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应钦:是黄埔一哥,称国军婆婆
黄埔系是蒋介石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在1935年实行军衔制时,被授予陆军一级上将的共有8人,何应钦是排名第四,是唯一黄埔出身的军人,其他则如阎锡山、冯玉祥、张学良等人,均是地方军阀,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在蒋介石心中的地位。
然而,在人们的印象中,他的亮点并不多,从知名度上来说,远不如陈诚或白崇禧这样的战将,似乎他就是个摇着羽毛扇的军师,是蒋介石军事集团的首席智囊,长期担任总参谋长的职务。
其实,他同时也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将军,妥妥的“国军一哥”,只是在抗战中的战况不太好,但如果结合中国整个抗日战场的态势来看,多少会给予一些原谅的,毕竟,双方的实力差距太大了。
对蒋介石来说,何应钦是众多给他难堪之人中少有的黄埔军人,第一次是北伐攻占上海后,桂系的李宗仁、加上西北军的冯玉祥和山西阎锡山,公开逼蒋下野。
而此时作为第一军军长的何应钦却一声不吭,与这些人暗通款曲,连黄埔系都反对自己,蒋介石不得不下野了,这让蒋介石情何以堪,事后老蒋恨恨地说,“当时只要他何应钦一句话,我是可以不走的。”
都说蒋介石不能容人,但对何应钦的态度上却特别的宽容,几个月后蒋介石复出,转身就委任何应钦为北伐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后来一直也委以重任,如陆军总司令、国防部长等等,甚至还让他当过行政院长。
蒋介石同何应钦的又一次矛盾,来自传统历史观中的“西安事变”,为凸显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重要性,将主张武力讨伐的何应钦放在对立面,加上了诸如想置蒋介石于死地,引起中国内战以取而代之的罪名加在了何应钦的头上。
其实,这个就纯属臆测的空穴来风了,作为蒋介石被扣押后的国民政府最高军事统帅,何应钦给西安施压并无不妥,如果没有军事力量作后盾,国民政府的威望何在,大家要是都效仿张学良,岂不是乱了套了。
我们从蒋介石脱险后对何应钦的态度上,也能看出他对何应钦决策的认可,没有任何一点责怪的迹象,而是将全部的愤怒发泄到张学良的身上,这才有了少帅被囚禁数十年的人生悲剧。
至于人们对何应钦责难,如签订《何梅协定》,包庇日本战争罪犯等等,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政府的决策,何应钦如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诸如躬身接受日本投降书这些枝节小事,都是见仁见智,要是真上升到国格的层面,那就真无话可说了。
何应钦故居
何应钦,字敬之,贵州省兴义人,祖籍江西,祖辈随军镇守贵州后定居于此,由行伍转为经商兼事农耕,家境富裕,到了父亲这辈时便经商为业,收效颇丰,是县里的八大富户之一,
何应钦天资聪明,身体强健,从小就是学霸,7岁入私塾,15岁时考入兴义高等小学堂,即今天的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的前身;1907年,他进入贵阳陆军小学学习军事,第二年因学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武昌陆军第三中学。
1909年,清政府陆军部招考留日学生,何应钦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同期录取的还有老乡古正伦和朱少良等人,他们一起进入日本振武学校,结识了高他们一级的学长蒋介石,在革命思潮的引领下,何应钦加入了同盟会。
武昌起义爆发后,何应钦与一大批同学回国,在陈其美的沪军都督府当科员,后来去江苏陆军第七师任营长,“二次革命”失败后逃亡日本,进入日本士官学校,踏踏实实地学了三年军事,所以,何应钦的军事素养是很高的。
何应钦 王文湘
军校毕业后,他应贵州新军阀刘显世的邀请,去讲武堂当了教官,在黔军总司令王文华的保荐下任团长,并娶了王文华的妹妹,也是刘显世的侄女王文湘为妻。
贵州虽地处边陲,远离中原,但在那个时代却比四川军阀内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随着一通的混战及王文华被刺杀,何应钦不但被老同学谷正伦逐出贵州,还被刘显世派人打了黑枪,差点送命。
