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默杀》剧照。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本文为《方圆》杂志原创稿件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一女孩被同学言语威胁、当众嘲笑,甚至被“胶水封嘴”;一女孩头发被剪,并被灌掺入了自己头发的矿泉水……这是暑期热映电影《默杀》中关于校园霸凌的片段。
该片围绕一所女子中学的校园霸凌事件展开,一名被校园霸凌的女生坠亡后,多名参与霸凌的学生相继被杀,集体沉默背后牵扯出一连串关于校园暴力、家庭暴力、亲子关系、性侵、贿赂等严肃社会议题。影片通过运镜和悬疑恐怖色彩的设置,观众在剧情开始不久就能猜到谁是凶手,谁是被害人,却又不得不去反思:
正是因为防治校园欺凌的各个关口都失守,各方对校园欺凌的沉默,才导致了“默杀”的发生。
网络平台数据显示,该片上映仅7天,票房就迅速突破5亿元。随着影片的热映,校园霸凌这一社会现象再次引发关注讨论,牵动着公众的神经。
防治校园欺凌、护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世界都面临的社会治理问题。《默杀》故事背景发生在东南亚的一所女子中学,但带给人们的启示却是共通的——防治校园欺凌,要有“三大硬招”:
强化校园普法教育、实行强制报告制度、家校协同发力。这“三大硬招”,如果有任何一招被电影里的女子中学落实了,校园欺凌就可能被预防和制止,“默杀”的悲剧或许就可以避免。而这,也恰恰反衬出我们国家依法保护未成年人工作的成效——这“三大硬招”落得很实。
硬招一:校园普法教育是预防校园欺凌的基础性工程
电影《默杀》剧照。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影片中,小彤和惠君先后多次遭受过四个女同学的霸凌。这事学校很多人都知道,校长知道、老师知道、校园保安知道、很多学生知道,但却没有人制止、劝阻。为什么大家都选择了沉默?原因或许有很多,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校园普法不到位。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是全世界的共同课题,也是各国法律中应该包含的重要内容。相信在电影中的这个东南亚国家,也应该有相应的法律。但是为什么大家对校园霸凌熟视无睹,为什么实施霸凌的学生有恃无恐?这与校园普法的缺位密切相关。
试想,如果该学校隔三岔五就有司法人员(法官、检察官、警察)来上普法课,讲明学生应该如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讲明学校应该承担何种保护责任,讲明发生校园欺凌后应该如何举报,讲明实施校园欺凌应该面临什么样的法律惩罚……
或者,如果有司法人员担任学校的法治副校长,经常到学校走访调查了解情况,情形或许就不一样——
校长知道女儿参与霸凌,想到作为校长和作为有欺凌行为的孩子家长要承担的责任,可能就会制止女儿霸凌,并阻止其他学生进行校园欺凌;学生们如果经常接受普法教育,就会及时劝阻和报告校园欺凌行为;被欺凌的同学如果经常接受普法教育,就会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向校园欺凌说“不”。
反观大陆,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法官、检察官、公安干警校园普法的硬核举措不断加强,这在很大程度上预防了校园欺凌的发生。
以检察机关和检察干警参与校园普法为例,便可知我们国家校园普法教育的力度: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坚持“普法从娃娃抓起”,检察机关依托法治副校长推进校园普法走深走实,通过开展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从源头增强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法律意识,从源头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从源头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护佑他们健康成长。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共有4.3万名检察官在7.7万所中小学校担任法治副校长,这对于增强广大中小学学生法治意识,促进法治校园和安全校园建设起到积极作用。
硬招二: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进行强制报告是防治校园欺凌的重要举措
电影《默杀》剧照。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如果,你是医护人员,在接诊时发现她的异样;如果,你是人民教师,在教学时感受到他的变化;如果,你是社区工作者,在家访时看见她的无助……请你多看几眼,多问几句,多做一点,及时履行强制报告义务,带给她正义的力量。”
