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94年张学良儿子回国,临离别前张学良嘱托:回家看看、拍些照片

时间来到1994年,张学良唯一在世的儿子张闾琳踏上回国的旅程,尽管他不懂中文但却肩负着父亲的嘱托和思念,带着对家乡的无限向往跨越重洋重返故土。

1994年张学良儿子回国,临离别前张学良嘱托:回家看看、拍些照片

张闾琳此次回国不仅是一次寻根之旅,更是一次情感的洗礼和历史的见证,在这段旅程中感受到祖国的巨大变化,找到那份深埋在心底的家国情怀。

那么,这其中有着怎样的故事呢?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

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字汉卿,出生于1901年,是奉系军阀张作霖的长子。张作霖原本是一个草莽英雄,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从一介平民崛起为东北的军阀。

张学良自幼接受严格的教育,既学习传统的中国文化,也接受西方的现代教育,在父亲的熏陶下多少也带有一丝草莽气息,小时候便展现出非凡的聪明才智。

他从小习武,随父亲的部下学习骑马射箭,显示出过人的天赋,与此同时还接受传统的儒家教育,学习四书五经培养深厚的文化素养。

1994年张学良儿子回国,临离别前张学良嘱托:回家看看、拍些照片

张作霖还请来当时的知名学者,给儿子教授西方科学和军事知识,希望他能成为一位博学多才的青年,总的来说为培养儿子可谓是呕心沥血。

张学良青年时期正值中国历史上的动荡时期,不仅亲历北洋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还目睹父亲张作霖在权力斗争中的沉浮,这些经历深刻地影响他的成长与见识,逐渐成为一个合格的军事家、政治家。

1920年,张学良在父亲的支持下出任奉军少校,逐渐在战场上崭露头角。他勇猛善战善于谋略,领导的部队纪律严明士气高昂,常常能够在战斗中出奇制胜。

只可惜“受保护”的日子并没有一直持续下去,1928年张作霖在皇姑屯事件中被日本关东军炸死,此事对张学良来说是一次巨大的打击。

作为长子他不得不承担起父亲的责任,接管奉系军阀的领导权,迅速掌控奉系内部的局势,整合各方势力维护东北的稳定,展现出非凡的领导才能和政治智慧。

1994年张学良儿子回国,临离别前张学良嘱托:回家看看、拍些照片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张学良逐渐意识到,仅靠武力无法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复兴,并提出“和平统一”的主张,只有通过和平谈判才能避免内战。

这一主张虽然在当时未能实现,但为后来国共合作奠定基础。1936年12月张学良和杨虎城在西安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扣押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创造条件。然而,西安事变之后张学良却遭到蒋介石的软禁,从此开始长达50年的囚禁生活。

囚禁的日子里

被蒋介石囚禁期间,张学良虽然身处囹圄,但始终关心国家的命运、心系祖国的未来,期间阅读大量的书籍,深入思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最值得一提的是,他与赵四小姐相伴相守相濡以沫,共同度过这段艰难的岁月,此前二人还有一个孩子名叫张闾琳。

1994年张学良儿子回国,临离别前张学良嘱托:回家看看、拍些照片

由于父亲被长期囚禁,赵四小姐便选择陪伴张学良,把儿子托付给美国的友人抚养。

在美国张闾琳接受良好的教育,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航空航天专家,由于身处异国他乡,几乎没有机会接触中文,对中国的文化和历史也知之甚少。

尽管与父母分离,张闾琳始终怀念着自己的家乡和祖国,也期待着与自己的父母团聚。1956年,张学良通过友人的帮助找到在美国的儿子,但是为了儿子的安全并没有与之相认。

时间匆匆又过去20年,蒋介石去世、蒋经国接手台湾,随后开放台湾与大陆的交流,张学良、张闾琳父子才有了交流沟通的机会,那段分离的岁月成为张学良心中永远的痛。

台湾虽然放开与大陆的交流,可张学良却没有被释放,直至1990年才真正解除软禁前往美国定居,一家人终于可以在一起生活。

1994年张学良儿子回国,临离别前张学良嘱托:回家看看、拍些照片

大陆有一句话叫做“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家窝”,张学良获得自由且在美国生活不错,但他依然心系祖国多次表达回国的愿望,只为看一看自己的故乡。

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张学良未能如愿回到故土,只能通过书信和照片了解祖国的变化和发展,内心多少有些遗憾。

时间来到1994年,儿子张闾琳受到航天局的邀请回到家乡,参观祖国的航天事业,张学良终于看到希望,交代儿子一定要回家多看看,多拍一些照片回来......