受伤后的何应钦在上海赋闲养伤,1922年任云南讲武堂教务长;及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他被蒋介石招致麾下参与筹建工作,后被孙中山授予少将军衔,并担任黄埔军校副总教官,成为黄埔学生军的“带头大哥”。
在黄埔期间,何应钦参加和领导了平定广州商团暴动和两次东征陈炯明的战斗,“中山舰事件”后,他黄埔军校教育长,他设计了中华民国统帅旗和黄埔军校校旗,并以原则性强且脾气好的特征,被学生们叫做“何婆婆”。
后排左起,第一位是何应钦,蒋介石,王柏龄
北伐战争是何应钦大闪光之际,功勋卓著,他担任东路军总指挥,一路势如破竹,打得孙传芳和吴佩孚望风而逃, 又趁打下福建的军威进军浙江,光复杭州,进而一举击败悍将张宗昌,攻克上海。
蒋桂战争中,何应钦担任蒋介石的参谋长,一举打垮桂军最精锐第4集团军,同时又将张发奎和唐生智打得通电下野。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率主力北上,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的何应钦留守武汉,他率领一帮杂牌军,将意欲趁虚而入的李宗仁部队打得大败;从上述他的表现来看,何应钦高超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
毋庸讳言,何应钦是“反共”的急先锋,在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他是相当积极的,如何说杜月笙那些青帮们只是小打小闹,而何应钦是出动军队进行镇压,他逮捕和屠杀了大量的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双手沾满了共产党人的鲜血。
白崇禧蒋介石何应钦
在围剿中央苏区时,他担任了前线总指挥,参与了第一、二、四次军事围剿;1932年,吞并了东北的日本人兵锋直指华北,蒋介石为剿灭红军而坐镇南昌,遂任命何应钦为北平军分会代理委员长,全权处理华北危机。
奉蒋介石“以空间换时间”及“攘外必先安内”的国策,他与日本人签订了《何梅协定》,也就是臭名昭著的《塘沽停战协议》,就现在来看,这也是形势使然的权宜之计。
何应钦(左一)
所以,单凭这个是不能将何应钦定位于“卖国贼”之列,他也只是奉命而为,甚至都不需要像黄郛那样,以辞职来“背锅”,尽管他也“自请处分”,那是为了平息民愤而做出的姿态,因为谁都清楚,一个何应钦是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来订立这屈辱条约的。
西安事变爆发,举世震惊,以何应钦和戴季陶为首的一方力主军事讨伐;而以宋美龄为首的则主张和平解决,在讨论中,何应钦态度非常强硬地对宋美龄说,“你一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只知道救丈夫,国家的事你不要管!”
西安事变
宋美龄当然只能一边哭一边指责他们对不起蒋先生,并带着宋子文等人一起去了西安,而何应钦担任“讨逆军”总司令,指挥军队开赴潼关,并派飞机17日上午轰炸了渭南车站和赤水车站,当第二天收到蒋介石停战手谕后,便立即停止了所有的军事行动。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当蒋介石回到南京后并没有像后世所说的那样,说何应钦是想取而代之,故意以军事进攻来激发矛盾,置蒋介石于死地,因为蒋介石知道,即使自己遇难,也轮不到何应钦来执掌国柄。
所以,他多次说道,正是何应钦以军力施压西安,才是保障自己安全的结果,既彰显了国威,也给西安带来巨大的压力,特别是自己的一封信,何应钦便立即照办,他以战逼和的策略,大得蒋介石欢心。
“七七事变”爆发时,何应钦正在四川主持整军会议,被蒋介石紧急召回南京,华北的事务交由宋哲元,可惜宋哲元一直以为这是局部冲突,准备不足,导致北平和天津接连丢失,直到“淞沪会战”开打,中国整体处于下风。
何应钦并不主张死守南京,他认为用小股兵力意思一下,对国际社会有个交待即可,如果能按此执行,那就不可能造成“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可惜蒋介石没有采纳,而是被唐生智的激情所左右,进退失据,酿成人间悲剧。
