1125),几乎毁坏殆尽,只剩下宝塔的地宫和地宫中的一座千两银塔。到了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真如寺僧人用智在寺院的废墟上简单地盖起了寺院,取名为华严寺。华严寺旁有秀州知州赵叔近的墓。后来寺院一分为三,南边的一座称“贤首十分教院”,以佛教中的华严宗(又称贤首宗)而得名。
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僧戒月任寺院住持。戒月和尚是精通佛教经典而又有管理能力的高僧。戒月一上任,在寺院的西部建了一座华严阁。华严阁面阔五间,六丈二尺,进深四丈九尺,高六丈五尺,是一座体积庞大,相当于现在六七层高的宏伟华丽的佛阁。
佛阁内布丈六金身彩绘的佛像,佛像两边各立一位西方圣人像。佛阁建成后,每年的春天都要在佛阁中举行般若会,与会信众数以千计,集聚于佛阁之内,诵念佛号的声音有如隐雷声在阁中回荡。
戒月和尚还在寺中建造卢舍那殿、真观堂,僧房也都修整一新,总共建造殿室等房屋48间,花费约104000缗。缗是古代穿铜钱用的绳子,后来就指成串的铜钱,每串一千文,宋代缗又称为贯。南宋初,10缗钱可兑换4两银子,104000缗相当于41600两银子,宋代1两银子相当于当今600多元人民币。
戒月建华严阁等48间殿堂的花费约等于当今2500万元人民币。这么大的一笔开支,戒月居然没有向社会募资,全部来自于他讲说佛法获得的收入。信众施舍的财物戒月从不占为己有,日积月累聚集了如此大的一笔财富。
真如寺原来没有寺田,而当时寺内的僧人已经有150多人,为了能稳定供应寺僧每天的饭食,戒月又为寺院置办了田产,寺田每年收的田租可得粮食三百斛。斛是古代的容量单位,十斗为一斛,每斛大约125斤,300斛约37500斤。由此推算,戒月购置的寺田大概在200亩以上,这又是一笔巨大的开销。
寺院的发展来自于社会的供给,戒月通过寺内的讲说佛法能获取如此多的收入,反映当时嘉兴社会积累了巨大的财富,可见南宋时期的嘉兴经过40多年的发展,社会经济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
淳熙十年(1183),真如寺的住持智炬和尚一天夜里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位身穿紫色袈裟,头戴一顶暖帽,容貌好像观音大士的僧人指示他说,真如塔基荒废已久,现在可以兴复了。
梦醒后,智炬认为这是观音大士指示他完成重建真如塔的法旨,于是就开始重建真如塔。
在智炬募资建塔的过程中,嘉兴一位长者布施了很大一笔钱,并表示与智炬和尚一起完成建塔大计。重建真如塔的工程于宋孝宗淳熙十年仲冬二十九日开工,经过15年不断的集资建造,于宋宁宗庆元三年(1197)孟冬之六日竣工。新的真如塔完全按照地宫中银塔的式样建造,把佛牙银塔安放在塔的地宫中作为镇塔之宝。
鲍义叔《重建真如宝塔记》中描写新造的真如塔:
云壁八面,绚烂凌空;露盘七层,巍峨出地。东际沧海,盼爽光明;西瞻都畿,佳气葱郁;南极于越,涛江轰豗;北俯吴会,太湖汗漫。介日月之间,出云雨之上。十通大用,三界无边。统万有于微茫,视亿载于昝刻。猗欤伟哉!诚迦维之妙刹,群生之指归也。
新的真如塔七级,高50多米,是禾城中最高的佛塔,矗立于秀州之南城外。“东际沧海”“西瞻都畿”“南极于越”“北俯吴会”除了形容真如塔的高大壮观,也是对禾城区位特点的形象描述。
经过戒月与智炬的苦心经营,真如寺已成嘉兴城南巨刹。它位于嘉兴城南、鸳湖之西,环境优雅,风光秀丽。
南宋时期的商逸卿对当时的真如寺有非常精彩的描写:
嘉兴之南门外数里所,有精舍曰真如。湖光塔影,映带荡摇,绝无俗尘,合是佛境。系船其下,登临静深,杰阁在巅,俯瞰荒忽。至其栋宇精密,化乐天宫之幻成;步履安平,坚牢地神之擎戴。金碧晃耀,位置森然,晨香昔灯,雾横星灿,信一方之殊胜也!