不久之后一架飞机从美国起飞去往中国北京,航班上乘客们兴奋地交谈着,分享着各自的故事和期望。

机舱内的气氛充满温馨与期待,其中一位64岁的老人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张学良的张闾琳。

1994年张学良儿子回国,临离别前张学良嘱托:回家看看、拍些照片

他虽然是一名中国人,但因长期生活在美国,一句中文都不会说,在飞机上还需要专人照顾。

作为儿子张闾琳深知父亲对祖国、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尽管不懂中文且旅途艰辛,依然选择答应父亲的请求。

张闾琳的回国之旅

十几个小时候飞机降落在北京机场,大陆外专局的司长带领工作人员早已等候多时,并且做好了一切安排。

当时,张闾琳首先参观大陆的航天局,看到祖国的航天技术已经赶上西方发达国家,他感到无比自豪,深知新中国在短短几十年内取得的成就,是无数科研人员和工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随后又游览了许多历史名胜和现代化建筑,走过天安门广场、游览故宫,感受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

1994年张学良儿子回国,临离别前张学良嘱托:回家看看、拍些照片

高楼大厦鳞次栉比,街道上车水马龙,仿佛置身于一个现代化的都市中,对北京的现代化程度感到惊叹。

在北京的几天里,张闾琳还见到一个人,就是杨虎城将军的儿子杨拯民。两人之前虽然没有太多交集,但却一见如故,回忆起父辈们的经历充满激情。

杨虎城对张学良有着深厚的友谊,西安事变后曾多次为张学良鸣不平,期望能早日见到这位老友,只可惜不仅没有将其救下来,还把自己“搭了进去”。

结束北京之旅,张闾琳和妻子来到父亲日思夜想的家乡东北,第一站就去了沈阳的张家旧宅。

接下来的日子里,张闾琳还参观东北大学,因为这所学校曾由他的父亲张学良担任校长,为这所学校的发展倾注大量心血,几乎耗尽祖父张作霖留下的遗产。

1994年张学良儿子回国,临离别前张学良嘱托:回家看看、拍些照片

他认真听取学校工作人员的介绍,详细解学校的发展情况,知道这些信息对父亲来说弥足珍贵,回到美国说给父亲听,他必然会非常高兴。

在沈阳的这段时间里,张闾琳夫妇还参观了其它大大小小的地方,从街头巷尾的小吃摊到现代化的商场,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和发展,感受到家乡人民对他和父亲的深情厚谊,每一个地方都充满感触。

沈阳的最后一天,张闾琳和妻子在大帅府的庭院里漫步,回忆起父亲和家族的往事,尽管离别多年,可这一份故乡的亲情让人倍感珍惜。

哪怕是张闾琳虽然长期生活在国外,但回到家乡后依然能感受到家乡的温暖和人民的深情厚谊,心中那份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从未减退。

张闾琳夫妇回到美国后,立刻将此次回国的所见所闻详细地告诉父亲,年迈的张学良一遍遍听着儿子讲述家乡的变化泪流不止。

1994年张学良儿子回国,临离别前张学良嘱托:回家看看、拍些照片

尽管无法亲自回国,但儿子的这次回归让张学良感受到祖国的温暖,思乡之情得到些许慰藉。

张闾琳还带回许多家乡人民的问候和礼物,这些礼物虽然简单却充满深情厚谊,每一件礼物都承载着家乡人民的心意和祝福,张学良珍惜地看着这些礼物感受到浓浓的乡情。

当然,最让张学良感触最深的却是一句话,大陆政府工作人员表示“如果张学良先生愿意回来,政府会为他安排好一切”,一句话道尽祖国对他的认可。

1936年若不是张学良孤注一掷控制蒋介石,或许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就很难形成,侵华战争获得胜利便会延后,所造成的损失比如今会大许多。

可也正是张学良不顾一切发动西安事变,结果在事后遭到蒋介石的报复,多年来在国民党和台湾受到许多磨难,“为安排一切”无疑是对张学良的功劳的认可,也是对他最大的安慰。

1994年张学良儿子回国,临离别前张学良嘱托:回家看看、拍些照片

总的来说,张闾琳的回国之旅连接父亲张学良与祖国的情感纽带,展现张家三代人对家乡的热爱。

张学良身陷囹圄数十载,但他的心始终未曾离开这片土地,他的后代也继承了这份深厚的家国情怀。

这段跨越时空的亲情故事,不仅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更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为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对于此事,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资料:少帅老矣,为何不归——专家解读张学良晚年未归大陆之谜 - 中国知网 (cnki.net)

1994年张学良儿子回国,临离别前张学良嘱托:回家看看、拍些照片

晚年张学良与故乡 - 中国知网 (cnki.net)

1994年张学良儿子回国,临离别前张学良嘱托:回家看看、拍些照片

继续阅读