南京陷落前,何应钦释放了关押在南京第一监狱的陈独秀,并亲自去监狱中探望送行,但陈独秀并不待见这位民国高官,寒喧了几句后便不欢而散;后来还担任审判长,处决了丢弃黄河泰山防线的山东省主席韩复榘。
抗战期间,何应钦一直担任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负责制定战略计划及参与各个战役的指挥;他还亲赴印度检阅中国远征军,奠定了中国远征军同盟军偕同作战的基础。
1944年底,何应钦军政部长一职被陈诚所替代,去昆明就任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一职,这是没有实权的虚衔,从此离开了一线指挥,在负责西南各战区作战指挥和训练的同时,还监管贵州全省的党政事宜,也算是为久别的家乡尽力了。
何应钦主持芷江受降仪式
日本投降后,何应钦主持了“中国战场日本受降”仪式,因为欠身接受冈村宁次递来的投降书这个细节,他饱受责难,认为是丢了战胜国的脸面。
1946年4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改为国防部,白崇禧和陈诚分别担任部长和参谋总长,而何应钦仅有一个重庆行营主任的职务,从中也能看出,他已经淡出了蒋介石的权力中心。
何应钦(左四)芷江受降仪式后与将领交谈
时间不长,何应钦任联合国安理会军事参谋团中国代表团团长兼中国驻美军事代表团团长,一个日本学军事的人,被派去美国从事外交,真不知道老蒋是怎么想的。
1948年,蒋介石发动的内战全面吃紧,于是又召何应钦回国,被任命为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可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于是,他以治病为由而辞职。
及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为代总统时,他为了不激怒蒋介石,没有紧跟李宗仁,以“避寿”为名去了杭州,这让蒋介石大为感动,在他60寿诞之时,蒋介石亲书“安危同仗,甘苦共尝”的寿轴,派张群前往祝寿,并附信一封,让其出任李宗仁政府的行政院长,以达到牵掣桂系之目的。
似乎再次受到蒋介石青睐的何应钦很是激动,他担任了李宗仁政府的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但随着解放军渡江战役的胜利,何应钦内阁集体辞职,由阎锡山的“战时内阁”接锅,后经香港去了台湾。
到了台湾的蒋介石除了重用陈诚等极少数人外,几乎所有的旧臣都被闲置,何应钦也难逃这一厄运,他顶着“总统府”资政和“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虚衔,彻底远离了权力中心。
在台湾的日子里,何应钦过得很是闲适,不问政事,平常就是“三打一跳”,即打桥牌,打猎,打高尔夫和跳舞,偶尔参加一些剪彩或葬礼活动,种草养花,给夫人做饭,日子过得也很充实。
何应钦的私德很好,性格温顺,他一生不置私产,感情细腻专一,夫人虽终生未育也不离不弃,幸福美满,他过继了弟弟的女儿为养女,视若己出,他爱做家务,无任何恶习,所以,他也被称为“民国第一好丈夫”。
1952年,夫人王文湘被查出乳腺癌晚期,在他的悉心照料下又活了26年,直到1978年病逝,终年82岁。
1979年3月11日是何应钦的90大寿,总统蒋经国亲自主持,为他举行了盛大的祝寿茶会,持晚辈礼的小蒋不但敬献了寿轴,还写了“松柏不凋于寒”的题词,给足了面子,何应钦也大为受用。
1987年10月21日何应钦因心肺衰竭而寿终正寝,享年97岁,在国民党军界中,如此高寿之人实为罕见。
观何应钦的一生,颇有令人伤感之处,作为中共发布的战犯名单中排名第五的国民党高官,总有些显得委屈,似乎大有李商隐“一生襟抱未曾开” 之感,也许是他性格使然,对蒋介石是唯命是从,如履薄冰,即使当他被陈诚取代之时,也只是背地里发发牢骚:“陈诚算什么东西,我当师长的时候他才是个连长”,仅此而已。
他在蒋介石集团中也算是位极人臣,虽然二人矛盾重重,但总体他对蒋介石还是尊重和敬畏的,毕竟,他是蒋介石一手提拔起来,正如蒋介石在第一次下野时,对他暧昧的态度而愤愤不平时所说,“没有我蒋中正,绝不会有何应钦。”
所以,何应钦终其一生都是依附于蒋介石,二人相互依存,既有权力之争又互为利用,关系极为微妙,但可以肯定的是,自他踏入黄埔军校的那一刻起,他就是蒋介石的顺民,不敢有丝毫的逆麟之举,所以,他一生宦海沉浮,也是很憋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