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326)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326)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326)

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荣誉会长(原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326)

钟振振教授答疑信箱(326)

宋·叶梦得诗之“惭愧儿童话请缨”

雨后为山亭独卧

[宋]叶梦得

过雨虚檐气稍清,卧闻刁斗起连营。

几看薄月当轩过,惊见阴虫绕砌鸣。

汹汹南江浮静夜,寥寥北斗挂高城。

白头心事今如许,惭愧儿童话请缨。

网友鹿出上林问:此诗中的“儿童”,网上有四种理解,一是“自己年轻时”,二是终军世称“终童”,三是“那些少年儿童”,四是叶梦得的儿子“叶模”。哪一个更接近诗意呢?还是有其他的解释?

钟振振答:我觉得这四种理解都可以商榷。前三种不能成立,第四种不够全面。试一一分说如下:

(一)此“儿童”不应指终军

“请缨”这一典故,出自《汉书》卷六四下《终军传》: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一用汉法,以新改其俗,令使者留填抚之。越相吕嘉不欲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语在《南越传》。军死时年二十馀,故世谓之“终童”。

终军“请缨”,是请求汉武帝赐给他一条长绳,如果南越王赵兴不肯入朝臣服于大汉王朝,就将赵兴捆绑了带到武帝面前来。

如果叶梦得诗里的“儿童”指终军,自惭不如终军的话,那么,应说“惭愧儿童自请缨”或“惭愧儿童能请缨”才对。“请”字已经是个动词了,且是臣子对皇帝说话的口吻,再用一个动词“话”,就不大说得通。因为多了这个“话”字,就成了他人谈论终军请缨之事,而不是专叙终军请缨之事了。

(二)此“儿童”不应指叶梦得“自己年轻时”

在前两期的“答疑”文字中,我已考证了叶梦得此诗大的写作背景是:南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六月至十二年(1142)十二月,叶梦得在建康府(即今南京市一带)任江南东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建康府、兼行宫留守司公事,参与了南宋抗击金人入侵的战争。因此,此诗与抗金战争密切相关。

叶梦得生于北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而金人对宋发动侵略战争,始于北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这一年,叶梦得已经四十九岁了。他怎么可能在“年轻时”就“请缨”抗金呢?他“年轻时”,女真人还没有建立金政权;北宋与女真也不接壤,中间还夹了一个契丹族的辽呢。

又,古人诗中“惭愧”一词,通常用于自己与他人相比,而不用于自己的现在与自己的过去相比。例如:

三国魏·应璩《百一诗》曰:宋人遇周客,惭愧靡所如。按,此用先秦寓言。《阙子》曰:宋国有愚人,得燕石,藏之以为宝。周客闻而观焉,掩口而笑曰:此特燕石也,其与瓦甓不殊。

唐·张籍《书怀》诗曰:未能即便休官去,惭愧南山采药翁。按,“南山采药翁”,谓隐士。

李绅《奉酬乐天立秋夕有怀见寄》诗曰:吟君白雪唱,惭愧巴人肠。按,“君”指白居易,“巴人”为李绅自指。

佚名《斑竹》诗曰:我今惭愧子猷心,解爱此君名不灭。按,晋·王徽之字子猷,爱竹,称“不可一日无此君”。

宋·黄庭坚《庚寅乙未犹泊大雷口》诗曰:雄文酬江山,惜无韩与柳。五言呻吟内,惭愧陶谢手。按,“韩与柳”,谓韩愈、柳宗元。“陶谢”,谓陶渊明、谢灵运。

范成大《暮春上塘道中》诗曰:明朝遮日长安道,惭愧江湖钓手间。按,“江湖钓手”,谓隐士。

杨万里《馀干溯流至安仁》诗曰:惭愧棹郎能袖手,若非袖手更无功。按,“棹郎”,谓船工。

陈傅良《泊钓台滩下》诗曰:遭逢明主还遗恨,惭愧先生独见几。按,“先生”,谓汉隐士严光。

刘克庄《瓜洲城》诗曰:惭愧戍兵身手健,箔楼各占一间眠。

(三)此“儿童”不应泛指“那些少年儿童”

“那些少年儿童”,究竟指哪些少年儿童呢?

这样的解说,等于没有做任何解说。因为“儿童”的本义,人人都明白,说者只是将它的定义域放宽了一点,使比“儿童”年龄大些的“少年”也包涵在内罢了。

这是最不花力气的解说,因而既没有学术价值,也没有学术意义,不论可也。

(未完待续)

作者/钟振振 编辑/冯 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