这是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建立的2020年,最高人民检察院公益宣传片《聚光》中的一段解说词。如今,强制报告制度在大陆已施行多年,在线索发现、案件处理、被害人救助保护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初步显现。履行强制报告义务,犹如一把利刃,斩断伸向孩子的魔爪;也是一束光芒,照亮更多“隐秘的角落”。
何为强制报告?就是对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医疗、教育、福利救助机构等部门的相关责任人有义务在发现苗头时及时向司法机关报告,如果知情不报,是要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的。
电影中的惠君因校园霸凌被强迫站上天台的玻璃顶,又因玻璃破碎酿成高空坠亡的悲剧。然而,无论是涉事人员,还是事件的目击证人,在面对悲痛父亲苦求目击者时,都表现得冷漠又沉默。
电影中四名女学生的几次霸凌行为,按大多数国家的法律,可能都已经涉及犯罪。如果电影中的国家也有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校园霸凌行为可能就会被及时发现并被追责,后面的“默杀”悲剧也就可以避免。
电影中,受害者的恐惧无助,成就了一群欺凌者的狂欢,旁观者的沉默和纵容,逐渐成为欺凌的帮凶。最终,也正是各方对校园欺凌的沉默,才导致了“默杀”的发生。如果有强制报告制度,并得到了落实,这些悲剧或许都可以避免。
硬招三:家庭、学校、社会等协同保护是呵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王道”
电影《默杀》剧照。图片来源:豆瓣电影
电影中,除了校园暴力的存在,还有更多侵害未成年人的行为发生在隐秘角落。
比如,小彤的家庭看似光鲜,家人都很爱她,即便是继父,在别人眼里也是对她很好的。然而,真实的情况却是,继父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对她进行了性侵;母亲教育不当,用抽打的方式提醒她与有潜在危险的人保持距离。
除此之外,电影中,面对校园欺凌和家庭暴力,许多了解情况的社会公众选择漠视和沉默……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护佑未成年人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携手编织防治侵害未成年人的防护网。
也正是基于这方面的情况,大陆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构建了“家庭、学校、社会、网络、政府、司法”未成年人六大保护体系。在落实过程中,司法机关携手其他“五大保护”共同发力,相融相通、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努力使“1+5>6”“1+5=‘实’”。
在“六大保护”体系中,家庭保护排在了首位。就如电影中展现的那样,有很多未成年人正在遭受来自家庭的侵害。因此,“两法”均要求,未成年人的父母应当依法承担并履行好监护职责。对监护职责履行不到位的,司法机关的介入就很有必要。
比如,针对案件中发现监护人存在的管教不当、监护缺位等问题,我们的检察机关会发出“督促监护令”。2021年,最高检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在办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全面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意见》,并配合“督促监护令”机制,不断筑牢家庭保护防线,相关做法被家庭教育促进法吸收。
在推动加强网络和政府保护方面,检察机关也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例如,最高检向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出“六号检察建议”,助推相关部门开展网络空间治理;会同民政部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基层检察机关与民政部门深度合作试点,加大未成年人监护保障、关爱帮扶力度,打通未成年人保护的“最后一公里”。
孩子是朝阳,是希望——相信在世界各地,这都是普遍共识。《默杀》以一种让人细思极恐的方式提醒我们:为了我们的希望,面对侵害未成年人的行为,家庭、学校、社会方方面面都不应沉默。
剧情简介:初中女生惠君(徐娇 饰)长期遭校园霸凌直至高处坠亡,可暴行非但没有停止,甚至祸延到其闺蜜小彤(王圣迪 饰)身上。不久,霸凌者也接连殒命于重锤之下。在连环杀人案的背后,难脱嫌疑的众人逐一浮出水面:小彤的母亲(张钧甯 饰)目睹女儿被胶水封嘴却闭口不言,校工林在福看似知晓内情却冷漠疏离,暗中窥探的神秘男吴望(黄明昊 饰)看似身陷险境却面露笑容……
杀害霸凌者的雨夜屠夫究竟是何人?调查案件的警官戴国栋(吴镇宇 饰)似乎被假象蒙蔽,探秘过程中,宗宗藏污纳垢的旧事被揭开,所有人都被推到了风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