商逸卿,字羲仲,系南宋淳熙八年(1181)进士,曾代理嘉兴军府。他擅属文,敏才思,有“笔舌一泻三江”之誉。
南宋的第二个皇帝宋孝宗赵昚出生在嘉兴。赵昚的父亲赵子偁是宋太祖赵匡胤的第六代孙。赵匡胤生秦王赵德芳,赵德芳生英国公赵惟宪,赵惟宪生新兴侯赵从郁,赵从郁生华阴侯赵世将,赵世将生庆国公赵令論,赵令論在孙子赵昚被宋高宗立为太子时被追赠为庆国公。
赵子偁是庆国公赵令譮的儿子,与宋高宗赵构同辈。赵构是宋太宗赵光义的六世孙。北宋皇帝在宋太宗以后都出于赵光义的后代。
宋开宝九年(976)十月十九日夜,宋太祖赵匡胤召弟弟晋王赵光义进宫饮酒,赵光义那一晚留在宫中。夜里宫中有人看到蜡烛光影摇晃,随后听到玉斧戳雪之声。天快亮时,赵光义急唤人叫来各位皇子,说赵匡胤已经逝世。二十一日晨,赵光义就在赵匡胤灵柩前即位,是为宋太宗。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烛光斧影”的千古之谜。
赵子偁(?-1143),出生年月不详,但年龄比宋高宗赵构要大。赵子偁曾任秀州嘉兴县丞,很多人认为赵子偁是在建炎初年随宋高宗赵构一起从中原逃到江南,然后在嘉兴停留下来任嘉兴县丞。
例如明代项忠在《重修长生道院记》中就说:“宋高宗为金所迫南迁临安,艺祖七世孙(应是六世孙)秀王偁扈驾至嘉兴,留寓县年确实有一批赵宋宗亲随高宗南渡至江南,例如桐乡洲泉赵汝愚家族就是如此。
但赵子偁到嘉兴的时间要早十年。宣和元年(1119),赵子偁经考试合格,授嘉兴县丞,居住在嘉兴城北杉青闸一带的官邸。建炎元年(1127)十月,于官邸生下赵昚。赵昚原名赵伯琮,是赵子偁的第二个儿子,赵春的哥哥名赵伯圭。
赵子偁在南宋时曾任处州(今丽水)知州,累官至左朝奉大夫,于绍兴十三年(1143)秋致仕。次年春,卒于秀州,以恩赠太子少师。赵昚立为太子后,加赠太师、中书令,封秀王,谥安僖。绍兴三十二年(1162),赵春受禅称帝,尊赵子偁为“皇伯”。
建炎三年(1129)七月,宋高宗独子元懿太子夭折,此后再无子嗣诞生。宋高宗与大臣商议从赵匡胤的后代伯字辈中选择皇嗣。绍兴二年(1132)五月,选中赵伯琮到临安宫中作为皇储进行培养。绍兴三十年(1160),正式被立为皇子,受封开府仪同三司、宁国军节度使,封为建王。绍兴三十二年(1162)五月,被立为皇太子,改名赵昚。当年宋高宗让位,赵昚成为南宋第二个皇帝。
来自网络
据《宋史》中记载,宋孝宗出生于杉青闸一带的官邸,地址位于现文生修道院北侧的嘉洲长岛。但早在南宋时期就传其出生于赵子偁任嘉兴县丞的县丞厅,诞生时这里“火光烛天,鼓吹震野,至丞署而止”。
这是从传说“初孝宗未生时,有医张某见火光烛天,鼓吹震野,至丞署而止。明日始知子偁生子,人以为瑞”演变而来的,这传说只是说孝宗出生时丞署有异象,并没有说孝宗就出生于嘉兴县丞厅,是后来者从这则传说中引申出孝宗诞生于此。
从常识分析,县丞厅是办公场所,县丞夫人在夜晚不住在自己家中而住在丈夫办公的地方很不合情理。
孝宗还是应该出生于杉青闸一带的官邸比较靠谱,所以《宋史》中记载其出生于杉青闸一带的官邸。但说孝宗出生于嘉兴县丞官署也流传已久。王明清是与宋孝宗同时代人,在他所撰的《挥塵录》中就说孝宗诞生于县丞厅。特别奇怪的是,赵伯圭的长孙,宋孝宗的侄孙,秀州知州赵希道也认为宋孝宗出生于嘉兴县丞厅。
赵希道于嘉定元年(1208)九月在要求将嘉兴县丞厅改为兴圣禅寺的奏章中就说:“臣所领郡治嘉兴县县丞之厅正寝东室,实维孝宗皇帝庆毓之地。”
赵希道在奏章中还说,县丞厅白宋孝宗诞生至今的84年以来“丞转相授与常官舍等,无以称神人扈仰之意”。
赵希道认为宋太祖出生于开封,后来在他出生之地建了应天寺;宋太宗出生于洛阳,后来在他出生之地建了启圣寺;宋英宗是由齐州防御入继大统,后来就把齐州升格为节镇;所以也应该把嘉兴县丞厅改为佛寺,同时把嘉兴府升格为嘉兴军。
十月十二日,宋宁宗下诏嘉兴府升为嘉兴军,嘉兴县丞将县丞厅改造为兴圣禅寺。嘉定二年(1209)十月寺建成。新建的兴圣禅寺前后大殿高大宏壮,两侧的庑廊深广靓丽,左右两边分别是钟楼与藏经阁,楼阁中间都立神像,御前殿后排列诸佛菩萨。僧房中的大屋是方丈、监寺居住,宽敞的房间为僧众所居,斋寮、庖厨、仓库等凡是寺院各式建筑大小合二百余间。
兴圣禅寺建成后,有人认为祝延圣寿阴翊皇度,应该佛寺与道院兼而有之。于是又在兴圣禅寺东边建造了一座道院,取名为长生道院。
【来自《禾城文化中的寺与塔》】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